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傍晚的九食堂,“給我一份豆腐,謝謝”,打菜阿姨迅速舀起一勺豆腐麻利地在刷卡機上摁下單價2,然后抬起頭看著這個有藍色瞳仁的大家伙,露出友好的笑容。
國際交流學院宿舍里,Andre正在電腦前備課,廚房傳來煎蛋的茲茲聲,她悄悄地走到廚房門口看著為自己忙碌地未婚夫Paul,嘴角不禁上揚了起來。
這或許只是他們在南昌所有日子的三百六十五分之一,也將會是南昌鐫刻在他們記憶里的珍貴痕跡。
那個愛吃豆腐來自德國的大家伙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叫做羅世凡,是南昌大學的德語外教,他的老師原本給他取名叫羅示范,但他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就改名為羅世凡。而那個幸福的女子Andre則是來自美國密歇根的英文外教。
夢想成為中文老師的“中國迷”
羅世凡一開口,我和搭檔對視了一眼,兩人眼里都是滿滿的震驚。
這個外表高大表情豐富的大家伙說著一口標準的中國話,懂得平舌翹舌,連我們說的“靠譜”理解起來也完全無壓力,我們不由得調侃他:“你不參加漢語橋真是可惜了”。
而他只是不好意思地笑著說那是年輕人參加的,自己都43歲了。
25年前,剛剛成年的羅世凡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興趣,他成功地作為交換生來到了中國北京學習中文。談到第一次來中國的經歷,他清晰地記得那時的北京城有著浩大的自行車流,“大街小巷都是自行車,我特別喜歡”。
看著它陶醉其中的樣子,我告訴他那是鳳凰牌自行車,現在在網上旗艦店依然可以買到,他頓時興奮的像個孩子,一遍遍的確定著:“真的嗎?自行車也可以網購嗎?它可以直接送到學校嗎?”
或許是那古老的帶杠樣式對他來說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或許那自行車是他青春記憶的一部分,他最最看重的還是那回蕩在北京城小巷里的車鈴聲和中國味了吧。
之后的北京,在羅世凡眼里變化最大的就是多了很多高架橋,再也看不到那樣的自行車流了,我問他懷念那時的北京嗎,他毫不猶豫的說:“當然懷念那時候”。
讓羅世凡徹底愛上中國的原因還有很多,佛教文化就是其中一個。
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寺廟控”,只要到了一個城市一定會去參觀它的佛寺。只要你問他去過哪些佛寺,他會很樂意地跟你說:“我到過長春的北普陀、廈門的南普陀、太原的武當山、北京的喇嘛廟、廣州的光孝寺……”
他的隨身聽里有許多薩頂頂的歌,大悲咒也是他嘴邊時常哼唱的歌,如果你驚奇于他怎么會念梵語,他會調皮地告訴你他是用拼音標注的。
“如果有機會,我要去印度學習梵語,這是我的第二個夢想。”
“那你第一個夢想是什么呢?”
“做一名漢語老師”。羅世凡至今單身,認為“夢想比愛情重要”的他準備申請前往俄羅斯當一名漢語老師。
他說:“最好是在俄羅斯呆十年,這樣我還有時間去印度學習梵語”。
中國:環游世界第三站
Andre的夢想一直很篤定:環游世界。
在美國教書遇見Paul之后,她和家人說想去中國當外教。這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既可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又可以開闊眼界,家人愉快地同意了。
當Andre和Paul商量的時候,Paul毫不猶豫地說”Iwillgowithyou”。
直到現在,Andre都很確定Paul對自己無條件的支持:“我去哪兒他都會跟著我。”說起自己的未婚夫,這個可愛女老師一臉甜蜜。
如果你問她喜歡南昌嗎,她會很高興的回答你:Ofcourse。她喜歡這里友好的人們,她說這里的人非常熱情,但是一談到這里辛辣的食物,她會一臉驚恐地說NO,她腦海里至今還記得吃南昌菜吃哭了的情景。
在她的眼里,中國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鮮而有趣,她可以看到很多自己沒有看過的風景。當你好奇地看著她的時候,她會眉飛色舞地給你描繪上海的東方明珠,還不忘調侃自己“我們美國人可能不知道中國的很多東西,但我們一定知道中國長城”。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