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兒女天山情(第四章1)
分類: 生活隨筆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4-03
閱讀 :740
第四章 駐站記者苦與樂
(?)初當記者就下鄉
1977年1月3日,分別到伊犁地區衛生局和伊犁地區組織部辦理工作調動手續。從現在起,我就踏上了新的工作崗位,從事黨的新聞工作。我的工作單位是新疆人民廣播電臺伊犁紀者站。記者站總共才兩個人。人員少,條件差,又遠離電臺領導,工作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但我深信,只要緊緊依靠電臺黨委和地區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依靠廣大群眾,搞好記者站內外的團結,就?定能夠戰勝種種困難,搞好宣傳報道工作。
2月21日,聽說年初一晚上六十一團團部俱樂部放電影時失火燒死六百余人,燒傷二、三百人。這簡直令人不敢相信!連日來,無論走到哪里,人們都在議論這件事。因為報紙、電臺都不讓公開報道這件事,所以只能道聽途說?些小道消息,具體情況不太清楚。
6月27日, 這次隨同檢查團先后參觀了伊寧縣十月公社、巴依圖海公社、青年農場等六個社場,歷時半個多月,幾乎走遍了六個社場的所有生產大隊。參觀了各社隊的文化室、庫房、麥田、玉米田、油菜田。平均每天工作十一、二小時,步行二十多公里,又熱又累,確實比較辛苦。這次參觀學習,雖然寫稿不多,但收獲很大,親身體會到農村工作的艱苦,增長了不少見識,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對今后的農村報道工作肯定有一定的好處。
8月18日,電臺記者站工作會議昨天晚上勝利結束。經過兩個多星期的開會學習,深受教育和鼓舞。在這次會議上,專門修訂了記者站工作條例,規定了記者站的工作任務和具體要求。各地駐站記者雖然相處時間不長,卻建立了親密無間的友好關系。一旦分別,不免有點戀戀不舍。會議結束后,根據領導安排,讓我留在電臺編輯部學習、工作?段時間。這是組織上對自己的關懷和培養。我決心虛心向老同志學習,努力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新聞業務水平。
9月4日,上午九點多鐘,蓮香帶著兩個孩子乘54次列車回上海探親。電臺群工組吳仲模、農牧組李翠華和我?起去車站送行。目送列車漸漸遠去,我的心也隨著列車飛去。我多么想和她們一起回家呀!蓮香一個人又要帶兩個孩子,又要帶五、六個行李袋,能行嗎?要是我也能一起回家該多好,路上可以互相照顧。但由于工作需要,我走不了,只好讓她們辛苦了。這一別至少要二、三個月才能回來,真是戀戀不舍!尤其是兩個孩子,回去上學,要等三、四年后才能接回來。
11月30日下午,電臺漢語編輯部開會,傳達學習中央農業書記會議精神。同時,傳達了國務院轉發自治區革委會關于伊犁地區農墾61團失火事件的處理報告。報告指出,61團因小孩燃放鞭炮引起失火,燒死近七百人。處理結果是,撤消團政委、副團長的黨內外?切職務,政治處副主任停職檢查,文化干事、放映組長拘留審查,擬追究刑事處分。文化干事是我以前的老同事、老朋友,出事后曾同宋振江、倪九龍一起去拘留所探望過他,甚為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