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法律職業倫理之《造雨人》
電影《造雨人》講述的是一個剛從法學院畢業的青年律師為了當事人得到其所應得到的利益保障,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意志對抗比自己的實力及背景都要強大的律師團和大公司,最后勝訴了的故事。而此部電影又恰恰反映出我們所學的知識,即法律職業倫理學。
先從故事的開頭說起,主人公魯迪開始從法學院畢業去找工作,找到工作之前他已經包攬了兩個案件,一個關于為布太寫遺囑,一個關于參保家庭向保險公司索要賠償無果的案件。我們知道,一個律師是不能以個人名義接納并受理案件,只能以一個律師事務所的名義進行。故事總是向前走的,這時,魯迪找到了一家律師事務所,而這家律師事務所需要的是可以自付薪金的人,即自己找案子或者接手老板給的案子,并從案子中取得收入。對于一個剛剛畢業的畢業生,當然在還沒有完全懂是怎么回事而又走投無路的時候接受了這樣的工作機會,也是因為這樣的律師事務所的接納,才讓主人公得以將手頭的案件進行下去。而對于迪克,即是該律師事務所老板派遣作為交接魯迪的人,他六次的司考都以失敗告終,但還是在美國律師界生存了很長的時間。如此看來,對于美國而言,律師的從業,不一定要像中國一樣需要取得教師執業證,過了司考才能成為律師和法官,檢察官。而這其實也沒有什么可比性,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當然也就有不同的法治運行方式,每種方式都有其可以存在并發展下去,存在即真理。
我們在影片中看到,迪克帶著魯迪前往醫院尋找可以受理的案件,于是就在迪克面對病患的滔滔不絕,魯迪一臉的不忍與懷疑,病患就在這樣滔滔不絕的說服中被迪克類似于強迫一樣的簽了委托書。看到這里,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形容迪克。在那么多年的工作中,他能巧舌如簧,面對不同的人群使用不同的方式,可以說他的實干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知道,簽訂委托協議書是需要雙方自愿的,自愿是最基礎的要求,雖然這份委托書經過了委托人的同意的,但是我們不能確定當事人的意識是否清醒,很明顯,這份委托書是在迪克的狂轟亂炸下簽訂的,這種做法不應提倡。不管在什么場合,當事人的意思自由都是簽訂協議的前提,而不是用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別人身上。
隨著影片的繼續,我們也可以看到魯迪的辦案過程。對于幫布太的擬寫遺囑,首先必須強調布太的意愿,最初布太希望將自己的財產全部捐贈給一個電視明星,而布太的兒子希望布太能夠讓自己繼承她的財產。當鏡頭拉到魯迪租了布太房后的一間房時,布太的兒媳婦在魯迪外出還沒回來的時候翻看他的房間,恰巧魯迪回來時發現她了,原來他們是想找到擬寫的遺囑,希望可以讓他們如愿拿到財產,而魯迪,作為一個律師,對于私人空間自然有極強的保護欲,當然也就勒令其離開自己的房間。面對布太小兒子和兒媳的詢問遺囑行為,魯迪充分尊重布太的意愿,為當事人保密,無疑這是一個律師該有的職業道德,而魯迪做到了,也獲得布太更多的信任。對于東尼這個案件來說,除了魯迪在搜尋案件線索之外,迪克和律所老板史生給予他的幫助不可或缺。面對比自己實力強大到不知道多少倍的大公司和大律所,最初進展得不順利,主審法官侯法官因為魯迪沒有拿到律師資格證而拒絕接納他所代理的案件,而被告方大利保險請的律師岑里奧卻請求法官同意魯迪的代理,這樣魯迪才能繼續案件的代理。由此,美國對于律師的資格并非十分嚴格,只要對方律師同意引介且請求法官同意并要求宣誓,即可進行下一步的案件審理,我們知道,起誓對于西方國家而言是神圣的,人民也愿意相信起誓人所說的話,而在我國,不僅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而且對于專業性較強的行業,資格的取得是要通過嚴格考試制度考核的,這也無可厚非。當然,對于一個大公司,不希望因為魯迪的起訴導致公司的聲譽,于是打算收買魯迪,接受開出的七萬五作為賠償,庭外和解。魯迪回到白太家詢問當事人意見時,白太讓魯迪對東尼說保險公司開出的條件,面對東尼的詢問,魯迪不忍心就這樣放過大利,決定揭發大利。且不說這是魯迪出于對東尼的同情與否,至少我們可以看到魯迪作為律師想要伸張正義的一面,律師的正義性也是一個律師所要堅持的品質,魯迪憎恨岑里奧一群人,也是因為他們拿著高薪,卻又只為利益而戰,而失掉了他們作為律師該有的正義感,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終于還是該慶幸,還有像祈法官那樣主張公民權利的審判者,他接替侯法官的消息顯然刺激了魯迪的神經,也是他的出現,為魯迪案件的繼續加了一股動力。在審判的過程中,由于魯迪利用偷到的證據作為呈堂證供,差點失去有利的反擊時,史生曾經經手的案例為此案提供了判例,于是又成功的扭轉了局面。美國接受判例法,而我國是不接受的。當然,促成此案的勝訴還多虧了陪審團的支持,陪審團制度在美國運作得非常順暢,但目前尚不適合移植到我國,因為我國人民的法學素養尚未達到公平無私的地步,而且風俗民情也不同,冒然采行陪審團制度,并非適宜,應從長計議。但故事的結局卻以大利無法償還五千萬而宣告破產,大利竟不顧社會責任和社會的正義,因懲罰性款項宣布破產,真的令人憤懣,而美國法院竟然也同意其破產,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而魯迪為飽受家暴的弱女子伸張正義的案件,在這個過程中,魯迪陷入了感情糾葛,違反了律師職業倫理規范,他的行為不足取。伸張正義固然是好事,但需要清楚的確定與當事人的關系,而不應與其陷入感情漩渦,影響自己的理智性判斷。
總的來說,《造雨人》是反映一定社會現實的影片,給予我們太多的思考。律師就應該像魯迪一樣,心存正義,善良正直,敢于與社會的大毒瘤作斗爭,《造雨人》的雨,是及時雨,能夠警示今后的我們,怎樣在訴訟的世界里保持本真,怎樣為社會帶來久旱之后的甘霖。希望法律界的后起之秀能夠正直地做自己的法律夢,捍衛法律賦予的公民權利,真正地實現法律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作為法律人的我們,任重道遠。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