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偉分享|從“培訓”到“研修”
分類: 最新資訊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3-06
閱讀 :148
我主張,從“校本培訓”到“校本研修”,2004年10月4日我在《中國教育報》發表了一篇極短的文章《從“培訓”到“研修”》。列奧·施皮澤說:“詞的變化就是文化的變化和靈魂的變化。”在教師繼續教育話語體系中,“研修”正逐漸取代“培訓”成為主流話語。認識從培訓到研修的變化,有利于組織和實施研修。一、目標定位的變化教師培訓的目的在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在培訓的理念和實踐中,容易導致直面中小學教師實際問題的不足,從理論到理論“空對空”。教師不能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實際幫助,容易失去對培訓的信任,失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研修在強調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同時,突出教育教學問題解決和專業發展目標有機統一。二、話語主體的變化在培訓中,培訓者是培訓中的主體,培訓者決定了培訓內容、培訓形式,掌握著話語霸權,中小學教師在培訓過程中處于“失語”狀態。研修要求改變中小學教師的“失語”狀態,強調中小學教師是研修活動的主體,是話語的主體。傳統意義上的培訓者,將從單一的話語者角色向研修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等角色轉變。三、話語內容的變化從培訓到研修,意味著從學科中心向問題中心轉移。教師參與就是實踐話語的參與,中小學教師的問題、經驗和體會將成為話語的主要內容,它將改變過去培訓中理論性話語一統天下的局面,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四、話語方式的變化目前,培訓主要還是“我講你聽”、“我說你記”的單向信息傳遞的方式。與培訓比較,研修更加強調對話與交流。在研修中,參與主體圍繞共同主題,彼此敞開,共同對話,彼此分享和幫助。在解決問題的對話和交流中,獲得對自己、自己專業活動直至相關的事物更深入的“理解”,發現其中的“意義”,實現新的專業成長。人物介紹 | PROFILE陳大偉教育學教授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長中陶會新教育分會副理事長重慶當代教育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西部名師名校網”總監“教師培訓理論與實踐”方向國培專家主要研究方向:教師教育與教師專業成長,課程與教學改革,觀課議課與教師幸福。現已出版《幸福教育與理想課堂八講》《觀課議課與教師成長》等26本著作,多次獲省市教學成果和社會哲學成果獎。本文來源:本文綜合自微信公眾號成都陳大偉、作者:陳大偉,刊于 2004年10月4日《中國教育報》。本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旨在傳遞更多信息,提供內容參考。若有來源標注不當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