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優(yōu)美短文鑒賞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佛說無量壽經(jīng)》里形容人的實相是“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而圣人說是“一生造惡”,一生造惡是說,一生之間只會造惡,一點善都沒有。《地藏經(jīng)》里“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惡,無不是業(yè)。”難道唯除我善?讀到這里,我有點兒不服了,我對人也很親切呀!這也是惡嗎?報稅時,找出了donation的發(fā)票,我也捐了很多款呀,怎么是惡呢?一點兒善都沒有嗎?我也愛幫助人呢。
當(dāng)然了,佛教人親切,布施,絕對不教人為惡。親切,布施都是善。不錯。只可惜我們所為的善,其中含有毒素,所以不能稱為真正的善,佛說的善是純凈純善,一點點惡都不能容赦的。
作了好事,如果別人不承認就要生氣,這是因為自以為是作了好事而自大,所以把不做好事的人都看作是惡。有時自己也會做一些似乎親切,看似布施的事,可是可憐的是我卻把它牢牢地記在了心上。“不著相”布施,對我,沒有過一次,奇怪,每次都記得很牢,哈!然后偷偷自我陶醉,這真的是很卑鄙。都知道給比受令人高興,但卻又留個“給”的意義,而心里莫名地期待著有什么報酬。如果這個期待,只要一次不兌現(xiàn),得不到滿足時,就會懷疑,就會不高興,恨不得把那個對象置之死地,why?howso?這是因為本來就有一個“我為他做了好事”的自大在作崇,所以為善為大,含毒越猛。
從純凈純善的佛的境界里,我的善根功德都散發(fā)著俗氣的臭味,不堪鼻聞。因作了點善事而變得驕傲,從事了幾年護理的我總想炫耀自己的善,發(fā)現(xiàn)了圣人的一句話,他嘆息:小慈小悲都沒有,就想利益有情。小慈小悲都沒有,就想利益有情,真真做夢也!我的善是有限的,所積的也是雜毒的善,我所做的善,畢竟是人所能做的而已,看到了真實的自己而嘆息。
但是,有人會跳出來了,請坐好,不要誤解。
他這樣說,絕不是說冷酷就行,馬馬虎虎就好,或修善,關(guān)懷有害而無用。相反,圣人在教人“勇往直前地去求真實的善,前進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微塵大的善。”
真正認真地去積善的人,發(fā)現(xiàn)自己連善渣都積不起來才會因而驚嘆;想由心對人親切的我,發(fā)現(xiàn)自己所能做的只是一些雜毒的親切,對自己的虛假不實,失望極了~~!
其實,凡夫的自體與“無我的大悲”背道而馳,故凡夫無法證得“無分別的真智”。事實上,凡夫二六時中皆依著貪欲、嗔恚、愚癡(邪見)在起煩惱,每天無時不刻地在造八萬四千罪業(yè)。
善導(dǎo)、散善義之文里有:「不得外現(xiàn)賢善精進之相」者:愿生凈土之人,外儀莫現(xiàn)賢相、善人之形相、與精進之形相也;其故者:內(nèi)懷虛假故也。「內(nèi)「者:心內(nèi)具煩惱故,虛也、假也;虛者不實,假者不真。爾者,今之世間,如來法中,判定為末法惡世故,一切有情,無真實心、輕慢師長、不孝父母、朋友無信、唯好惡故,《大經(jīng)》言:「世間出世,皆心口各異,言念無實。」「心口各異」者:心所思與口所言,各各皆異也。「言念無實」者:言語與心念皆無實也。「實」者:真實也。我聞「此世之人,唯有無實之心;愿生凈土之人,唯諂偽之心也。」雖厭舍世間,亦以名心、利心為先故也。爾者,非善人,亦非賢人;無精進之心,唯懈怠之心,內(nèi)常虛偽諂曲之心,無真實心之身也,應(yīng)知。
/
想認真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會透過體驗,發(fā)現(xiàn)自己所能做的只是不孝。以為自己能積善根功德,做一點小善根,就拿來瞎吹,可悲的我,象一堆毒藥。在南無阿彌陀佛的大悲鏡下,猛省過來,看清自己的真面目。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唉,這就是我的嘴臉。是佛說的。
下一篇:有夢,只要努力,遍地是黃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那年,那橋,那些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