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我現在愈來愈感受到醫學界正在經歷一場浩劫,不是像大躍進,而就是大躍進!不切乎目前國情,不立足目前醫療現狀,不積極解決亟待解決之大問題,而近乎一種狂妄的,一種迫不及待,一種急功近利的,去“改革”!猶似一劑猛烈的瀉藥給予病危孱弱的患者,看似是在治病,實在是在謀命!嗚呼,不學無術或不懂醫學瞎開藥實在害人不淺,豈止是害個別人,是坑害一代人,幾代人,乃至整個民族啊!試看,衛計委下幾個委員是醫學出身???
醫學的改革,豈是一朝一夕能革好嗎?恐怕“越改越涼”。今觀今日之問題,解決看病貴問題,難道僅是“零差價,控制藥占比;控制住院日”可解決?大家都曉得服裝店的衣服貴,和服務員拿不拿提成影響大嗎?“控制藥占比”出發點是好的,可以節約不必要的醫療資源,可以管控不良醫生亂開藥,但是現在愈演愈烈的是“追求越低越好”,甚至有的醫院定為20%以下。如果把這個看成終極目標,還能看病嗎?醫學有其復雜性,有些病很重,就需要昂貴的藥去治療,如果考慮藥占比,醫生只能無奈的選用不頂事的便宜藥,本來能看好的病就看不好了。因為超了藥占比要罰醫務工作者錢的,誰想辛辛苦苦工作,最后錢沒掙到,還罰錢。醫生也有家,也要養家糊口啊!再說“控制住院日”同上,出發點是好的,但病有重有輕,有的需要很長時間治療。為了管控住院日,只好勸走病人,有些病人回去后又加重者不在少數啊。不知不懂醫的領導、專家可否想到?
且說“看病難”之問題,為何病人一下子擁進大醫院,最根本的是因為基層醫院人才短缺問題。因為在下邊醫院看不好,才進大醫院的。為什么會造成這現象呢?從醫者角度看,學醫成本高啊,5+3+2-4+X,這么大成本誰愿意留在基層,況基層醫院“醫患糾紛”不說,單是沒“前途”和“錢途”,對于普通的蕓蕓眾生,有幾個思想覺悟高的“只講奉獻,不求回報”?就算有十萬多眾,可是中國十三億人口,缺口還是很大的。目前之改革,恐怕是南轅北轍。不是說這項改革不好,或者政策錯誤,而是太冒進了,沒有立足國情!就像現在我國還不能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一樣!用今人觀點看秦始皇和隋煬帝的一些改革舉措,無一不是有利千秋的大事業,可是為什么那個時代人都要揭竿而起呢?因為沒有立足國情,一下子這么多舉措,社會難以承受啊!
醫學生自身的發展、培養問題,豈是一個“三年計劃,再加一個三年計劃”能解決的問題???可能三年可以學一些技術,可是醫學絕不是簡單的技術堆積!它也是一門需要厚重文化的積累。試看古醫學家,像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等,哪個規培過或者專培過?,可是他們做出的成就遠超歐洲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再看今之大咖,(我學神外,其他大咖不是太了解),像趙以誠、裘法祖、王忠誠、毛穎等等,他們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莫非也規培了三年、再專培了2-4年???
談起培養問題,記起一古文叫《種樹郭橐駝傳》,有一句“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同理,這也是培養人才的至高哲理啊!今觀之當下,實在汗顏,有許多古之學者名篇名言不鑒之,真可謂“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中國有五千年之文明,為何到現在還要不斷去當它們的學生呢?莫非要棄自主創新能力嗎?請不要誤會,不是不能學國外,而是得“拿來”,甄別比較,立足當下,做出自己的東西!
至此,提筆,望一望樓前過往的就診人群,舒一口氣,哎,又寫了些那些“肉食者”之流所鄙視的文章。
下一篇:無厘頭的隨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原創《莫問黑與白?跟著主流走》克萊爾?雜文詩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