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銀行過半高管年薪超百萬卻不分紅,不良暴增拷問戰略正確性
分類: 最新資訊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3-22
閱讀 :180
鄭州銀行成立于1996年11月,它是在原有的48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基礎上,合并組建為鄭州城市合作銀行。作為一家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地處中原地帶的鄭州銀行在2015年可謂風起云涌。彼時鄭州銀行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短短3年之后便又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全國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雖然出道即巔峰,但近些年鄭州銀行的業績卻差強人意,增長勢頭逐年疲軟,甚至開始走下坡路。曾被投資者寄予厚望的鄭州銀行,隨著近年管理層頻繁調動、業績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資本充足率不足、撥備覆蓋率下滑等風險隱患不斷加速暴露,A股、H股股價更是雙雙創下歷史新低。而且,鄭州銀行連續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備受投資者質疑。鄭州銀行占據著中原地區優秀的經濟資源,背靠著多元化的大股東們,就像是一開始被大家都認為是“潛力股”的優等生,手握擁有羨煞旁人的夢幻牌局,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優勢和業務特色......一、過半高管年薪超百萬、卻連續三年不分紅值得一提的是,鄭州銀行的高管人員設置極其臃腫。鄭州銀行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數量合計高達26人,僅現有的副行長就高達4名,行長助理也有4名之多,26名高管中有16人年薪超百萬元。更令人詫異的是,其中的職工監事不僅有3名之多,且年薪也均超百萬元。“看看鄭州銀行管理的規模、業績,再看看管理層年度薪酬總額,比四大行都高出了多少?”有投資者在網絡論壇憤怒地表示。機構之家注意到,2022年,鄭州銀行時任董事長王天宇薪資98.4萬元,副董事長夏華薪資高達162.20萬元,比同時期四大行的董事年薪還高。工商銀行董事長陳四清薪資86.77萬元,副董事長廖林薪資86.77萬元;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薪資87.31萬元,副董事長張金良57.82萬元(圖1)。鄭州銀行的管理層2022年總薪酬達到2561.66萬元,同時期工商銀行管理層總薪酬有1429.42萬元,中國銀行管理層總薪酬有1354.47萬元,農業銀行管理層總薪酬有1184.02萬元。圖1數據來自巨潮資訊網機構之家還發現,鄭州銀行管理層發放薪酬就占了當年應付職工薪酬的24%(圖2)。圖2數據來自鄭州銀行2022年報在業績不振的背景下,管理層的高薪顯得格外刺眼,令人對鄭州銀行的成本控制能力、是否存在嚴重的代理成本產生疑問,同時不禁令人深思鄭州銀行的管理層是否真正為股東利益著想。畢竟,在A股上市5年的鄭州銀行,已經有3年沒有進行現金分紅了。其只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別分紅過8.88億元和4.4億元。2020年,鄭州銀行的利潤分配方案是向普通股股東每10股轉增1股的股份,但不送紅股,也不進行現金分紅;2021年及2022年,鄭州銀行董事會次依然定不進行現金分紅,不送紅股,且不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份。鄭州銀行這種管理層錢包鼓鼓、投資者分文不得的“鐵公雞”行為,是否影射出其已然忘記了銀行最基本的為股東盈利的初心?另外,鄭州銀行人事頻繁變動也是其管理混亂不定的寫照。據同花順數據顯示,自2018年上市以來鄭州銀行已發生二十余起高管變動事件(圖3)。圖3來自同花順數據庫機構之家整理的信息顯示,2023年3月21日,前董事長王天宇辭任;3月22日,原第七屆監事會監事長趙麗娟辭去在鄭州銀行的所有職務;4月18日,鄭州銀行發布公告稱馬寶軍已遞交辭職報告。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鄭州銀行的董事長、監事長、外部監事、副董事長全部辭任。8月30日,自2022年11月才履職行長職位9個月的趙飛辭任,轉而擔任該行的董事長職務,副行長孫海剛代為履行行長職責(圖4)。圖4鄭州銀行2023年半年報管理層的頻繁更替無疑會讓鄭州銀行發展戰略的革新陷入被動,很難去大膽開拓新的業務路徑,失去發展的新機會。二、業績下滑拷問現有戰略正確性鄭州銀行從戰略層面提出了打造“商貿物流銀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家、精品市民銀行”三大特色業務定位,旨在通過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徑,切割出屬于自己的市場領地。在轉型落地方面,自2021年起,鄭州銀行開始落地實施“五四戰略”,既對公商貿“五多云”——云物流、云交易、云融資、云商、云服務,零售“四新金融”——科創金融、小微企業園金融、鄉村金融及市民金融,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抓手,深入推進改革和業務轉型。然而,其中“商貿物流銀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家、精品市民銀行”這一業務策略,還是早在2016年原董事長王天宇掌舵時提出的,即發揮區位優勢、讓利實體經濟、持續踐行普惠金融。鄭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趙飛也曾在2023年5月接受媒體采訪中表示:“未來鄭州銀行將繼續以‘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領先銀行’為戰略愿景,堅持‘商貿物流銀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家、精品市民銀行’三大特色服務定位,向‘打造一流特色銀行’的目標轉型發展,為河南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奮勇爭先的進程中作出更大貢獻。”然而,時代不斷演進,銀行業普遍面臨著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對于鄭州銀行來說,雖然堅守過往的戰略并非不當,但從業績表現來看,這些戰略對提升業績的效果似乎并不如預期。據最新財報數據,2023年三季度,鄭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4.78億元,同比下降10.62%;實現歸母凈利潤27.51億元,同比下降19.18%,該數據在上市城商行隊伍中較為落后。事實上,經營下滑這一趨勢,自2019年便有體現。營業收入方面,2019年至2022年報,鄭州銀行營業收入分別為134.87億元、146.07億元、148.01億元和151.01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0.88%、8.3%、1.33%和2.03%,增幅逐年減弱(表1)。圖5來自同花順數據庫表1數據來自同花順數據庫橫向對比來看,A股17家城商行中,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下滑的銀行僅有4家,而鄭州銀行降幅最大為-8.52%,且營收排名在城商行的后端。可見鄭州銀行2023年上半年的營收成績并不樂觀(表2)。表2數據來自同花順數據庫凈利潤方面,2019年至2022年報,鄭州銀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7.4%、-3.58%、1.85%和-24.92%,凈利潤的下降幅度仿佛在下探底線(表3)。表3數據來自同花順數據庫對比其他城商行,僅鄭州銀行和貴陽銀行的歸母凈利潤出現了同比下滑,貴陽銀行的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2.29%,甚至比鄭州銀行的同比降幅還要小(表4)。表4數據來自同花順數據庫營業收入減少,凈利潤萎靡,鄭州銀行的這份成績單顯然不如意。這樣的戰略堅持是否真的適合當下鄭州銀行的發展,是否是一種保守主義的以不變應萬變呢?鄭州銀行是否能夠應對挑戰、實現突破,仍是一個未知數。三、不良貸款暴增拷問現有戰略正確性除了業績增長難題之外,鄭州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有待關注。鄭州銀行自我定位是聚焦“商貿物流銀行”,圍繞“商貿金融、小微金融、市民金融”的三大特色定位,持續致力于滿足快速發展的批發和零售業資金需求,以及發展小微企業貸款服務。這些業務領域本身就容易累積不良貸款,注定了鄭州銀行降低不良貸款率難度較大。鄭州銀行貸款投放集中在河南地區,河南地處中部地區,產業結構相對傳統,強周期、高負債的一、二類產業占比較高,受供給側改革、去杠桿、環保等政策沖擊較大;另外,河南小微企業較多,這類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經濟下行周期中易出現風險。根據監管部門要求,鄭州銀行在2018年、2019年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這也是導致不良率高于預期的原因。縱向對比歷年財報,2018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鄭州銀行各期期末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47%、2.37%、2.08%、1.85%、1.88%和1.88%,雖然不良貸款率連續下降,略有改善,但是與2018年上市之前相比,問題依然突出。2012-2018年,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47%、0.53%、0.75%、1.10%、1.13%、1.50%和2.47%。而且,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規模仍繼續走高。2012年至2023年三季度末,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由2.37億元增加到了66.48億元,增幅28倍。“居高不下的不良貸款率會影響到銀行的利潤。而且由于不良貸款要計提壞賬,因此會占用銀行貸款的額度,如果不良貸款太多,銀行的貸款發放能力會收到嚴重制約,導致許多優質項目可能無法獲得貸款支持。”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截至2023年半年報報告期末,除批發和零售業外,鄭州銀行貸款的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分別為5.76%和4.19%,這些行業周期長、負債率高的特性都容易受到宏觀經濟周期及監管政策的影響,容易累積不良資產。除了居于高位的不良貸款率,鄭州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偏低。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鄭州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68%、11.99%、13.05%,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與監管要求的7.5%相比也相差不多。為了緩解資本金問題,鄭州銀行近幾年頻頻補充資本金:2018年9月鄭州銀行回A募集資金27.27億元;2019年通過非公開發行募資60億元;2020年11月,鄭州銀行通過定向增發合計募資46.4億元(圖5)。這不禁讓人疑惑,鄭州銀行緣何頻頻補血?鑒于鄭州銀行近些年不良貸款率上升,資本充足率普遍偏低,加大不良貸款核銷力度的舉措,不難看出上述頻頻補血的動作是為何,自然就找到了注腳,也反映出鄭州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的不足。與此同時,鄭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也在監管紅線附近徘徊。2018年至2023年,鄭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54.84%、159.85%、160.44%、156.58%、165.73%和161.19%。綜合來看,鄭州銀行的資產質量壓力很大。經營業務的傳統守舊、創新不足不僅在后續可能會進一步拖累業績增長,不良貸款仍然是亟待解決的難題,而撥備覆蓋率也一直在監管紅線附近徘徊。不論是深層次的問題還是暫時性的挫折,顯然鄭州銀行的競爭內核還有不少需要打磨提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