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唐佩芬的美國夢》(一)
一從戀愛到結婚
唐佩芬出生在上海霞飛路的紅色小洋樓里(現為匯海路)。父親曾在法國人洋行里任買辦,家境富裕。她的母親是父親的二房姨太太,頗受父親寵愛。
她出生在一九五二年二月三日。可惜生不逢時,那時家境已今非昔比。他們全家十來口人還是暫時居住在這棟老房子里,在這個人口密集的中國第一大都市里,這樣的住房條件還算是上等的了。
?著洋人撤離中國,父親做工的洋行已不復存在。出入代步的那輛黑色轎車早就被政府收去。所幸,父親還有工作,在政府的外貿公司做推銷員。月入二百五十多元的保留工資,讓全家衣食無虞。上下班也有一輛半新不舊的英國非利浦自行車代步。
三月的天氣,對南方大都市上海來說已是早春。絢麗的陽光照在高低錯落的樓房上,投射出不同亮度的陰影,兩傍路邊的法國梧桐樹也綻露?枝。馬路上的車輛往來有序,自行車隨著紅綠燈如潮水般一陣一陣地在馬路上奔流。兩傍人行道上的行人,人頭攢動。人們已脫掉了厚重的棉衣,?上了春裝。弄堂口,小街上空中充滿濃稠的食物香味,傳來一陣陣大?油條,生煎包子和那油煎茨?糕的味道,刺激著人們的感官,幾令垂涎;提著竹籃,穿梭攤販間的主?們正忙著買菜;羅卜、青菜、鮮魚、河𧎚、雞鴨豬牛肉類,應有盡有,散發出各種原始的腥味;以吳儂軟語的為基音的上海話,爹聲爹氣的還價聲,從小菜埸街角里傳出來,那里正是主?們用武之地。
偶爾,一群鴿子從樓頂起飛,發出?動翅膀的巨大聲響,掠過頭頂,飛向藍天…黃浦江畔的汽笛聲,和車輛的馬達聲,組合了這座海濱城市獨有的交響樂。
這就是解放初期大上海的早晨…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唐佩芬,已是高中生了。高䠷的身材,頭上烏黑的兩條小辮子,下端結著藍色的蝴蝶結;兩只大眼晴里閃爍著聰明,精靈,自?的目光,膚色?白,鼻梁挺直。可惜,造物主一不小心在她的前面?了三顆暴牙,?了這姑娘的可愛容貌!使她從八十分的?艷驟降到五十分!雖然這不是什么殘疾,卻讓一個青春煥發的姑娘徒然添了瘕疵。
她學習努力,成績優異。因為家庭出身的關系,在她那年輕的的心靈里,早就萌生出一種成熟的心理,和處世哲理。
她想:自己在這樣的家庭里出身,在社會上是不被看好的,只有自己加陪努力,拿出優異的成績單,彰顯自身的實力,才能使人們刮目相看。雖然她讀中學的年代,也是文革的動蕩年代,她的初、高中學業是在文革中完成的,她用自身的聰明加努力,使她的成績級在班上數一數二。終于在一九七七恢?高考的第一年,她如?以償,考上了上海同濟大學化學系。
大學畢業后她被分配在上海第一化工廠擔任技術員的工作。
一九七九年,改革開放的大浪潮沖擊著祖國的每一個角落:從農村到城市,從學校到工廠,從地方到中央。全國也掀起了留學熱、出國熱。心志不凡的唐佩芬,此時此刻,心潮澎湃起伏,躍躍欲試。正在夜不能眠,苦無門路的時候。聽說廠里調試車間工人馬金根,有海外關系,準備出國。
馬金根的叔父早年在藍煙囪當水手(那時一般中國人弄不清洋船公司名稱,只以煙囪做區分)。后來在舊金山跳船,十年前定居紐約,在中?城開了一家叫“六七八”的上海菜館。叔叔沒有兒子,馬金根是作為養子申請赴美。
唐佩芬聽到這個消息以后,主動接近馬金根。
馬金根也是一九五二年八月出生,與唐佩芬同年。父親因工廠在一次化學品爆炸事故中,不幸犧牲。那年他?好初中畢業,廠里為了照顧他們家庭生活,就讓他頂替父職,現在已經算是老工人了。與母親住在黃浦區貴州路的一個石庫門里,一個二十多平方米面積的一層樓。
天井里裝了一個自來水龍頭,四五戶人家都在這里洗菜、洗盆碗。因為上海住房緊張,很多人就是因為沒有婚房而不能結婚。
馬金根中等?頭,相貌平常,為人老實,性格內向。雖然年紀不小了,卻沒交過女朋友。今天見廠里技術員唐佩芬主動接近他,請他吃?,看電影。也不去想想什么原因,反正心里樂滋滋的。自己這輩子沒有女朋友,今天廠里技術員主動接近他,豈有不開心的理由。雖然小唐相貌一般,人家畢竟是技術員,對自己來說已經是高攀了。
每?小唐來找他,他都很開心。小唐說“今晚咱們到大光明電影院看電影”,金根說“好”;小唐說“今天我們去國際?店吃?”,金根說“好”,不過他馬上反悔了,他說“那里太貴了”,他有些舍不得化錢。小唐說“我付錢”,金根把頭一歪,連忙說“去,去就去,我請客”!小唐笑了。
工作了那么久,金根還是有些積蓄的,這些積蓄也是準備自己將來討老婆用的。吃頓高檔次的飯,這點錢他是化得起的,只是有點舍不得而已。不過,化在小唐身上,他是不會吝嗇的。
現在,倆個單身男女可忙了,一下班就在工廠鐵門外,近傳達室的墻角處相會,不必事先約定。今晚,他們在一家小??吃了飯,就去外灘。
黃浦江邊,已經有許多男女青年扶著欄桿,看對岸的燈火,看江面上忙碌的行船和船上的燈火,尤其是燈火通明的外國貨船。
金根牽著佩芬溫柔的手,一股熱流立即竄流到全身,幸福的感覺在心中蕩漾…他望著佩芬被燈光照著的??,感覺她美極了,情不自禁地在她右頰輕吻了一下…佩芬也樂意地接受了第一次被人親吻。
有時他們也去喝咖啡,有時喝冷?,反正對他們來說喝什么都是甜蜜的。佩芬總是不仃地說話,她書看的多,記性又好,肚子里裝著一個圖書館,總有說不完的故事,金根只是洗耳躬聽,偶爾提個問題。
慢慢地佩芬也真正地喜歡上這個老實的青年了,覺得他可愛。他無煙酒嗜好,做人隨和,表里合一,沒有半點做作和虛偽;工作賣力,做事有擔當,是一個誠實可靠的男人。與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她放心。
金根的媽媽見金根天天不回家吃晚飯,晚上也很晚才回家。一天晚上,她一邊織毛衣一邊等金根回來。
金根媽其實年紀也不太大,今年五十二歲,中等身材臉上五官清晰,略帶肥胖,看上去金根很像他的媽媽。她在浙江路一家醬制品商店做售貨員。
墻上的?鐘剛敲過十二下,金根開門進來了。金根媽放下手中的毛衣,忍不住問兒子“你最近在做什么,不是在加班吧”?金根故作神秘地對媽媽說“沒有加班,沒有加班”,微笑著搖搖頭。媽媽睜大了眼睛,但她不著急,她?任兒子不會去做什么壞事,她也想兒子該交女朋友了。他已經老大不小了,該結婚了。她也何嘗不想早點抱孫子。
看著媽媽睜大了眼睛,金根抱住了媽媽,輕輕地在她耳邊說“媽,我真的有女朋友了”!金根媽聽了,開心地笑了。她輕輕地推開兒子,用商量的口吻對金根說“那天,帶來我看看”,金根順從地點了點頭。
已經是五一勞動?際節了,商店、大樓墻上?滿“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紅色條幅。南京路上的人民公園里擠滿了人。公園里綠草如茵,鳥語花香,充滿看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佩芬他們在公園入口處附近的一個假山邊坐下來說話。他們對這里太熟悉了,那里是花圃,那里有假山,那里有池塘,那里有小樹林…他們都了如指掌。
晚上,他們不去人民廣場參加慶祝活動。金根帶著佩芬去見媽媽。
因為他們準備在家吃晚飯,金根媽一早就到小菜埸買來大黃?,一只雞,牛肉,雞蛋和一大堆蔬菜,好像有很多人要參加今日?晏。今天,她忙了一整天,菜基本上都已燒好了,只等他們?來。
她在貴州路上第一食品公司買來些山東蘋果、香蕉和糕點、糖果,將它裝在兩個大盆子里。
從人民公園到金根家不算太遠,他們沒有搭車,?著手步行回家。
他們一進門,桌上已擺滿菜了,金根的媽媽還在忙著炒菜,見他們進來,趕快來招呼。佩芬連忙上前親切地叫了聲“阿姨”!
金根媽高興地?聲“哎”,趕緊叫佩芬坐下。她偷眼打量佩芬:烏黑的頭發,兩條短辮子,結著粉紅色蝴蝶結,眼睛里透露出聰明的目光;穿著粉紅短袖衫,下面配上白色過膝短裙,短裙下邊用粉紅色蕾絲鑲邊;腳上一雙低跟黑皮鞋,配一雙白色短襪,打扮大方得體。生得雖然算不上漂亮,卻很有氣質。與兒子也很登對。心里非常喜歡。
金根母親也炒好了菜,叫他們入座。席間,馬母不仃地給佩芬夾菜。這是中國人的習慣做法,美其名曰好客,其實不但給客人增加了壓力,也失去了根據自己喜好選擇菜肴的機會。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其實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甚至連貴為總理的周恩來也有在國晏上給外賓夾菜的鏡頭。
?后,馬母隨便問些佩芬家里情況,佩芬一一作答:自己還和母親住在那間小洋房里,父親早在文革時被打成外國特務,忍受不了每天遭批斗的折磨,自殺身亡。雖然后來評了反,作了按撫,人死不能復生,失去的生命怎能補償?
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早已成家,?各有兩個孩子,已上中學,雖然同住那座大樓,平時很少說話。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姐姐,早已出嫁,住在靜安區,平時與她家很少往來。大媽還健在,七十多歲了。她媽媽已六十一歲了,本來就沒有工作,也談不上退休。
聽完佩芬的介紹,她也沒說什么,只是為佩芬父親死在文革中,嗟嘆不已。
一星期后,金根和媽媽也去了唐家,正式確定了兩個孩子的婚姻關系。
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金根理了發,穿一件新的白襯衫,下穿一蘭色卡祺褲,腳上的皮鞋擦得刷亮,一塵不染;他母親那天特地?了頭發,上身穿一件小花淺蘭色?袖衫,下身穿一條黃卡祺?褲,腳上一雙黑色低跟皮鞋,手提一只黑色皮質小提包。
娘倆特別在第一食品公司買了兩籃水果、糕點、糖果,?封了一包五百元人民幣的紅包,坐三輪車到佩芬家。佩芬母親和大哥唐佩明接待了他們。大哥已近五十,?相與佩芬接近,可能像他父親。佩芬母親看起來比實際年令輕,說話輕柔,年輕時肯定比佩芬?得標?。
佩芬家的小洋房已老舊不堪,墻壁油漆?落,天花板呈黑色,吊燈布滿灰塵,亦成淡黑色。屋內家俱什物堆放擁擠、零亂,應該是客廳的方位,放了兩只煤球爐和兩張方桌,大概是?桌。
佩芬將他們帶到母親房間,搬來凳子坐下。佩芬互相介紹他們以后,先由馬金根母親說話。她說“兒子喜歡你家女兒,兒子本事雖然不大,可是一個老實勤勞的男孩,希望唐大姐也能同意這門親事”。
佩芬母親說“孩子們都是大人了,只要他們互相喜歡,將來好好過日子,我也沒什么事意見”。其實佩芬母親早就聽佩芬介紹過金根了,她相信女兒的眼光。當今世界,人品才是最重要的。……
這門親事就這樣定了。又過了一星期,五月廿號上午十點,馬金根和唐佩芬去了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進行了結婚登記。
他們要去美國,也沒舉行婚禮。金根叫叔叔把申請表從一人改為夫妻倆人,他們用?號?寄去了結婚證書、公證書和其他需要文件。
他們的結婚新房也沒有,因為佩芳有單獨臥房,金根基本上去佩家過夜。
那時,中國人申請移民去美國的人比較少,不用排隊等待。二個月后他們收到了移民文件,出國護照也早已辦妥。他們到匯海路1375號?華大?六樓B座美國駐上海領事?辦了簽證。
(未完待續)
下一篇:高中那些事-學力競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唱響我們的大愿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