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男子爬行乞討十二年,如今購車買房住市區。
這樣的掌故如今不免見得多了,不過又一則悲情開始,終以歡喜的故事。
我卻單以這樣的一句話開頭,做為禮物,送給那些在歲月里活著的人們。
最近,時常要去市場。那里人來人往,行行色色的人們川流不息,有時候擠都擠不走。記得上次去的時候,人就特別多。我并不著急趕路,所以就隨在人群后慢慢地走著。不久就看見路邊跪著一個赤身的男子,面前鋪著一張印滿字的大紙,有規律地給每個過往的行人磕著頭。他每磕一個頭,就說一句謝謝,聲響早已蓋過了行人的腳步聲。而在他的身旁,赫然直直地躺著一個白發過半的老人。老人穿著許久都未洗過的舊棉衣,躺在一張光溜溜的木板上,面目卻被一張破爛的灰布遮住了。他的飯碗里并沒有多少施舍,有也只有幾張零碎的紙幣,寥寥可數。至于紙上寫的什么,我沒有留意,因為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至少我會臉紅。
我只是邁著尋常的步履,一如什么都不曾見,走過去了。而我身前,身后的千萬行人,也如我一樣。
我冷漠,我也無情。
這次卻不一樣。時間已過了兩天,當我再次走過這條路的時候,那乞討的人居然還在!他還是虔誠地磕著頭,什么都沒有變過。我摸了摸干癟的荷包,終于還是忍不住給了他十塊錢。無論什么人在如此寒冷的冬風里,在如此眾多的眼光下,能堅持三天,真的很不容易。我不明白的是,人死了就該早日入土為安,病了就該診斷吃藥,這兩樣都拖不得。
我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不遠處又有個男人劃著輪椅走了過來。他的面部早已潰爛過,剩下的不過是歲月磨礪后的傷疤。“被火燒殘”,他身前的木牌上這樣寫著。我停在他身前,也給了他十塊。在轉身的那一剎那,我卻覺得我得到了什么。
只可惜,隨我同行的,始終只有我自己。否則我一定會告訴她,我有多么多么的開心。她肯定會問我:“你開心什么?別忘了你一天的工資也只有八十塊而已……”
“窮又怎么了?窮并非不能快樂。”
孤獨也有孤獨的樂趣。每個人生活的方式不同,得到的也不同。金錢只不過是現在人活著的過程中所必需的物品而已,而真正必須的,是動物都一樣,就是食物。只要有食物,就已足夠。
乞討的人也有乞討的手段,他們也懂得如何選擇地域,如何駁取同情。他們的生活方式只不過與正常人有些不同而已。在古代,饑荒年代有乞丐,豐盛歲月也有乞丐。正如有些漂亮的女人愿意被有錢男人包養,有些帥氣小伙喜歡給女人當小白臉。女的賣淫,男的嫖娼,世界就是這么平衡地運作著。他們能活下去,至于生活方式是源于他們自己的選擇,并不值得同情,也不需要同情。自然不會只給生靈一種選擇。
為了什么,就會怎樣活著。活得卑微,是種習慣;活得高傲,才是本性。這世上所有的雌性動物都會選擇與自身條件相等或者更高的權利和財富,這源于他們要保證自己的后代更加優異。古代婚配講究“門當戶對”,是有道理的。
真正需要同情的,是悲慘的經歷,痛苦的遭遇。
很多人愿意施舍,就是因為看見了別人這些。這些人太善良,太偉大,太值得讓人尊敬。
但我與這些人不同。他們因為同情而憐憫,我卻喜歡把自己的開心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損人利己的事情,是該常做。比如這次。
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上帝如果給你開了一扇窗,肯定會順手牽羊偷走你一張凳子。
所以,致那些窮困潦倒的人們,你也會成為施舍的主人;孤獨寂寞的單身漢,總比離婚的男人要瀟灑;奔波找工作的青年,爹媽匆需掛念;遲暮的老人,等待明天該回來的人都好好地回來;如果你無家可歸,不訪露宿街頭,我保證這樣的機會可能只有一次,只要健康就行;走在歧途的人,回頭是岸,代價不重要;殘疾人有朋友,單親人總相依。正如世界的平衡與矛盾,沒有一無所有的人,也沒有有盡頭的路。
如果你不明白這些,那就請叫一聲“媽媽”,她會帶你長大。
只有這些不明白的人才會計較這么多,其實真的也好,假的也好,同情、關懷、快樂……這些溫暖都可以從一份卑微的施舍中得到給予,又何必錯過機會呢?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