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長期不如存短期!5年期存款產品愈發稀缺,中小銀行存款利率再現“倒掛”
分類: 最新資訊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5-15
閱讀 :247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夢雪 冉學東 北京報道4月份,中小銀行再次掀起一輪存款利率的“下調潮”,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從調降的幅度來看,本次中長期存款利率的變動尤為顯著,有銀行已下架5年期存款產品。更引人矚目的是,一些中小銀行甚至出現了2年期、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持平甚至“倒掛”的現象。近年來,銀行業息差持續面臨壓力。從近期發布的財報數據來看,在息差收窄的背景下,不少中小銀行的利息凈收入出現了下滑,進而對銀行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產生了不小的沖擊。為了維持合理的凈息差水平,降低負債端成本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這也成為推動中小銀行下調定期存款利率的關鍵因素。相關分析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2024年商業銀行仍將繼續下調存款利率,以進一步降低資金成本,緩解息差縮窄的壓力。對于中小銀行而言,應摒棄過分追求規模和速度的觀念,將負債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實現穩健可持續發展。長短期存款利率“倒掛”近期,包括梅州客商銀行、哈爾濱銀行、河北銀行、江蘇銀行、廣州銀行、桂林銀行等在內的多家中小銀行下調了存款利率。從下降幅度來看,中小銀行本次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相對較大,且部分銀行已下架5年期定期存款。如近日,梅州客商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后,2年期整存整取利率減少了15個BP,達到了2.45%,3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降了70個BP,達到了2.30%,5年期整存整取已不見身影,出現了明顯的2年期、3年期存款利率“倒掛”情況江蘇銀行的存款利率也較年底有所下降,如今,該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2.40%,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2.60%,出現了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倒掛的情況。哈爾濱銀行也在4月份調整了掛牌存款利率。調整后,該行3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從2.25%下調至2.05%,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從2.3%下調至2.0%,3年期存款利率比5年期存款利率還要高。5月1日,河北銀行公布的最新存款利率表顯示,該行存款利率下調后,出現了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持平的情況。其中,河北銀行3年期、5年期儲蓄存款利率均下調至2.45%,對公存款利率均下調至2.10%。此外,保德農商銀行3月發布的最新定期存款利率表顯示,該行1年、2年、3年、5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分別為2%、2.3%、2.7%、2.65%,其中,5年期利率低于3年期利率。湖北荊門農商銀行今年起執行的3年、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2.50%、2.45%,也是3年期高于5年期。廣州銀行2月份發售的“如意存款”也顯示,該產品2年、3年、5年的存款利率分別為2.20%、2.65%、2.65%,存在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持平的情況。2023年,在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的帶頭下,銀行存款利率三次大規模下調,而在攬儲方面長期面臨一定壓力的中小銀行,存款利率相對較高,跟進下調速度也相對較緩。根據上市中小銀行發布的2023年情況來看,息差收窄正成為拖累中小銀行營收和凈利潤的關鍵因素,受此影響,多家中小銀行2023年營收同比下降。如廈門銀行2023年末的凈息差為1.20%,同比下降0.27個百分點,幅度較大,受此影響,該行2023年利息凈收入較上年減少4.63億元。同樣受到息差收窄的影響,蘇農銀行2023年利息凈收入較上一年減少1.72億元,同比減少5.48%。多措并舉緩解息差壓力2024年一季報顯示,中小銀行息差收窄的壓力不減。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貴陽銀行、江陰農商行、瑞豐農商行、青島農商行、蘇州銀行凈息差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41個基點、35個基點、28個基點、25個基點、25個基點,下降幅度均超20個基點。興業研究宏觀高級研究員何帆曾分析,負債端存款定期化使銀行存款平均付息率上升,加重了息差收窄壓力。在定期存款利率和活期存款利率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的占比每上升1個百分點,平均存款成本大約上升2bp。在息差壓力愈發凸顯之下,中小銀行正主動作為,多措并舉管控息差,降低對營收的影響,降低存款利率正是關鍵舉措之一。以成都銀行為例,該行2023年凈息差1.81%,較上一年收窄了0.23個百分點,但通過一系列有力的措施管控,該行最終實現利息凈收入較上一年增加11.35億元,同比增長6.87%,對營收增長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控制息差壓力方面,成都銀行董事長王暉在2023年業績發布會上提到,該行在負債端,主動控制付息率,順應市場趨勢下調存款定價,自2022年以來已7次下調存款掛牌力度;其次,該行強化內部考核,優化存款期限結構,提高活期存款和一年內的短定期存款在員工KPI考核內的折算倍數。長沙銀行2023年凈息差同比下降了0.10個百分點,但通過引導存款利率下行,管理利息支出,同時穩步擴大貸款規模,帶動利息收入增長,該行利息凈收入最終增加了20.61億元,同比增長11.47%。此外,多家銀行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將繼續優化資產負債布局,持續強化對3年期及以上中長期存款產品的成本管控。也有銀行客戶經理曾向《華夏時報》記者直言,行內正推動低成本存款,以短期存款為主,不鼓勵存長期。可以看到,降低存款利率、加大低成本存款的拓展力度、擴大生息資產規模,正成為一些中小銀行管控息差壓力的常規操作。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認為,2024年商業銀行仍將繼續下調存款利率,以進一步壓降資金成本,減緩息差縮窄的壓力。除了下調存款利率之外,商業銀行還應減少對存款的利息補貼以及利息之外的費用,進一步壓降存款的隱性成本。不過,在攬儲的相對壓力之下,部分中小銀行仍在通過攢積分、贈禮品、送購物卡等方式變相提高存款利率,高息攬儲的現象層出不窮。“當前,存貸利率進入下行通道,商業銀行凈息差下滑壓力顯現,但不少銀行仍熱衷于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客戶資源。”董希淼同時提醒,中小銀行應摒棄規模情結和速度情結,不追求簡單的規模增長和市場份額,既要保持存款業務穩定增長,更要將負債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