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墨未濃
三國時,曹操擔心自己的相貌在外事活動中不足以代表國家形象,便在軍中挑選一個相貌堂堂的軍校,裝扮成自己的樣子,坐在丞相位子上,自己穿上軍校衣服站在階下。事后,問“外賓”:“你看我家丞相氣概如何?”外賓說:“真乃英雄之表也!不過,階下那位軍校氣宇軒昂,更有豪杰氣概。”
故事演繹一個哲理:相由心生。人的許多內在氣質,能通過外在表現出來。比如,一個人書讀多了,臉上就會洋溢書卷之氣;賊做久了,看上去就賊眉鼠眼;流氓成性,就顯露出一副無賴嘴臉;官做大了,就有了“官樣兒”。
官應該什么樣兒?無統一標準。漢代以劉邦為偶像:“隆準而龍顏,美須髯”;晉代以丹陽丞杜弘治為榜樣:“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明代以朱元璋為樣版:“手長過膝,兩耳垂肩”。人們普遍認為 “身材魁梧,衣冠楚楚,大腹便便,肥頭大耳,紅光滿面。”
官樣兒是官員素質、氣質、風度的外在表現,包含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和階級內涵。封建時代,凡上“品”級的朝廷命官,都頭戴烏紗,身著蟒袍,腰系玉帶,腳蹬朝靴。外出不是騎馬就是坐轎,一幫隨從前呼后擁,鳴鑼開道,讓人回避。講起話來搖頭晃腦,動不動就拍桌子瞪眼。
時下,某些官員的官樣兒,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表現:
打“官腔”。官腔,聽起來冠冕堂皇,實際不著邊際,不顧客觀實際和政策法規,不聽群眾呼聲。以霸主自居,唯我獨尊,動不動就“不能辦也得辦”,只要結果,不講實情。此類官腔,讓下邊無所適從,不辦,“不服從領導”;辦了,勞民傷財,后果嚴重。群眾說他們是“領帶西裝,頭發油光,皮鞋锃亮,一口官腔”。
耍“官威”。官威,顧名思義就是官員的威嚴和威風。官威分級別高低、職務大小和職位優劣。有的能耍得十足,有的只能耍到“九足”、“八足”。具體表現在:出則警笛開道,車水馬龍,呼呼啦啦,層層陪同,前呼后擁;住則豪華賓館,高檔設施,燈紅酒綠,娛樂歌舞,全套服務;吃則山珍海味,洋酒名煙,色香味美,食不厭精,大手大腳,揮金如土;言則指手畫腳,哼哼唧唧,吞吞吐吐,拿腔拿調;行則搖搖擺擺,踱著方步,牛B哄哄,腆著小肚。
擺“官架兒”。一言九鼎,令行禁止;振臂一呼,應者云集;頤指氣使,喜歡吹捧;權高位重,八面威風。對上司,畢恭畢敬,言促氣短;待百姓,冷眼橫眉,裝腔作勢。大小事情,開會再三,研究再四。任你千說萬說,他仍推三阻四,下邊火燒眉毛,他卻穩如泰山。
講“官話”。滿嘴標語口號式的大話、空話;不切實際的套話、硬話;不合乎情理的“話病”、夢話。上一級“硬話”管下一級“硬話”,下一級的“官話”專引上一級的“硬話”,以便使自己的“官話”更硬。
老百姓最喜歡發自內心、體察民情的“家常話”,最討厭的就是這些沒用的“官話”。
擺官樣兒,無非是想讓別人說自己像個官,別混同于普通人。但老百姓認為他們就像瓷器,外表好看,容易碎,靠不住。
事實證明,越是渾渾噩噩、碌碌無為的官,越千方百計地擺官樣兒;越有官樣兒,老百姓越認為他不像人民的“官”。相反,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沒有官樣兒的“官”,卻深受人民的愛戴和擁護。
官樣兒是機關作風的一大痼疾,此疾不除,密切聯系群眾無疑一句空話。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