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最近看到各類媒體在討論電視劇《知青》,有說美化了文革的,有說不符合實際地塑造了一批先知先覺的人物的,批評的聲音很多。作為70后,在文革結束后才降生,但是在父輩身上,仍然感受得到那段歷史的遺溫,有些話,不吐不快。
關于文革歷史,在原來的文學、影視作品中,看到的人性丑陋已經很多。是時代造成的也好,是出于無奈也好,親人、師生之間的相互斗爭甚至殘害,讓世間的不信任觸目驚心。個人的命運被時代裹挾著,跌跌撞撞地往前,沉浮不定。有些當時的弄潮兒,后來沉入水底;有些當時無奈卷入漩渦的人,后來浮出水面。這些故事中與不信任相對的信任,也必然更有分量,值得銘記。
站在今天反思過去那個時代,很多傷痛還記憶猶新,因為當事人還生活在我們身邊,但是灰暗背景之上,總有值得珍藏的亮色,傷痕不該被遺忘,美好亦如是。
再美好的時代,都有不和諧的音符;再不堪的年代,也有善良智慧的光輝。藝術作品可以選取時代的一個角度,已經有人選擇了傷痕,這一次,可以換換,讓我們看看那些信任、堅守、承擔。角度的變化,不意味著作者要繞開歷史,更不會妨礙我們對那個時代有全面的認識,因為我們不是摸象的盲人。
當下的不信任,較之那個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社會變革造成的人心浮躁,讓大家苦不堪言,抱怨,依然是浮躁。多看看寬容坦誠的故事,讓內心多一點豁達的勇氣,也是一種現實意義。
北大荒的知青,是一群墾荒者,帶著青春的激情,讓荒漠變得生動、繁華。就像片尾曲唱的:“我們曾經用身軀,親吻精神的花瓣。我們曾經用心靈,編織理想的花環。”
為什么不能讓那些精神的財富,給今天這個精神沙漠帶來一點繁華的希望。
等待,繁花再開。
下一篇:描摹社會真實人物的細膩筆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付出,收獲,開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