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紅樓夢》中香菱學詩的故事,寫得很精彩。細加揣摩,從中會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香菱原是姑蘇城外一個小財主的女兒,五歲被壞人拐走,十二三歲被賣進了大觀園當丫頭。一個原不知詩為何物的香菱,后來其吟月之作卻博得“海棠詩社”眾人的喝彩,原因何在?
作品讓我們感到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天資聰,慧,二是苦志勤學,三是受周圍環境熏陶。最重要的還在于香菱遇到一位好老師-——林黛玉。
林黛玉不愧為才女。她不但深解詩的要義,寫得一手好詩,而且還善于帶徒弟。
她首先幫助香菱樹立起信心。
香菱一進得大觀園便懇請黛玉教她作詩,說:“我這一進來了得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則說:“什么難事,也值得去學?”“又是你這樣一個極聰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詩翁”,多么具有誘惑力呀!這一下就鼓起了香菱的勁頭兒,馬上要黛玉把書拿給她,帶回去,“夜里念幾首也是好的。”
而寶釵對香菱學詩的態度則大不然。她嗔怪香菱說:“何苦自尋煩惱?……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香菱要是拜上這么一位師傅,我們可以想見,她哪里還會有什么學習的勁頭呢!
更為可貴的是,黛玉有一種誨人不倦的精神。黛玉教香菱讀詩,可謂百問不煩,她告訴香菱:“有不明白的我講與你就是了。”于是香菱興趣大增。
當然,黛玉所以能把香菱教好,最重要的還在于她肚里有“真玩藝兒”,手上有真功夫。說她有“真玩藝兒”,是因為她把要教的東西琢磨透了。她講詩,真真是少而精。她告訴香菱,這詩,“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的對仄聲,虛的對實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詞句究競還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若具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只這么三言五語,便道出了詩的真諦,可謂至理名言。要是自己沒”透”,能講得這么精辟?
說她有“真玩藝兒”,還因為她掌握了完整的知識體系。學什么,不學什么,先學誰的,后學誰的,怎樣打好底子,怎樣廣覽博收,這一系列的問題都給香菱梳理得清清楚楚。當香菱對詩的理解”有了些意思”的時候,黛玉則要更進一步,要講詩的底蘊了。
她告訴香菱:“你說他這‘上孤煙’好,你還不知他這一句,是套了前人的來。我給你這一句瞧瞧,更比這個淡而現成。”于是,便翻出陶淵明“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句子給香菱,使香菱知道,“原來這‘上’字是從‘依依’兩個字上化出來的。”這就不僅給香菱打下了很深的功底,而且又使她開闊了眼界。如果黛玉自己心中對所教知識沒有個來龍去脈,能收到這樣良好的效果嗎?
說黛玉有真功夫,還在于她很懂些教書的方法。她教香菱讀詩,先讓香菱把凡經她選定的(“有紅圈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就問。布置了學習任務,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待香菱讀過之后,便問她“共記得多少首?”“可領略了些沒有?”來檢查學習情況,啟發她談學習體會。香菱怕說不對,黛玉則說:“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然后在討論中進行指導。黛玉的這些做法,用現代教學理論加以考察,還很符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創設情境”,“啟發指導”等原則和方法呢!
說黛玉“有真功夫”,還在于她指導香菱寫詩甚為得法。香菱的前兩首詩寫得不好,寶釵說:“這個不好,不是這個做法。”那么,為什么不好?應該怎樣做?卻不說出個所以然來。而黛,玉看了,則說:“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它縛住了。把這首弄開,再做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做。”既肯定成績,保護了香菱的積極性和信心,又指明了病因和今后的努力方向。這樣,在她精心指點,下,香菱終于寫出好詩,成才了。
總之,香菱學詩成才的事實,應該使我們受到這樣的啟示:“只有老師教得好,學生才能學得好。”而老師若要教得好,自己就必須有一套“真玩藝兒”、“真功夫”。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