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十年:作為香港藝術生態圈中的一環
分類: 最新資訊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3-28
閱讀 :563
13棵連根拔起的發財樹由無數根帶子捆綁住,懸掛于安置在天花板的網格裝置下。它們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態中,有些是斜向或者水平懸掛的,有些則是垂直狀態,一種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被勾勒、傳遞出來,象征著一種集體焦慮感和脆弱感。2023年3月23日,由藝術家楊沛鏗創作的這件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屋檐下的擁抱先生》,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藝聚空間”中展出。巴塞爾藝術展是一個國際藝術交流平臺,藝術性與商業性并存,每年的展會呈現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作品。它已經走過53年歷史。1970年,三位來自巴塞爾的藝廊主恩斯特?貝耶勒(Ernst Beyeler)、特魯?布魯克納(Trudl Bruckner)和巴爾茲?希爾特(Balz Hilt)成立巴塞爾藝術展,首屆展會有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90間藝廊與20間出版商參與,吸引了16300名參觀者。這顆藝術種子,在瑞士巴塞爾生根,而后延展至邁阿密海灘、香港和巴黎。2023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是2019年以來最具規模的展會。因疫情影響,2020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取消線下活動,之后兩年,它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模式,與收藏家及藝術愛好者見面。如今,177間國際頂尖藝廊再次匯聚于此,之前受到疫情影響的一些特色展區也回歸了。2023年巴塞爾香港藝術展參展作品,Ben Brown Fine Arts提供。(Isaac Lawrence/圖)比如聚焦大型裝置作品的“藝聚空間”,2023年的主題是“此時·當下”。走出疫情之后,很多人對時間的感覺有所改變?!巴ㄟ^這個藝聚空間,其實最希望表達的就是,我們先別只顧著回憶過去,也不要盲目地去推測未來,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要珍惜當下?!卑腿麪査囆g展香港展會總監樂思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2013年巴塞爾藝術展入駐香港,如今已是第十年。在這十年中,香港的藝術生態也發生很大改變。本土畫廊之外,許多國際畫廊也在香港開啟展覽空間;大館當代美術館、香港M+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文化場館陸續建成開放;拍賣行也在崛起,富藝斯、佳士得等拍賣行在最近或不久的將來搬進新空間。“我們的入駐當然是推廣了也促進了本地、亞洲的藝術發展,同時我們也跟他們一起成長。這個生態是我們共同搭建的,巴塞爾(藝術展)只是這個生態圈中的一個環節?!睒匪佳蟾嬖V南方周末記者。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樂思洋。(受訪者供圖/圖)“在香港能見到更多本土藝術家了”2012年,樂思洋來到香港,看到荷李活道上的當代藝術館只有寥寥幾家。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后興建的第一條街道,位于香港中環至上環一帶,超過一百家古董及古董家私店聚集于此,亦有古廟、畫廊、藝術坊錯落其間。時間往前推移兩年。2010年,秦美娜在黃竹坑開設刺點畫廊,這是黃竹坑區內首家畫廊。她回憶,當時黃竹坑比較偏遠,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也沒有其他畫廊或藝術空間,交通不便。為了讓人能來參加活動,他們還試過專門安排巴士,在鴨巴甸街一車車將人接到黃竹坑,活動結束再專車送回中環。十余年過去,樂思洋觀察到,如今的香港,單是黃竹坑一帶就有二十多間藝術畫廊。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位于黃竹坑的多家畫廊還會聯合舉辦“南區周末”活動(Southside Saturday),有展覽、放映會、講座等,活動開展后的第一個周末甚至還包括藝術家解讀塔羅牌。這些活動大部分都向公眾免費開放。來香港之前,樂思洋在很多國家從事過藝術方面的工作,據她介紹,其他地方的藝博會、畫廊、拍賣行、藝術機構等還是分得比較開,有各自的領域,香港的藝術生態圈則更為團結,合作性很強。比如2020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便跟典亞藝博(Fine Art Asia)合作“藝薈香港”的項目。她覺得在很多國家,這是很難見到的。巴塞爾藝術展駐足香港之后,不少國際畫廊也入駐香港,開啟展覽空間。豪瑟沃斯畫廊是其中之一。2018年,它在亞洲的首個藝術空間在H Queen’s開幕。美國藝術家馬克·布拉德福德(Mark Bradford)的個展作為開幕首展展出。2015年,馬克·布拉德福德曾在上海外灘美術館帶來展覽,那是他在亞洲美術館的首秀。大尺幅的抽象圖案、充滿活力的色彩、非常規的技藝融匯成這位畫家的繪畫語言。他為豪瑟沃斯畫廊開幕首展帶來的三幅作品,源自他對上海的所感所思。城市擴張、原法租界、老港口城市、新富階層,這些社會的現狀與歷史文化、政治等面向互相勾連。在這之前,豪瑟沃斯畫廊與香港、亞洲的關系一直沒有中斷過。譬如,他們與自己代理的藝術家張恩利保持著長達十多年的關系。“可能也是現在藝術平臺在香港更多了,所以當地藝術家也會更加踴躍地參加一些國際性的展會,在香港也能見到更多自己的藝術家?!睒匪佳蟾嬖V南方周末記者。參加2023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的董小蕙作品《老院子-金色年華》。(展方供圖/圖)據她介紹,參展的安全口畫廊可能算是香港代理本土藝術家最多的一家畫廊,這些藝術家受當地文化的影響較大,作品的表達也更具本土氣質。藝倡畫廊代理的張小黎、張藝蓉等的作品,也有明顯的中國古典水墨元素。參展藝術家曾建穎作品《社畜態》(2020)。(藝術家及墨齋供圖/圖)另外一些藝廊,如黃竹坑的刺點畫廊,也代理很多香港本土藝術家的作品,但他們的表達風格更多元。生于東莞、長于香港的楊沛鏗是其中之一。以植物生態、裝置、園藝和攝影來隱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他常用的表達方式。小時候他每年暑假都會回東莞常平的外婆家,門前的小魚塘里游著魚和蝌蚪,地上跑著小雞小鴨,但暑假過后回香港,這些就都沒有了。他斷斷續續開始養魚、倉鼠等小動物,后來開始認真養植物,了解植物的特性,提供合適的光和水。他認為,動植物不會說話,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明白它們的狀態?!坝械漠嫾矣煤芏嗄耆パ芯咳绾巫鳟嫞约邦伭稀嫴嫉奶匦?,而我之前已經花了大量時間學習去養好一盆植物,養好一缸魚。既然如此,為什么我要用繪畫而不是自己更得心應手的東西去表達呢?”楊沛鏗說道。藝術家楊沛鏗作品《屋檐下的擁抱》。圖為該作品2021年在平丘克藝術中心展出時。(藝術家及刺點畫廊供圖/圖)畫廊帶來的藝術表達方式不一樣,但無論本土畫廊,還是在香港開設有展覽空間的畫廊,都注重對本土藝術家的保護和培養。樂思洋舉了參展的德薩畫廊的例子。1977年,德薩畫廊在巴黎創立,其后在美國開設空間,2010年拓展至香港。畫廊主Pascal de Sarthe如今在香港已有十余年。來香港之前,他還曾在日本從事藝術事業,對亞洲藝術有較深的認識。為了發掘香港本土藝術家,Pascal de Sarthe每年都會去香港浸會大學的畢業展,看看有哪些新的、做藝術的學生可以選來培養?!霸谂囵B他們的過程中,還把他們的藝術作品推介到海外。”樂思洋補充道。藝術家唐家偉作品《Mountains of Heaven No.226》。(THE ARTISTS 唐家偉慈善信托及世界畫廊供圖/圖)注重保護、推廣本土藝術家和畫廊的同時,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也著重推廣亞洲的藝術發展方向。在樂思洋看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區的獨特性在于,每年都會保證一半的參展畫廊是亞洲的?!安粌H吸納西方當代藝術的文化,同時也把我們亞洲的文化推向海外、推向全世界?!睒匪佳蟾嬖V南方周末記者?!翱匆槐井媰愿囱矍暗淖髌罚惺懿灰粯印弊考{畫廊的畫廊主大衛·卓納記得,多年前,他來到亞洲,一位中國收藏家詢問他展位上某幅作品的價格,他答道:“一百萬美元。”對方聽后,將卓納畫廊的名片丟到地上,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如今,百萬美元級別作品的亞洲購買藏家,多數來自中國。2022年發布的《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藝術市場以20%的份額位居全球第二,并且中國以33%的份額成為全球最大的公開拍賣市場。在那一年,許多藝術博覽會陸續恢復舉辦,在展會數量減少且參加人數有限的情況下,藝術展會(包括網上)展廳的銷售額增長至29%,但仍未能追上2019年的43%;藝術經銷商總銷售額達到347億美元,也仍低于2019年的水平。“實體展還是不能被線上的展覽所代替?!睒匪佳笳f。疫情期間,包括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在內的許多藝術博覽會向線上線下的混合模式轉變。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推出“網上展廳”“衛星展會”等形式給無法到場的畫廊、收藏家提供新的參與渠道。但藝術畢竟是需要交流的?!八囆g很講親身的體驗,它是一場經歷。你看一本畫冊,跟你到展覽里面去看眼前的作品,感受是非常不一樣的。”樂思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日本藝術家岡崎乾二郎作品《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藝術家及代理機構供圖/圖)樂思洋認為,即使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虛擬方式購買藝術品,但實體展覽還是能夠讓畫廊在舉行地建立新的關系,讓作品以其應有的方式展示,這種直接的展覽形式有利于建立信任。在《2022年環球收藏調查報告》中,參與調查的2700多位高凈值收藏家,93%都認為先親身鑒賞然后購買,仍是選購藝術作品的重要一環,甚至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來說,收藏家和藝術家建立聯系是從畫廊開始的。很多時候,在實體展會中,畫廊主跟藝術家都會在現場。樂思洋覺得,對當代藝術來說,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重要。這跟古典藝術不太一樣。對一些古典藝術來說,觀看者看到作品中的故事,也許就可以了。但很大一部分當代藝術家希望,作品完成后,其中不只有自己的表達,也能融入觀看者自己的經驗、感受。參展藝術家Joshua Kane Gomes作品《Parasocial Ⅶ》。(Richard Koh Fine Art及藝術家供圖/圖)“我們都喜歡聽故事,了解這個概念中體現的一些手法。你可以直接從藝術家這邊就聽過來了,可以跟他一起討論,然后你還可以在這個當代藝術品里面加入自己的感情。所以實體展其實還是給予大家更多交流的機會。”樂思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特別是對一些畫廊和新興藝術家來說,在與收藏家、公眾和行業贊助人的交流中,他們的收獲最大。參展藝術家Amir H Fallah和他的作品。(藝術家及丹尼迪明畫廊供圖/圖)疫情之前,樂思洋每年走覽其他藝博會的時候,有時會驚訝地發現,某些西方畫廊也代理一些中國香港或者中國內地的藝術家,有些就是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會上發現的。比如德國柏林的畫廊Peres Projects,近兩年,它也開始代理香港的新興藝術家麥影彤二。麥影彤二是由德薩畫廊發掘的,如今由這兩家畫廊一起合作代理。在德薩畫廊沒有去巴塞爾其他展覽的情況下,Peres Projects將這位香港藝術家的作品帶到瑞士的展覽上。同樣地,香港藝廊也會帶進許多西方藝術家的作品。作為一家有三十余年歷史的香港本土畫廊,季豐軒畫廊代理了趙無極等藝術家的很多作品,在跟著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在國外展出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優秀的國外藝術品,將它們帶進香港,例如季豐軒畫廊在2023年香港巴塞爾展會上展出的喬治?馬修(Georges Mathieu)六米長的作品《宗古爾達克省》。“香港就像一個熔爐,每一個地方的文化都能在香港看到?!睒匪佳蟾嬖V南方周末記者。南方周末記者 翁榕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