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美文摘抄篇一:情緒與需求
自從學了心理學,能看到很多語言后面的真相。比如說今天早上要上頂樓曬被子,我媽突然對我爸大發雷霆,嫌他洗碗洗太慢。但其實我知道她是干了一早上活,很累,曬被子要爬上五樓太辛苦,她需要人幫忙,結果我幫她拿了上去,她一路還在說我爸,但明顯不暴怒了。
多少年以來,我一直都在我媽的情緒下長大,變成一個超級膽小的人,而我媽也從來沒有意識到其實她的情緒來自于她負荷不了太多的家務,她也以為是我爸洗碗太慢激怒了她,但那后面的意思是“你為什么還不來幫我”。不能及時表明自己的需求而讓情緒控制自己,變成暴君。其實她要做的非常簡單,她必須把需求明確地表達出來,說:我很累,我需要你們幫忙。
所以學心理學是多么好,它讓你不被情緒控制,讓你看到情緒后面你真正的需求,讓你直面自己的軟弱,讓你可以呼救,讓你用最真實的內心面對世界,最后得到別人的幫助。
美文摘抄篇二:人為的悲哀
在交往的層面上,自我歸類,似乎成了我們的一種本能。
比如,很自然地,就把自己歸為窮人的一類,歸為無權無勢的一類。而這樣的歸類慣性,很容易讓自己活得卑下,甚至懦弱。因為,自覺的低聲下氣,會讓一個人習慣于看別人的臉色,習慣于聽從他人命令,習慣于低眉,習慣于順從。日復一日,人生的底氣和硬氣便逐漸喪失。
也就是說,還未等到別人蠶食鯨吞,淪陷,就從自我這里一點一點開始。
的確,有錢有勢的人掌握了更多的資源,掌控著更多的主動。所有的屈從和逢迎,是因為我們沒有對等的話語權。然而,讓人頭疼的不是天平傾斜,而是靈魂倒下。
因為,我們學會了說無奈。更可怕的是,一個人在心底里暗自認同了這種無奈,并把它正常化、合理化。這樣的結果是,本就傾斜的天平會更加傾斜。生活擠兌你成為弱勢,而你讓自己成了弱者。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些悲哀,是人為的悲哀,有些悲劇,是自設的悲劇。
美文摘抄篇三:總經理的怪招
黑德先生是匡威公司非洲區的總經理。正當他思考如何開拓非洲市場時,公司位于南非約翰內斯堡的一家專賣店被一群乞丐哄搶了。
當時公司上下都不看好非洲市場,甚至打算撤銷專賣店。但黑德力排眾議,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讓店員取出倉庫的鞋,再次擺滿貨架。
沒過幾天,專賣店又被哄搶了。讓人吃驚的是,黑德似乎一點都沒吸取教訓,還是繼續上貨。這樣的哄搶又發生了幾次,專賣店損失不小。當地媒體都報道了這件事。員工們覺得黑德的做法太瘋狂,紛紛提議應該馬上找警察把專賣店保護起來。黑德卻阻止道:“如果警察來了,還怎么賣鞋子?你們去大街上好好看看,就知道發生了什么。”這時,大家才注意到,街上許多乞丐都穿上了匡威的鞋。而且鞋子結實耐用,經受得住沙土地的考驗。
很快,從約翰內斯堡到整個南非,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官員還是平民,都記住了一個叫“匡威”的運動鞋。這個品牌的銷路終于打開了。
危險不總是敵人,危險中往往蘊含著成功的機遇。
美文摘抄篇四:善用事實
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去應聘一家著名外企的文秘職位。她簡單介紹自己說:“我是一個很細心的人。大學期間,我一直在訂閱外研社的《英語學習》雜志。有一次,我注意到《英語學習》里的一篇文章居然有一個標點符號用錯了。它用的不是英文標點符號,而是中文標點符號。于是,我立即寫信給雜志社,把錯誤在第幾頁第幾行告訴了他們。后來,雜志社總編輯給我回信說,像我這樣細心的人,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結果,這名大學生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如愿以償獲得了她心儀的職位。不久,她忍不住問公司總裁:“當時比我優秀的應聘者很多,為什么會選擇我?”總裁回答說:“不錯,你確實并不是最優秀的,但你是唯一提供了讓我相信的具體事實的人。”
原來,她成功的關鍵就是善用事實。
美文摘抄篇五:內疚
1944年,一名年輕的美國空軍士兵返回營地時錯過了最后一班公交車,當時他被派駐在英國的一個小鎮。他不愿半夜步行9公里回營地,便不問自取,順手牽羊,借用了停靠在路欄邊的一輛腳踏車。
事后他一心想物歸原主,可是第二天忙著出發去執行轟炸德國的任務,回來一看,腳踏車已不知所蹤。
“近50年來,我一直在內疚。”今年,他,羅渣莊生,一個德州外科醫生,又回到了那個英國小鎮。打聽到該鎮共有93名兒童,他便買了同樣數目的腳踏車,穿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的空軍制服,逐家逐戶上門“歸還”車子,車上還注著每個孩子的名字。
事跡原載美國《生活》雜志,算一算,莊生醫生當時已接近70歲。能夠了卻心愿,真是美事。
再算一算,好一點的腳踏車,時值約150美元,93輛,近15000美元。
他老先生還得到小鎮人口統計處去調查孩子的總數,大抵18歲以下都算是孩子。
每戶上門,寒暄數句,以15分鐘計,要一天一夜才能完成任務,這還沒把貨車行駛的時間算在內。
真徹底。
但愿人人都能如此彌補內疚。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