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社會的發展及其結構并不由抽象的人的屬性決定,而由其經濟基礎決定,“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再到封建、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可以看見,生產力也是逐步發展的。在銜接階段,往往爆發革命性運動,這完全可以看成是生產力膨脹與社會容納力之間矛盾爆發的結果。
原始社會我們祖先的生產力是十分低下的,生產主要以捕獵與采集野果為主。那時,人類族群自然而然幾乎只有男、女,老弱、強壯之分。女人主要從事采集野果,男人主要從事捕獵。由于人類初期的捕獵技能尚不成熟,工具也很缺乏,但從遠古遺留的采集野果技能卻很成熟,所以女性生產力水平自然要高于男性,故而人類歷史初期為母系氏族。后來人類捕獵工具進一步豐富,捕獵技能更成熟,男性生產力提高,人類族群擴大,采集狩獵地點不再固定,人類族群開始在變為游牧方式。而由于男性生產力提高,男性地位上升,出現父系氏族。后來隨圈養動物與簡單種植出現與發展,人類生產有了積累,生產力進一步提高。部分地區由于地理因素,種植業難以發展,便有了草原游牧文明;部分地區由于土地肥沃,種植水稻等谷類植物興起,便進入了農耕文明。
生產力獲得較大發展之后,人類分工也進一步細化,生產力也進一步發展。人口擴增,族群領地有了重疊,人類族群開始有了戰爭。戰爭有勝負,勝利的族群可以強迫戰俘為自己勞動。為了管理戰俘,便有了奴隸制度。而為了適應戰爭,軍隊體制也進一步出現與發展。擁有奴隸后,族群生產力提升。而軍隊規模擴大,導致軍隊內部進一步分工,由于奴隸獲得數量少,而需要分配,故而產生了分配,也就逐漸有了大、小奴隸主之分。再后來隨著兼并進行,有了較大的族群,由軍隊體制產生的等級關系進一步強化,同族之間關系逐漸不平等,最終以奴役關系告終,奴隸制形成。
奴隸制形成后,人類歷史隨生產力緩慢發展,生產力越發展,奴隸主之間的生產力由于地理因素、技術傳播因素而產生不平衡,引發兼并戰爭,乃至下層奴隸主由于生產力水平提高,人口發展快,甚至可與上層奴隸主抗衡。像我國東周時期,到戰國階段,奴隸主之間不斷發生戰爭。由于生產力提高較多,個人勞動能力提高,奴隸受束縛,勞動能力受抑制,且需要一定非人員監管。奴隸、下層奴隸主、上層奴隸主之間的關系在矛盾中改變,擺脫束縛的奴隸生產力水平更高,導致下層奴隸主松弛,奴隸獲得一定解放,進一步導致生產力膨脹。舊有的社會秩序難以容納生產力,導致社會秩序改變,爆發奴隸起義等戰爭。而上層奴隸主之間進行著戰爭,優勝劣汰,更好的容納膨脹的生產力的奴隸主占上風。最終奴隸的束縛獲得更大解放,又由于生產力水平提高,少數人即可完成整套生產,封建主義產生。
之后中國進入漫長封建演化階段,產生系列文明成果,經過運輸,傳給了后進入封建時代的西方,給西方社會生產力發展加快了速度,加之其本身的矛盾激化及思想水平提高,最終西方誕生珍妮機、蒸汽機等,生產力極大飛躍又進一步導致劇烈的生產力膨脹。資本家團體由于生產力提高,需要吸收勞動力,與封建體制開始有了沖突,當資本家的力量足夠強大,封建的手工與農業生產已追不上資產階級工業生產力的發展,資本家同封建主的矛盾逐漸加深,便爆發了接二連三的資產階級革命,最終人類社會進入資本主義時代。
如《共產黨宣言》所示,資產階級產生時便有了工人,當資產階級發展到足夠強大,工人階級也足夠強大。而機器大生產擴大,社會生產力水平遠超過消費水平,“社會所擁有的生產力已經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文明和資產階級所有制的發展;相反,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系所不能適應的地步”,這就是生產力膨脹。無產階級難以同機器抗衡,所得生活資料受剝削,與資本家矛盾尖銳,最終爆發了一系列革命,馬克思主義也在斗爭中應運而生。我們中國及其他國家步入社會主義;另一些西方國家則通過一系列改革,優化經濟及社會結構,以容納生產力,這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優化。但是可以預測,人類生產力發展如此之快,以至供給人們基本物質保障的生產力只占人類生產力一部分,而且隨生產力發展,這個比例將更小,分配關系將被打破,未來完全化全球化社會主義將實現。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