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新生剛到大學便進行軍事訓練,在嚴格的軍訓下,有的同學意志動搖了,當時有一句話很流行“不求最好但求過得去”,穩固了幾顆在軍訓中畏懼不前的心。此話流傳很廣,在各種場合都以說出這句話為榮。本應伴隨軍事訓練的結束,流行語銷聲匿跡才對,結果這話殺傷力極大,直到現在也無法脫離它的籠罩。
“過得去讀書法”一定程度上成了學生學習生活的哲學,考試前“沖關”,只要過了滿心歡喜,甚至憑借“沖關”可以名利雙收。令一些平時不間斷地渴求知識的同學大跌眼鏡。
于是我們被問:“讀書究竟為啥”,大家都迷惑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記憶的學習自然不得其精髓,失去思考的學習難怪令人迷惑了。
什么才是學習的正確觀念呢?
愛因斯坦早年進行的物理研究,追求的是思想的可靠性,從不去記憶和迷信權威。他學習物理的方法是:自覺的參與并迫使自己進入到問題之中,希望見到問題的關鍵,將理解力作為物理的核心。
斯賓諾莎記憶數學原理是為了追求冷靜的數學究理心和神秘的宗教心,創造地使兩者奇異地結合。
培根的“讀書論”自成體系,“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聰慧,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他將增長才干,塑造性格,作為讀書的目的。
中國最后一個儒者。梁漱溟,在《我生有涯愿無盡》中,將讀書與“發愿”聯系到了一起,“讀書過多思考太過,但主觀上自有一理論,持之甚堅且確”。讀書到一定程度,思考接近神經衰弱時,那時知識已經不在書本上了,早就成了“自家心得”。
古人把書本和衣服同時弄臟一定會用衣服擦拭書本,求知若渴的態度令人折服,我們在食堂將書本墊在臀下,然后感覺屁股不冷了。
同學你怎么看呢?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