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初中時,在夏季班主任總是脖子上圍著一條濕毛巾,對我們念叨著“心靜自然涼”,隨后拿著毛巾一抹滿頭大汗。記得小學和初中都是上百人關在一個沒有電風扇的教室里,那時候也許全球變暖還不嚴峻,不像現在熱得死去活來,但是夏季一樣刻骨銘心。那時候是要從家里帶著井水的;那時候是要經常疊紙扇的;那時候是要分享自己扇出來的風的;那時候是要用書本當扇子的;那時候真的不怎么熱。
現在的我們一燥便躁,“悶”(關押起來的心)這個字總是脫口而出,心情煩躁進而機體代謝調節紊亂,因此常看到這樣的狀態:“夏日炎炎,無心入睡”“炎炎夏日,無心學習”“夏日炎炎,糗事連連”。我們喜歡用單純形容小時候,用浮躁形容現在的社會。那時候我們懂得少,想得少,做的卻很多也很認真(指玩樂),現在知道的多,想知道的更多,但是真正做的少之又少并且力不從心。
中醫說夏季心陽最為旺盛,人體只有在靜心和經脈疏通時才能更好地發揮自我調節功能,抵抗外界暑熱的侵襲。因此夏季重在養心。熱從心生,不是唯心主義,保持一顆平常心在夏季的確很重要。想想若現在市面上推出一種“靜心液”的涼飲一定會暢銷的,即使它其實是一瓶純凈水,不含任何有效成分。但是因此帶來的自我暗示(這是科學新發明的神水)會令你心靜如水,倍感清涼,包括深呼吸和嚼口香糖等被糊弄用來高考減壓的方式都是自我暗示在起主要作用,因此我們有時需要所謂自欺似的自我暗示來調節自己的內心。
音樂也是夏季養心的一大法寶,以下摘自網絡:現代醫學認為,音樂傳入體內,會與人體細胞組織同步共振,能激發人體潛在能量的發揮,對中樞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產生良性刺激,從而促進新陳代謝。各個季節選擇的養生音樂也略有區別。夏季與“徵”音對應,即簡譜的“5”(Sou)。中醫理論認為以徵音為主音的音樂屬火,主心經。因此正徵調式能輔助調節心臟功能,有養陽助心、補脾利肺、瀉肝火的作用。學生以及腦力勞動者經常聆聽,可提高工作學習效率;運動員可激發斗志,提高競技狀態,尤其適于比賽前準備活動時聽用。有胸悶氣短、情緒低落、咳喘痰鳴、失眠等癥的人可以輔助治療疾病。民樂中常見的徵調音樂有《茉莉花》《小放牛》《翻身的日子》《山東小曲》《高山流水》《夕陽簫鼓》《聽松》《百鳥朝鳳》《梁祝》和古箏曲《平湖秋月》等,最佳欣賞時間:夜間11點至凌晨1點;白天11點至13點。在聆聽之前,要心氣平和,每次聽30分鐘左右即可。
可能覺得專家推薦的歌曲太不靠譜,悠揚舒緩的音樂,如輕音樂等都行,每個人喜歡的不一樣,想聽什么就聽什么。最后就是吃貨們關注的飲食方面,桃子,西瓜,蓮藕,西紅柿,萵苣,香菇,綠豆,茄子,鴨蛋以后都可以多吃點了。
下一篇:高考后的孩子,也許你會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你未痊愈,我不敢老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