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一位結識不久的朋友,又介紹我認識了他的一位至交老鄉,各自都是性情中人,落拓大方,談吐傾心,大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嘆。適值這位老鄉的岳母生辰將至,朋友私下攛掇我同往鄉間拜謁。
合適嗎?
怎么不合適?賀壽者多多益善,老人家圖的就是人多喜慶。
看來,這里的鄉風與我老家不盡相同。在我家鄉,長輩做壽,一般只是壽誕者本人的親戚朋友并且離家不遠的才去捧場,人丁興旺的大族,來賓規模也不過四五桌,多數人家一兩桌足矣,湊在一起的都是老面孔,“開言頌南山,把酒話桑麻”,樂樂呵呵,聚聚而已。過此規模,尤其是賓客流水者,則有藉此斂財、顯擺之嫌,未必是好兆頭。
因一直感覺被城市的擁擠,壓迫著幾乎喘不過氣來,有此機會,自然爽口應承。
驅車三小時有余,到達此行目的地廣寧。
廣東有廣寧?沒聽說過。不像我的老家,有歷史名人、有傳世佳作,能為中國初、高等教育提供不可或缺的素材,所以,讀書人都知道。
網上一搜,果然,廣寧的歷史猶如統治者手中把玩的面團,隨意掰扯,文化被裁割,支離破碎,其地盤長期被周邊縣市“瓜分豆剖”,直到明清時期才獨立成篇。雖然名曰“廣寧”,依舊不得安寧,一直到新中國建立,仍幾經折騰,才得有今天的格局,名稱偏偏又與遼寧的“廣寧”犯沖。
若說名氣,彼“廣寧”確實較此“廣寧”出名,歷史上發生在那里的“廣寧之戰”,是大明朝與后金之間的關鍵戰役,此戰之后,后金得以確立穩固的東北根據地,為此后大清入關奠定了堅實的戰略基礎,猶如300年后依然在那里發生的國共之間的“遼沈戰役”,成為國民黨整個堤壩坍塌的最初一道潰口。
清朝退出歷史舞臺后,不少人受反清排滿情緒所困,堅決要給彼“廣寧”改名更張,不愿提及那場令漢民族引以為恥的戰爭,包括地名。如此一來,倒讓這廣東的“廣寧”后來居上,名正言順。
以“廣寧”為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武威”、“永定”、“平定”、“定南”、“鎮南”、“南寧”、“定西”、“西安”等一些耀武揚威、彰顯傳世武功的地名,它們大多是新朝代建立者開疆拓土,或后世繼承者東討西伐,創立豐功偉績的見證。
“廣寧”卻不含此等意義。廣寧地處南嶺南麓,典型的丘陵地貌。中國歷史上強悍的政治軍事集團多出在中原,一旦北方平定,其勢頭若能越過南嶺,即意味著大功垂成,任何抵抗勢力僅憑嶺南的這些丘陵,難有作為,因此,整個嶺南地區基本上可以傳檄而定。所以,廣寧佐證不了統治者的文治武功,也不像“長安”、“長治”、“大同”這些地名寄托著統治者對自己江山永固的美好愿望。廣寧,它太普通,太平凡,太不招人待見,不可能得到歷代帝王的人文關懷。
然而,廣寧卻因此“廣泛安寧”,猶如《莊子?逍遙游》所言:“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廣寧”正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的文化記載可以被人為的撕碎,他們的歷史也可以被汗青忽略,但這些終究不能影響到廣寧人歷史文化的自我傳承,一代一代保持著文化傳統的完整性,并且不斷賦予新時代的地方色彩。
終于抵達行程終點,乃是一戶普通的農家小院,約兩米高的院墻,略顯粗糙,兩米寬的院門,沒有門扇。我不免奇怪,既然不裝大門,修院墻干嘛?更奇怪的是院門頭上的“柯木新村”四個字。這是啥意思?不倫不類,獨木不成林,難道獨戶能成村?
進到院里,是一個開闊的稻場,約兩三百來平米,水泥地面,攤曬著剛剛收獲的谷物。待車輛繞過谷子,停在稻場旁邊的空地后,走下車來,這才發現,原來這不是一戶人家的場院。由此進去,竟然真是一個自然村落,幾十戶人家共一道圍墻,都由一個院門出入,共用一個稻場。
村中每棟房屋的占地面積大致均衡,百來平米,依山傍勢,方陣排列,排距列距,寬窄不過兩米,人行通道更窄,有排水溝處,甚至寬不足一米。排距整齊劃一,樓房、平房,高低錯落,房屋不論好壞,家庭不論貧富,地基相同。在人權者看來,這里應該體現出對平等人格的尊重。
相較于我所見過的其它鄉村,暴富者深宅大院,柵欄道道,鎖鏈重重,甚至游泳池、健身房,園林苑囿,恨不得聚天下之美唯我獨有,殊不知自閉樊籠,寂寞孤單,終究會被社會邊緣化。
我的家鄉地形與此類似,貧富懸殊也不太大,村民遠不及這里富足,但房屋普遍寬敞,戶戶門前屋后各有場地,與房屋面積相當,甚至數倍大小,然而,建筑卻雜亂無章,既不歸置,也無條理,下雨天外出,欲想衣不沾泥,幾乎無以置腳。
再看廣寧的鄉村民居,房屋一般都較北方矮小,也不像北方每聯房屋分前后兩間。村里房屋大門少許開在正面,多數開在側面,廣寧人似乎不太在意門向與風水的關系,有點像城市里的商品房,誰管它大門朝向。老式平房都是“一院五間”格局,如正面開門,則進門就是十幾平方的私家小院,院墻高過正屋門窗,因此,室內普遍顯得陰暗。院落左邊是雜物間,右邊是廚房,如側面開門,則進門就是廚房,從小院再進正屋大門就是客廳,客廳左右是兩間臥室,如果一家人口較多,估計外面的雜物間也得住人。新式樓房都是近二三十年所建,不少樓房省去院墻,房屋因此略顯寬敞,外墻裝修、室內擺設,繁簡由人,但大體格局依舊,每層一廳兩室,多為三四層小樓。樓房二樓以上,采光通風較之平房,大有改善。
許多村民建了樓房,舊平房依然保留,雖不住人,卻將之設置成供奉先人的祠堂,也算是對先人的一份孝道。嶺南人祭祖敬神之風盛于北方,我家鄉人于此道似乎只是幾個傳統節日或先人的祭日表示一下,其它時候多是敬而遠之。嶺南人不同,初一十五,四時八節,婚喪嫁娶,動土遷居,甚至出門進門,若不去祖先靈位前禱告一番,心里就不踏實。
我對此風尚向來不以為然,但亦不會慷慨詆毀。我可不愿落個“大逆不道”、“大不敬”的罵名。只好靜觀其為,姑且當做一種文化來品味得了。
壽宴約午后一點開席,因場地所限,餐桌從一樓空地到四樓樓頂,層層鋪設,滿滿當當,約略估算,應在二十桌左右?;蛟S是“遠道為貴”,我的座位安排在四樓樓頂,露天設席,天清氣朗,別有情趣。同桌的分別是村中“德望雙馨”的“三老”,其中一位年過六旬,西裝革履,裝束嚴謹,說是村中“首富”,財甲一方,另有我的朋友及他的老鄉,再就是三個主家的至親作陪,算是最高規格待遇了。
各色菜肴,不沾一絲辣味,于我而言,飽逮一頓,絕無掛礙。多年來,四處漂泊,早就適應了各地風味,尤其是松花糖醋魚,脆而不焦,油而不膩,恰到好處,別具一格。酒也不錯,雖非名牌,出在當地,但是香氣陳韻,入口綿柔,醇厚爽滑,更可愛的是度數不高,正合我意,猛灌幾杯,依然挺立,頗得把酒臨風,憑欄極目的雅致。
遠處山蠻連綿,青峰翠嶺,山外有山,層外套層,環伺四周,色澤近黛遠墨,漸遠漸灰,這是一方凈土??!一彎小溪自娛自樂,順山腳流淌,一條大道隨彎就澗,向山外延伸。有人說山因為有水,才有了靈氣,我更以為山因為有路,才有了精神。
據介紹,另有高速公路、高鐵正向這片昔日的窮鄉僻壤逼近,毫無疑問,這片凈土即將迎來現代化的洗禮,不遠的未來,”一?土,萬兩金”,不再是它的傳奇。
席間,一位老者殷勤的向我鼓動:如有在此投資的意向,可同在我身旁的“首富”聯絡協商,他的房地產事業做得大,實力強。我微笑著含糊點頭,心里知道,老人更多的是向“首富”獻媚,也讓我明白,“首富”乃席中正主,并不在意我這不知底細的外來客是否有此動機。
“首富”領受恭維后,終于放下矜持,略顯活躍,主動搭腔:“有本錢啥都好說,無本錢一概免談。”
話雖粗鄙,不合時宜,然而,確是箴言。這么多年在商場上廝混,不就吃虧在好借賴還、爾虞我詐之中嗎?“首富”之言肯定也囊括了他人生中不少的酸甜苦澀,“富”所應當。不過,或許他有點得意忘形,以至于夾菜時,袖口拖過菜盤;停箸時,隨意將筷子架在盛菜的碗上,讓我食欲大減,感慨其未必上得了大臺面。
連同長壽面,十道鄉間菜,兩瓶本地淳,十人一桌,剛好夠吃,少有剩余。的確算不得大餐,盛宴更無從談起,但氣氛熱烈、和諧,絲絲入扣。特別是鄉親鄰里前來賀壽,無需隨禮,只帶祝福,即可入席,而且席間主人家還得逐桌敬酒,頒發紅包,食者人人有份。親友送禮者,另有兩個紅包、一份回禮,意味“代代平安,彬彬有禮”。如此推導,主家此番做壽,應是“虧本”買賣,卻是真誠的待客之道,難怪賓客盈門,車塞稻場。
有客中餐時未能及時趕到,沒關系,晚餐繼續。依舊是那么多桌,那么多人,大部分是原人原座,酒菜也一樣,連出菜順序都是雷同,來的都是客,不論早到晚到,一樣的待遇,這又是一種公平。
或許唯有如此,壽者所受的祝福,才是最真誠的。廣寧鄉村的民風淳樸而不乏睿智。
入夜的廣寧,漸漸沒有了人類的嘈雜,拱手讓位于大自然的萬籟和鳴,那是只能靜心傾聽的生命歡歌、上帝饋贈給自然的玄妙樂章。久違了,滿天的星辰,朦朧的月色。我沉醉于這夜的芬芳,流連忘歸。
朋友打斷了我的雅興,他邀我去拜訪他家族里的一個堂兄。這并非我的意愿,我來此地只為灑脫一時,不在乎另行交際。最后依然客隨主便,抱憾妥協。
朋友的堂兄也是做地產的,同樣大小的樓房,室內裝飾奢華畢現。他對我也再次展示了廣寧人熱情待客的文化傳承。
正待“開懷暢飲功夫茶,怡情慢啖武當煙”,客廳一下子涌入五六個鄉村漢子,“呀伊仙西”,嘰里呱啦,說個不停,讓我云山霧罩,不辨東西。整間屋子,陡然升溫。朋友的堂兄只得重新安置,一一落座。
看他們,一個個應該都是撐門立戶的鄉村漢子,明顯是酒足飯飽之余,相約跑來喝茶消食的。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正說明朋友的堂兄,在這個村子里的地位和身份。難怪朋友特地要我一起來拜訪他堂兄。
鄉村人家,多以家族聚居一起,柯木新村幾十戶,分為三姓家族,現今社會不再有舊時代的“族長”管理體系,但是,同一家族里面,不同姓家族之間,難免有個家長里短,總得有人出頭管事,于是,一族里面德行較好、能力較強、威望較高者,自然就被擁立到“族長”的位置,村落的和諧,關鍵就在“族長”之間的和諧??履拘麓鍘资畱舸迕駬頂D在一個大院里,甚至超過了城市的人口密度,卻能寬松自如,相敬如賓,親如一家,難道不能讓城里哪些自我標榜為“高素質”的人群汗顏?我由衷的喜歡這片鄉情熱土,也喜歡成長在這片熱土上的廣寧翠竹。
廣寧是我國十大竹鄉之一,品類繁多,根深葉茂。我對竹子的認知有限,家鄉也有很多竹子,屈指數來,毛竹、淡竹、水竹、叢竹、斑竹也叫瀟湘竹、紫竹、佛肚竹又名龜背竹,等等,不過十來種。小時候學袁鷹的《井岡翠竹》那篇課文,老師講得聲情并茂,滿頭大汗,我也未體會出個什么深意來。然而,這次來廣寧,一路行車觀竹,卻讓我為之震撼。
廣寧的竹子分布廣,沒得說,彌望的青山綠水就是靠竹子支撐的,關鍵是它的茂盛讓家鄉的竹子映象黯然失色,特別是叢竹,所在皆是,一簇簇、一片片高高聳立,蔥翠欲滴、碧黛如洗,讓人盯著它,不忍移目。故鄉也有叢竹,遠沒有它這么粗、這么高,秋冬時節顏色還有些泛黃,而廣寧的翠竹一年四季,能綠得讓你感覺透心涼,這是怎樣的一種自然的神奇造化呢?漫山遍野,就那么綠在那里,讓人看不厭,又掬不得。采一片綠葉?拿在手上,沒了氣勢。給它一個深情的擁抱?又自嘆沒有那雙悠長的臂膀。你只能與它這樣對峙著,把這份生機蓬勃的綠意深深地扎在心底,然后落寞的空手離開。廣寧這廣袤的綠色只屬于廣寧,任何人也別想獨自占用。面對它,任何人都是匆匆的過客。
人啊!?瑟個啥,醒醒吧!
下一篇:我的父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再見了,發微信不回的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