300余待審企業迎新IPO大考,資本轉向“更會賺錢”企業
分類: 最新資訊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4-17
閱讀 :144
資本市場新“國九條”出臺,主板、創業板、科創板IPO門檻全面提高,新股“后備軍”預計將大幅減少。新規對當前IPO影響有多大?300余家待審企業首當其沖。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滬深交易所自2月7日之后就沒有再舉行過上市委審議會議。業內預期,目前滬深兩市300余家排隊待審企業或都要適用新的上市門檻。 根據正在征求意見的上市規則,主板和創業板將提高凈利潤、現金流量凈額、營業收入和市值等指標,其中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創業板則要求不低于6000萬元 。門檻提升后,目前排隊待審企業預計將有部分不再滿足上市要求。同時,科創板也將提高對科創屬性的認定標準。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目前主板、創業板排隊企業中僅有少量企業披露2023年業績,且均符合上述要求。不過,參考2022年利潤來看,不少企業面臨較大業績壓力,2023年是企業能否滿足上市門檻的關鍵期。 上市門檻提升后,資本對IPO項目的選擇也開始分化。 有股權投資機構高管對第一財經表示,IPO門檻提升,將帶來一級市場資本對財務指標更優企業的大幅傾斜。一家券商投行高管也對記者稱,在當前IPO政策環境下,將投入更大力量來挖掘優質項目。主板1億紅線,攔住了誰? 第一財經根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15日,有154家申報主板的在審擬IPO公司待上會,其中152家選擇第一套標準申報上市,還有2家分別采用第二套和第三套標準上市。 選擇主板第一套標準的企業中,8家披露了2023年度凈利潤,均超過1億元;115家披露了2022年業績,其中28家凈利潤低于1億元。也有公司2022年度凈利潤指標符合新規,但近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和營收的累計值均未達標。 4月12日,滬深交易所發布《股票上市規則》并公開征求意見。其中主板擬提高凈利潤、現金流量凈額、營業收入和市值等指標。 一是將第一套上市標準中的最近3年累計凈利潤指標從1.5億元提升至2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指標從6000萬元提升至1億元,最近3年累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指標從1億元提升至2億元,最近3年累計營業收入指標從10億元提升至15億元。二是將第二套上市標準中的最近3年累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指標從1.5億元提升至2.5億元。三是將第三套上市標準中的預計市值指標從80億元提升至100億元,最近1年營業收入指標從8億元提升至10億元。 修改后,主板(一般境內企業)第一套上市標準——最近3年凈利潤均為正,且最近3年凈利潤累計不低于2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最近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于2億元或營業收入累計不低于15億元;第二套標準——預計市值不低于50億元,且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6億元,最近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于2.5億元;第三套標準——預計市值不低于100億元,且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10億元。 新規則擬設置過渡期。修訂后的主板上市條件擬自新上市規則發布之日起實施,尚未通過上市委審議的主板擬上市企業應當適用新的上市條件;已通過上市委審議的,適用修訂前的上市條件。其中,上交所表示,對于未通過上市委審議,且不符合新的上市條件的企業,上交所將引導其重新申報在其他合適的板塊上市。 根據Wind數據,以第一套標準來看,115家披露了2022年業績的公司中,28家最近一年凈利潤(扣非前后孰低,下同)低于1億元。其中,申報深市主板的江蘇大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藝科技”)2020~2022年度累計凈利潤為2.10億元,2022年凈利潤為6133.93萬元,剛好超過舊規中的6000萬元,但與新規存在較大距離。 根據招股說明書,該公司2023年1~9月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8919.28萬元。若2023年度凈利潤未能超過1億元,則不滿足新規條件。2024年3月31日起,該公司的IPO審核處于中止狀態,因為IPO申請文件中記錄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 同樣處于中止狀態的長春卓誼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卓誼生物”)不僅2022年度凈利潤低于1億元,2020年~2022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合計低于2億元,同期營業收入也合計低于15億元。 根據招股書,卓誼生物2023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3089.59萬元。若2023年度凈利潤(扣非前后孰低)未能超過1億元,最近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或營業收入累計數額不達標,則可能不符合上市標準。 在2022年度歸母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公司中,山東金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蘇州佳祺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佳祺仕”)兩家公司2020~2022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分別為2808.98萬元、6234.53萬元,均不足2億元;同期營收累計分別為12.32億元、10.76億元,均不足15億元。其中,佳祺仕最近3年營收壓線申報。目前,這兩家公司的IPO審核也處于中止狀態,需要更新財務資料。 還有10家公司2020年~2022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累計低于2億元,其中,新疆凱龍清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金永和精工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這三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累計分別為1.6億元、1.78億元。創業板6000萬門檻,誰壓力最大? 除了主板將提高IPO門檻外,創業板的凈利潤指標以及預計市值、收入等指標也將調高。 根據最新規則,創業板第一套上市標準中,最近兩年凈利潤指標將由5000萬元提高至1億元,并新增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6000萬元的要求;將第二套上市標準中預計市值由10億元提高至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由1億元提高至4億元。過渡期的安排與主板一致。 修訂后,創業板(一般境內企業)第一套上市標準為“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累計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且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6000萬元 ”;第二套上市標準為“預計市值不低于15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4億元 ”。 第一財經根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15日,有81家申報創業板的在審擬IPO公司尚未上會,其中73家公司選擇第一套標準申報上市,還有8家公司選擇第二套標準上市。 上述73家公司中,有9家已披露2023年業績,最近一年凈利潤(扣非前后孰低,下同)均超過6000萬元,累計兩年凈利潤也均超過1億元。 剩余的64家公司,披露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為2022年,其中12家公司的凈利潤低于6000萬元。這12家公司中,江蘇東方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方四通”)、安徽兆尹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斯比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基因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賽爾通信服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5家公司2021年和2022年度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累計值均低于1億元。 東方四通2022年度扣非后凈利潤為5480萬元,依據最近兩年累計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來計算,這意味著其2023年度扣非后凈利潤要至少達到4520萬元,才能達標。根據招股書,東方四通2023年上半年扣非前后凈利潤孰低值為8915.54萬元。 另外,8家選擇第二套標準申報創業板的公司,披露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也為2022年,這些公司凈利潤均為正數,但南京海納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納醫藥”)、山東百諾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諾醫藥”)2家公司2022年度營收均低于4億元。 根據招股書,2023年上半年,海納醫藥、百諾醫藥的營收分別為2.26億元、2.39億元。這意味著兩家公司要達標,2023年下半年還需要分別實現營收至少1.74億元、1.61億元。資本轉向“更會賺錢”企業 除了排隊在審的擬IPO企業面臨更高門檻之外,市場中介機構、VC/PE等參與方也迎來挑戰。 “現在IPO處于全方位嚴監管狀態,除了要符合硬性的上市標準之外,還需要符合行業定位、科創屬性等多方面條件。”一位IPO律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據他介紹,符合這些條件的企業有望成功IPO:一是財務數據尤其是凈利潤指標好,絕對值能過關,且業績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有穩定的表現;二是所屬行業為國家重點支持鼓勵的方向;三是募集資金規模適當,不宜太大;四是企業內控要相當優秀。 不過在他看來,綜合具備上述條件的企業并不多,因為國家重點支持鼓勵方向的企業以成長型居多。 除了提高主板、創業板上市標準,完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準外,新“國九條”還要求提高發行上市輔導質效,擴大對在審企業及相關中介機構現場檢查覆蓋面。 前述股權投資機構高管告訴記者,在財務指標提高疊加IPO數量減少、現場檢查力度加大的背景下,VC/PE基金的退出難度將加大,且在沒有明確IPO預期之下,只能轉向投資那些能夠較快產生現金流和實現盈利的企業。 上述IPO律師認為,新“國九條”的出臺將改變市場生態,從發行到交易到退市各環節都將會發生較大變化。 “對于中介機構而言,在面臨強監管環境下,以后的執業標準、工作流程、團隊的成本構成都會發生較大變化。”他稱,短期可能會遇到較大壓力,因為項目相對減少,活下去更重要。值班編輯:高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