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狂飆”,一季度“價量齊升”,按季增超六成
分類: 最新資訊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4-07
閱讀 :322
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經過“冰封”的2022年后,香港樓市加快收復失地。4月4日,香港土地注冊處發布3月樓宇買賣表現。今年3月,香港樓宇買賣合約數目和金額為8599宗和688.77億元,按年上升124.6%和97.7%,其中登記宗數創20個月新高。自兩地通關以來,香港地產業復蘇明顯。1月樓宇買賣合約達4427宗和324.95億元,按月增加24.2%和25.6%;2月為5980宗和438.08億元,按月增加35.1%和34.8%。今年一季度,香港樓宇買賣約1.9萬宗,交易額超過1450億元,按季均大幅上升超過六成。交易數目也創下自2022年第二季后3個季度的新高。香港樓市依舊被視為最具潛力的投資品。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撰文指出,香港房地產在疫情期間展現出極強的抗跌力,去年樓市跌約15%,隨著今年全面復常,將有更多“聰明錢”積極入市。一季度樓價累升7.39%相比2022年,一季度的表現無疑開了個好頭。2022年香港樓宇買賣成交59619宗,涉及金額5544.6億元,對比2021年分別下滑38%和39.6%。而今年一季度花了全年四分之一的時間,已經追平了2022年整體業績的約三成。中原地產數據顯示,一手私人住宅方面,3月交易達1773宗,總值186.5億元,較2月分別上升1.74倍及1.05倍,數字創16個月新高;一季度實現2772宗及327.8億元,按季各升1.14倍。二手私人住宅方面,3月交易達4500宗,總值374.4億元,較2月分別上升37.7%及44.8%,宗數創20個月新高,金額創10個月新高;一季度實現10223宗及863.7億元,按季升58.9%及55.4%。宗數及金額同創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新高。地產經紀從業情況也是樓市的風向標。根據香港地產代理監管局,截至3月31日,香港持牌代理人數有41074人,按月增加36人,已經連升兩個月,共267人。其中持有地產代理(個人)牌照(俗稱大牌或“E牌”)的人數達18866人,按月增加98人。不過對比2022年3月底的42016人,最新地產代理人數仍有下滑,同比減少942人。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楊明儀指出,這反映了2月新春后旺市持續、樓市交投暢旺,而且市場預期加息周期快將見頂,對樓市發展正面,估計4月份登記數字繼續穩定在8000宗左右。CCL最新報168.35點 圖片來源:中原地產反映二手樓市情況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也呈現反復上升走勢,最新于3月26日報168.35點,按周升1.11%,指數創23周新高,重上2022年10月水平。這一數字主要反映3月6日至3月12日的二手市況,2023年以來已累計上升7.39%。不過,相比2021年三季度191.34點的歷史高位,累跌12.02%。以正式買賣合約日期計算,2023年首季CCL升7.39%,不僅收復了去年第四季7.4%的跌幅,更創下十二年以來的最大升幅。138個成份屋苑中,超過八成屋苑價格上漲,其中九龍站漾日居、大角嘴港灣豪庭和青衣翠怡花園三個屋苑價格上漲超20%。4月4日,楊明儀表示,CSI(住宅售價)最新報58.98點,較上周下跌1.31點,已連續回軟4周共7.33點,反映了市場聚焦一手新盤,二手交投減慢。介于CSI(住宅售價)仍高于55點好淡分界區間上限,楊明儀認為預示樓價上升方向未變,但升幅放緩,走勢由連續上升轉為反復向上。第二季有望繼續價量齊升回顧今年前3個月,在內地香港通關、預算案減印花稅及美國加息放緩等利好樓市消息的帶動下,買樓需求涌現。在業界看來,樓市開始由“小陽春”升格至“大牛市”格局。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通關、息口趨穩、下調印花稅率、失業率持續改善等消息造就樓市180度扭轉劣勢。他預計,樓價在傳統旺市的第二季可繼續價量齊升,樓價有機會再升5%,上半年累計漲幅有望接近9%,由之前預計的“U型回升”加速至“V型反彈”。3月香港樓宇買賣數量創20個月新高 圖片來源:香港土地注冊處2022年港府《財政預算案》宣布降低首置印花稅,即1200萬元以下住宅可進行8成按揭、1000萬元以下物業可進行9成按揭,減輕首次上車及換樓家庭的置業負擔。加上3月香港全面放寬防疫措施、撤銷口罩令,市場氣氛明顯轉好,也促成了樓市成交回暖。雖然美聯儲在3月23日加息0.25厘,香港本地銀行已連續兩次未有跟隨,并維持最優惠利率不變。中原地產表示,加息影響將從4月中旬CCL開始反映,新盤屯門飛揚2期及何文田瑜一第IB期熱賣的影響將會在4月下旬CCL反映,預料CCL目標170點延遲至復活節長假后(4月中旬)達到。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是內地居民。布少明表示,內地人及“新香港人”是支持樓市復蘇的重要力量。根據美聯物業資料,按已知買家姓名作分析,去年第4季內地買家占整體成交的占比高達11%,比率創11年的季度新高。去年以來,港府推出多項“搶人才”計劃,為合資格的海外人才退還置業稅。以“高才通”為例,截至3月14日,已經收到超過1.7萬宗申請,超過1萬宗已獲批。具備高收入水平的專業人士也被視為最具活力的消費群體之一。供給端也加速推出新樓盤。根據差估署發表的《香港物業報告2023》,預測今年私人住宅落成19950個,較2022年減少約5.8%;但2024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將高達26970個,增幅達35.2%,或創下2002年以來的供應量新高;預計未來每年新屋供應維持約2萬個水平。值得指出,香港樓市想要完全“回血”難以一蹴而成。根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2月香港私人住宅整體售價指數為345.9,1月為338.4,2月僅接近于去年10月(350.2)的水平。相比2022年同期(383.6)和2021年同期(384.9),依舊“今不如昔”。租賃市場方面,2月香港私人住宅整體租金指數為174.8,對比1月173.1有小幅上升,但仍遜于去年12月(175.2)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