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安徽廉史今讀》里有個故事:隋文帝時,一位叫趙軌的官吏,任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別駕四年。任職期間,以清廉著稱,“考績連最”,朝廷給予嘉獎,皇帝調其入朝。
臨行之際,齊州百姓灑淚相送。隊伍里有一位長者,雙手捧一杯清水,顫巍巍走到趙軌面前,說:您為官多年,處處為百姓著想,從不接受任何饋贈。如今,要離開了,我們不敢以酒送別,特獻上一杯清水,代表齊州父老鄉親為您餞行。趙軌感動地接過這杯清水,一飲而盡。留下了“清水踐行”一段千古佳話。
一杯清水,看似簡單,實為深刻。清水餞行,情誼深厚,寓意深遠。
清水餞行是老百姓對官員的一種評價。為官一任,臨行時,當地百姓用一杯清水相送,以物銘志,借一個“清”字,暗喻官員為政清廉、清澈無暇、兩袖清風;用一個“水”字,隱喻官員“公清若水”,淡泊寡欲,明如鏡、清如水。
位高權重的地方官,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只有那些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做人實、謀事實、辦事實的人,才配得上這個“清”字,擔得起這個“水”字。
官員任期屆滿,歡送儀式多種多樣。官員怎么走,老百姓怎么送,是一種禮節,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評價。有的召開大會,回顧過去,彰顯其政績;有的擺酒設宴,傾訴情誼,以表示留戀;有的饋贈禮物,作為紀念,以示對人的留戀……但都遠比不上老百姓的一杯清水。
清水餞行是官員得到的一種回報。宋朝呂氏《官箴》說:“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大概意思是,為官之道,要公正清廉、謹言慎行、刻苦上進。做到這三點,可以保住官職,不被后人辱罵,得到上級認可,受到百姓擁護。
為官三事“清”為首,回報官員在于“廉”。大凡官員問題,都與公私有聯系,都與公款有關系,都與公權難脫干系。公私分明,一時一刻不混淆;公款姓公,一分一厘不私吞;公權為民,一絲一毫不亂用。克己奉公,嚴于律己,廉潔自律,你才能得到老百姓一杯清水的回報。
清水餞行是老百姓對清官的一種愛戴。一個官員受擁護愛戴與否,往往體現在離任時老百姓的態度上。你做了對不起老百姓的事,老百姓“送”你的肯定不是清水。有的燃放鞭炮,喜送瘟神;有的前圍后堵,當場問責;有的拉出橫幅,要求查處……
某鄉黨委書記任期屆滿,離職那天,被三百多人堵在鄉政府大門口,指責他貪占。此君說,我雖算不上清廉,但也沒侵害你們的利益。一農民說,過年前,光我們村就給你家送去整整一馬車雞鴨魚肉油酒米面。此君矢口否認,這時,人群里一農民說,我證明。此君問,你拿什么證明?拿我的帽子證明,那天是我趕車送去的,天已晚了,在你家吃的飯,我喝多了,把帽子落你家了,現在還在你家。此君啞口無言,最終在警察的保護下,羞愧地溜了。
某縣委書記離職另有任用,縣委召開黨政干部大會歡送,主持人“歡送XXX書記……”的話沒說完,會場外就響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彌漫的濃煙飄進會場,刺鼻的火藥味使滿場嘩然,臺上的書記無地自容。
縱觀種種踐行,只有一心奉公、為民謀利,出于公心、為民著想,坦蕩做人、謹慎用權,造福于民、人民滿意的公仆,老百姓才肯為他“清水踐行”。(墨未濃/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