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底氣”,原指說、唱時由胸腔、腹腔共鳴產生的力氣,一般用來比喻人的基本信心和力量。
對于做人為官,底氣是胸中一股勃然不可磨滅的正氣,是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是一種“舍我其誰”的從容,是一種“俯仰無愧于天地”的坦蕩,是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是君子安身立命的精神所在。
底氣也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反映,還是滲透于人血脈的教養。底氣愈充,語氣愈壯,志意愈堅。如果喪失底氣或底氣不足,必失之于軟,困之于力,流之于俗,毀之于形。有了底氣,就有了一種可以把控住自己的從容淡定,遇事就不會覺得慌張。有底氣的人,只要自己不放棄,他永遠是自己的主人。
底氣從何而來?底氣源于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和心氣相應。古人說:“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精神支撐之氣發自底層,只有始終保持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時時與老百姓心息相通,才能產生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
底氣源于孜孜不倦的學習。“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深谷”,深厚的理論素養,豐富的知識內存,成熟的思行能力,是底氣根本所在。要增強做人、做事、說話的底氣,必長于學習,不斷積累。
底氣源于實踐探索。培根說:“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讀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將知識運用于實踐,通過實踐得來的真知灼見,又可以彌補書本知識的不足,兩者相互作用,互促互補。勇于實踐,樂于實踐,善于實踐,在實踐的摸爬滾打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規律,砥礪才干,求變求新,必然增強謀事成事的底氣。
底氣源于廉潔奉公,不失抗墜氣節。潔身自好、克己奉公是貫乎古今的操守常節,節高則氣壯,節破則氣消。人一旦突破氣節底限,必役于名韁利鎖囚禁,溺于低級庸俗旋渦,淪為一副自蹈自輕的紅塵形骸。只有在潔己奉公上下功夫,才能從思想道德品質上增強人格底氣。
底氣源于公道正派。一個人只有站在公道正派的立場上,才底氣十足,敢字當頭,堅持真理不退步,面對矛盾不卻步,把握原則不讓步,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襟懷坦蕩,正義凜然,敢于同一切不良思想和不正當行為作不懈斗爭。
底氣極容易被金錢美色誘控,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做到跬步必謹,細節必慎,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常修為政之德,“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心存浩然正氣,才能任他紅塵翻滾,我自清風明月。
時下,有些人把虛張聲勢、故弄玄虛的虛躁之氣,持才放曠、趾高氣揚的驕傲之氣,頤指氣使、飛揚跋扈的狂妄之氣,大權獨攬、獨斷專行的霸道之氣,看作底氣。把“傲氣”、“霸氣”、“牛氣”當底氣,工作上必然產生嬌氣,生活上就會大擺闊氣,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嚴重脫離群眾。
底氣是信仰的力量,磨練底氣是長期的,需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和身邊事做起,經常反省、鞭策自己,逐步培養起政治上的正氣、品格上的大氣和精神上的骨氣。為人上謙虛謹慎,公道正派,老實本分;工作上敢于擔當,不怕困難;生活上勤儉節約,不貪不占。
做人離不開底氣,做事少不了底氣。底氣足,必然作風正,工作實,敢碰硬。做小事可圈可點,干大事轟轟烈烈,遇難事舉重若輕。(墨未濃/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