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開年第一懸案,榮昌生物為何暴跌?
分類: 最新資訊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1-18
閱讀 :195
2024年伊始,生物制藥板塊就迎來了一次“鬼故事”。1月17日開盤后,榮昌生物股價閃崩,截至收盤榮昌生物A股、港股股價分別跌15.71%、22.73%。整個創新藥板塊隨之振蕩下挫。大跌背后,榮昌生物并未有任何實質性利空消息。投資者們多少有些摸不著頭腦。一時間,市場上謠言紛飛。收盤后,榮昌生物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現金流緊缺,及面臨取得銀行授信困難及潛在的來自供應商的訴訟風險等內容及陳述與事實不符,且極具誤導性。在隨后召開的溝通會上,榮昌生物再次申明:公司授信額度尚未用完,再融資渠道也是通暢的。越發困難的藥物商業化之路過去的2023年里,從康寧杰瑞到康諾亞再到思路迪,市場已經見證了不少醫藥股閃崩的“鬼故事”。但沒人想過主角會是榮昌生物,畢竟這家企業有著更高的確定性。榮昌生物主攻當下最火熱的ADC賽道,已有兩款創新藥獲批上市,其中一款是大火的HER2 ADC藥物維迪西妥單抗,另一款是自免藥物泰它西普。并且,2021年榮昌生物的ADC藥物維迪西妥單抗被海外藥企Seagen引進,交易額高達26億美元。可以說,榮昌生物在ADC方面的實力是得到過大藥企背書的。按理來說,這兩款產品應該能夠為榮昌生物不斷造血。但是,榮昌生物年報上,卻是另一番景象。2021年,榮昌生物因獲得Seagen的2億美元首付款,當年盈利2.76億元。其余年份,榮昌生物業績均為虧損。尤其是在2022年,即便營收達到7.68億元,榮昌生物虧損仍達到9.99億元。產品獲批上市,虧損卻逐漸擴大,這是為什么?2022年榮昌生物營業總成本19.1億元,其中銷售支出4.41億元。為了推動上市產品放量,榮昌生物一直在不斷擴大自建銷售團隊。2022年,榮昌生物銷售團隊共計1167人,而截至2023年9月30日,這一數字進一步擴張到了1300人。隨著銷售團隊的擴張,榮昌生物兩款產品的收入不斷提高。但是,藥物銷售額增速已經開始放緩。具體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榮昌生物銷售費用達2.78億元,銷售費用率為48.7%;2023年前三季度,榮昌生物銷售費用達到5.39億元,銷售費用率達到70%。眾所周知,由于醫藥反腐,藥企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銷售推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榮昌生物也不例外,2023年榮昌生物發力做了推廣,市場表現卻不如人意。一場逆勢而為的擴張2023年的市場現實,教會不少biotech企業一件事:不要在銷售端和研發端同時發力。對于創新藥企來說,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本無可厚非。但在寒冬之中,龐大的研發支出和不可知的市場費用,會在兩頭同時卡住公司脆弱的資金鏈。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不少藥企砍管線,海外BD也越來越多,正是這些biotech企業求生存的表現。不過,榮昌生物似乎不信這個邪,選擇了逆勢繼續擴大產能、擴張管線、加大銷售推廣。在三季度業績交流會上,榮昌生物披露第三季度資本開支約2.8億元,主要投入在煙臺總部的廠房建設、設備購買以及上海研發中心土地的購買。在研發上,榮昌生物的投入不斷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榮昌生物研發支出8.57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第三季度研發費用達到3.2億元,同比增長49%。研發開支停不下來,是情有可原的。榮昌生物多項臨床正處于關鍵階段,根據2023年半年報,公司現有9款臨床藥物超40項臨床試驗正在研發當中,其中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分別處于美國三期臨床、二期臨床階段;RC28則在國內處于三期臨床階段。由于入組患者數龐大,三期臨床需要的支出相對較高,在美國進行三期臨床費用則會更加高昂。在2023年半年報中,榮昌生物披露這9款產品的預估總投入為48.83億元。眼下榮昌生物已經投入研發費用28億元。這也就意味著,榮昌生物還要繼續投入近20億元用于藥物研發。但是,這關口還大規模建設廠房、購買設備,就有點不太好理解了。過去幾年,榮昌生物為了擺脫和榮昌集團、邁百瑞的關聯關系,一直在試圖自建生產能力。放在資本充足的2020年之前,這都不叫事。但在2023年還堅持搞基建,恐怕不僅是投資者,就算那些被迫轉型做CDMO的biotech企業也會不理解。截至2023年9月底,榮昌生物的貨幣現金僅剩6.09億元,同時還有7.12億元的長期借款和租賃負債。若是按照2022年的支出情況計算,榮昌生物手中的現金流或許支撐不了太久。短期內再融資如果跟不上,榮昌生物的風險敞口會比較大。在市場行情上行之際,一則謠言小作文或許無傷大雅;但是眼下,市場上的一絲恐慌情緒輕易就會被放大。撰稿丨方濤之編輯|江蕓 賈亭運營|朱穎圖源丨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