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農村的本真教育,路在何方!
--------聆聽南京市浦口區行知小學楊瑞清校長報告有感
楊瑞清校長名片背面寫了一句“豪言壯語”:“為農民辦一所真正的好學校,讓農民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
北方四月的春天就像將臨產的準媽媽,在即將分娩前的隱隱陣痛一樣,陰云密布的天還時常刮著冷冷的風,路上的行人難免會瑟瑟發抖。就在這春風微涼的季節里,市第七中學會議室里卻洋溢著一種溫暖和幸福的美好氛圍。此刻我們正在聆聽著南京市浦口區教育集團浦口區行知小學校長楊瑞清博士的精彩報告-----走在行知路上。
楊瑞清校長用通俗易懂幽默精彩的語言和我們分享了當代生活場景下的行知教育故事。楊瑞清校長富有儒雅的學者氣質和對行知教育精準的詮釋以及他30年對教育的執著堅守,無不在告訴我們一個教育真理:那就是做教育要有教育情懷和教育理想,用良心做好教育,做真人做真教育。
從楊瑞清校長的報告中,留給我們的思考是:未來的農村教育將何去何從,怎么才能找到適合一方水土的本真教育。用他的話說就是面對農村孩子要學會賞識教育,要把小學校做出大教育來。楊瑞清校長善于挖掘和開發利用校園資源,他常常流連忘返于校園的荷花池邊,通過觀察和思考領悟出了“花苞心態”這一理念,那就是看看千瓣蓮的生長就知道了。為什么她遲遲不開花?只因為它孕育了太多太多的美麗,需要更多的時間。應用到教育上,就是要相信孩子現在不好,一會一定會變好,不要心急,而是耐心的等待、呵護,直到花開。“花苞心態,才是真愛;花苞心態,缺點可愛;花苞心態,耐心等待;花苞心態,和諧時代。”這也是楊瑞清校長特別和老師們常說的教育理念。仔細琢磨確有其道理?。?/p>
對于常常流動的優質教師資源,楊瑞清校長說:“要讓成長的速度超過離開的速度。”這也是他多年來總結出來的一條辦學理念,他說要經常地派骨干教師到國外去,到大城市中去,去學習,去進修,去提高,從而加速成長。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才能保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楊瑞清校長善于抓住身邊的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尊重教育規律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以小學教育為中心環節,向幼兒教育和成人教育兩頭延伸,向產業建設、文化建設、隊伍建設等多方拓展,形成了富有活力的“村級大教育”辦學模式。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把這一做法向全國推廣。這也是適合鄉村發展的本真教育源頭
我們還是應該靜下心來反思一下,為什么我們的農村教育找不到自己的辦學方向,沒有自己的辦學思想呢?我想,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從楊瑞清校長的報告中就能找到答案,那就是我們缺少淡泊名利的心、缺少持之以恒的勁、缺少對教育的忠誠和熱愛!反之,我們有些領導干部在工作中思考的是什么,無非是思想上的閉關自守、行動上的蹩腳矮子,政績徒上的圖有虛名和對教育無知的丑陋嘴臉而已。是時候了,是該覺醒的時候了,是該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時候了,不經過換血輸入新鮮的血液,否則教育永遠看不到美好的春天。盡管我們沒有楊瑞清校長那樣的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因素,追尋教育家陶行知的腳步走在行知路上,但我們也欣喜的看到了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走在了民主辦學思想的路上、看到了李鎮西已經走在了平民化辦學思想的路上、看到了崔其升走在了自主辦學思想的路上……不是嗎,敢問農村教育路在哪里,其實路永遠在腳下。回過頭來審視我們的農村教育不是沒有適合生長的土壤,而是缺少播種美好心靈育花人??!難道我們就不能夠因地制宜、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地走出一條屬于我們自己的道路嗎!我想,不盡然……
楊瑞清校長是一位對教育有著無限癡心和鐘愛的準字號教師,之所以他能辦鄉村的教育辦的如火如荼,蜚聲海內外這和他低調謙和、勤于思考和對教育的無限熱忱分不開的。我想,這不是神話也不是傳說,這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活生生的榜樣,他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反思和思考,更多的是找到屬于我們自己路,用心做好屬于我們的教育。
下一篇:村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我為蘇泊爾不粘鍋草擬了一個廣告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