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總會發光 (隨筆)
蔣東新
倘若你是金子,就總有發光的那天;倘若你是沙子,那么大浪淘沙之后,你就會淘汰出局。這是自然法則,誰也逆轉不過。
我曾經在教育界摸爬滾打了十四年,當了十四年的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在教書育人這個“桃李園”里,我拼命吮吸知識的營養,感受教育的博大精深,夜以繼日地鉆研和吃透教材,扎實備好人生的每一堂課,寫好每一篇學習筆記和教后札記,我深知“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先有一桶水”的道理。
雖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諸如“研究生”之類一個像樣的文憑,但我明白“雜學”往往比“偏門”實用,作為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最主要的就是學問要“博”、要“雜”,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那些“死知識”。鄧小平同志說:“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的貓就是好貓。”于是乎,我把別人用于喝酒打牌的時間用在寫作上,潛心研究寫作的技巧;我把別人炒股玩游戲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我把別人上網偷菜的時間用在教學上,總結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孟子曰:“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我想:對我來說,苦難也并不是什么壞事,它有時候也會讓我增長許多書本外的人生閱歷。
都說“十年磨一劍”,何況我有十四年的“內功”功底,雖然我在鄉下農村,但我不氣餒、不頹廢。在教學上,我力爭第一;在培養學生上,我嚴格把關;在對待工作上,我視教學為自己的第一生命,我的教學原則是“多出精品,少出贗品”。在教育教學之余,我發揮自己的寫作特長,在各種報刊雜志、教育教學期刊上發表習作和論文近200篇,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大小獎勵20余次,成了遠近聞名的“秀才”。
生活來源于自信,我以書為伴、以筆為伍,從不感到寂寞和孤獨。相反,對生活,我拼命謳歌,努力使自己成為生活的強者,并不甘命運的擺布,我就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鷹,在尋找搏擊的長空;我不甘沉淪,笑對人生,像一道隨時出擊的閃電,在尋找生命閃光的瞬間。
終于有一天,我被“伯樂”發現,從遙遠的農村進了城,成了一名黨的紀檢監察干部,調進縣紀委工作。在這里,我似乎找到了我人生的競技“舞臺”,施展開了我的全部抱負。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在縣紀委工作,我有一種如魚得水游刃有余的感覺。在新的環境里,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學習更專,寫作更勤,工作更努力,對領導分配的每項任務我從不挑肥揀瘦、推三推四,總是如期保質高標準的完成,辦公室里我總是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除完成好本職工作外,業余時間我拼命地“爬格子”,迄今我已發表各類新聞和文學作品500多篇近20萬字,成了縣紀委的“筆桿子”。
從教師到黨的紀檢監察干部,從農村到機關,這是我當初始料未及的,也是我人生一次質的飛躍,良好的“內功”修為、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必勝的信念助我在事業上順風順水,也讓我堅信了一個道理:是金子,你總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