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統評價研究生培養成效
分類: 最新資訊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3-31
閱讀 :224
全面評價研究生培養成效是持續改進培養質量的關鍵。以布法羅州立學院為例,該校成立了專門機構,從培養成果出發,統籌本科和研究生階段所有專業或學位項目的成效評價工作。本文介紹該校的做法,為國內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管理提供參考。布法羅州立學院(Buffalo State College)研究生教育開展近80年來,學校目前已經開設了60余項研究生專業或研究生學位學習項目(以下簡稱“研究生學位項目”),涵蓋文理工商等不同領域。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學校大力推行小班化教學模式,提升師生交流程度,提供充足的學術和個人發展輔導服務。研究生新生從入學之日起自動成為學校研究生學生協會(Graduate Student Association)成員,該協會致力于幫助學生拓展人脈,提供研究項目和資金支持,支持學生參與學術會議等。為了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該校研究生院院長凱文·J.米勒(Kevin J. Miller)教授強調,“學生學習成效評價方法以及評價結果的運用是關鍵,以確保學位項目持續提升育人成效。”為此,該校成立了教學成效和規劃辦公室(Office for Institu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Planning),為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學位項目制定了系統的成效評價體系。多層機構 引領評價該校發布的《2019—2024學術事務評價計劃》顯示,教學成效和規劃辦公室的職責是統領和協調全校范圍內的評價工作以及促進持續改進,包括本科專業、研究生、學位項目、專業輔修項目等學術學習項目。在持續改進上,該辦公室需要系統收集并分析相關數據,為提升項目教學成效和學生學習體驗提供決策建議。為建立系統化的評價體系,并確保數據安全可靠,學校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搭建了名為“任務流”(Taskstream)的評價管理系統,以開展評價工作并儲存和分析評價數據。教學成效和規劃辦公室下轄三個特別委員會,均由該辦公室負責人、學校協理副校長(Associate Vice President)擔任委員會主席,包括:● 評價咨詢委員會(Assessment Advisory Board):該委員會成員由學校4個二級學院的副院長、各二級學院的2名教師、學校協理教務長和1名研究生院管理層教師組成,主要負責審查各專業、研究生學位項目等開展的評價活動,每年出具學術項目評價活動審查報告(Review of Assessment Activities for Academic Programs),并提出改進建議以進一步提升學習成效。● 教學成效委員會(Institutional Effectiveness Committee):該委員會由校內不同利益方,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學生事務部門、學術事務部門等負責人組成,從學術項目的培養目標、支持手段、培養成果、持續改進等方面對各專業、研究生學位項目等開展評價,除了用于提升培養質量外,評價結果主要滿足外部評估評價的需求與期待。● 線上監督與準備委員會(Online Oversight and Readiness Committee):該委員會負責評價在線教學的開展方法和成效,并提出政策優化、教學方法改善等方面的建議。委員會成員由學校教與學中心的課程設計專家、一線教師以及研究生院院長等人員組成。同時,學校成立了以教務長為主席的學院規劃委員會(College Planning Council),協理副校長為其核心成員之一,該委員會負責審查包括研究生培養在內的所有學術項目,確保其培養過程、成果等與學院戰略規劃目標相匹配。綜合衡量 量表“說話”研究生學位項目培養質量的評估或評價是一項綜合過程。學校規定,圍繞學生學習情況和項目制定的學生學習目標,教學成效和規劃辦公室組織下轄三個特別委員會與研究生學位項目共同開展年度評價并發布結果報告,研究生院和各項目教職人員都能在“任務流”管理系統中查看報告,從數據結果找出改進教學的方向。同時,學校要求教學成效和規劃辦公室每5年對研究生項目進行校內/校外評估。對此,項目需要開展自評并接受校內或校外評估,校外評估通常由學校所屬的紐約州立大學系統負責。研究生院院長和被評研究生項目負責人、教學團隊等共同分析評估結果和改進建議,共同制定未來的改進計劃。麥可思開發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測項目,旨在協助高校構建從生源質量、過程質量到結果質量的研究生教育質量監測與分析報告體系,將以在校生、畢業生、用人單位等相關利益方的視角聚焦研究生培養過程,對研究生的人才培養環節進行分類評價,為學校學科建設與評估、專業學位質量評估、教學與質量管理、招生與就業、質量年報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撐。研究生院需要制定每項研究生學位項目的5年或長期評估方案,所涉及的相關資料必須有跡可循、有證可查。例如學位項目制定的學生學習目標需要在網站公布,評估方案和其他包括課程地圖在內的相關資料需要上傳到“任務流”管理系統中并及時更新。無論具體專業如何,研究生學位項目提供的資料必須包含如下內容:該研究生學位項目制定的學生各階段的學習目標;該研究生學位項目的課程地圖,需要體現課程間的關聯關系,特別是課程對學習目標的支撐作用;衡量學生學習目標達成度的判斷標準;研究生院或者相關學位項目根據評價結果進行改進的步驟或流程等。在學位項目的評估過程中,結合上述學位項目提供的資料,教學成效和規劃辦公室組織的評價專家主要利用評價量表開展評價工作,評價量表包括六個指標:●學生學習目標,其具體標準為“清晰表述在不同階段的學生,應當了解的知識,需要具備的能力和技能以及應該產出的學術成果等”。●課程地圖,其具體標準為“證明學生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進程,清晰表述課程對學生學術能力、通識能力等培養的作用”。●評價方法和標準,即評判學生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的方法和標準,達成度分為“未滿足預期”“接近預期”“滿足預期”“超過預期”等四個層次,學校要求研究生院至少采用兩項數據證明達成情況,且至少有一項與學習目標直接關聯。●結果與闡述,研究生院需要“清晰記錄學生學習評價情況以及具體的支撐指標”,同時,教師需要詳細闡述評價結果的內涵,例如體現出學生的優勢和短處,并記錄在評價報告中。●改進措施與長遠規劃,根據年度評價等結果,研究生院和學術項目每年需要制定正式的學術項目改進計劃,記錄具體采取改進行為以及選用或未選用的理由。同時,研究生院需要持續跟蹤改進措施的成效,并詳細記錄。●持續評價,從總體來看,各研究生學位項目制定的評價方案可執行,且評價結果與項目改進緊 密相連,以4年為周期,所有教師都需要參與其中,并有機會提出和評價改進意見。每項指標的評分從“0分”(毫無證據)到“3分”(卓有成效)共分4檔。以最后一項“持續評價”為例,0分意味著“沒有證據顯示評價活動在該學位項目中開展”;1分表示“有證據表明該學位項目開展了評價活動,但不能證明評價結果用于改進決策”;2分代表“評價活動已經成為該學位項目的常規工作,且評價結果會分發到多數教師或教師委員并進行評價和討論”;4分則是“評價活動是該學位項目常規工作的一部分,評價結果會由全體教師討論、評價,并在學位項目的進一步改革中起到參考或關鍵作用”。此外,學校非常關注學生(包括研究生)的通識能力,從學校實際情況和專業特征出發,制定了通識能力校級學習目標,包括文化交流能力(Cultural Fluency)、現代競爭能力(Urban Engagement)、學術和創新能力(Scholarship and Creative Activity)、倫理道德推論能力(Ethical Reasoning)。學校每年會成立臨時性的監督與評價委員會(Oversight and Assessment Committee)評估研究生通用能力的掌握情況,每5年全面評價研究生學位項目的通識能力培養情況。結語縱覽布法羅州立學院的研究生學位項目評價方案,該校特點在于以學校協理副校長牽頭負責,利于調動校內各項資源推動評價活動順利完成,同時運用評價量表制定了清晰、可衡量的評價標準,利于準確定位確定并確定改進方向。關注“麥研文選”,獲取更多數據——?回復“布點專業”,獲取近兩年高職院校布點數增加較多的專業全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