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江凱我曾去過多次。五年前,我帶貴州大學的老師去大院子考察,他們聽說明季貴陽總兵陶洪謨就出生在那里,于是才萌發去看看的想法的。其實當地人對陶總兵印象不深,我也是從志書上才了解到的。在大院子村,陶氏后人還生活在那里。
宋仁貴是我的好友,他在甘溪鄉當了一個小官,是個熱心旅游文化的人。聽說我曾對那里進行過考察,于是他再次邀請我前去走一趟,去看看那個比黃果樹還高近二十丈的江凱飛水崖大瀑布。
是的,關于江凱發現大瀑布之事,早已風生水起,驚動了不少的驢友,他們把圖片發到網上,掀起了一陣陣探究的波瀾。
江凱是個河谷區,江凱河把村落劃分成南北兩岸,于是有的村在北岸,而的村則在南岸。沿河兩岸散落著七八個村子。田園也就分布于這些村落之間。這里的村子古樹都很多,村民的房舍都被古樹蔭蔽著,如綠色的寶石一般。河畔時常見到打滾的馬,發出“嗯!昂昂昂……”的聲音。本地土雞長得很壯,紅紅的冠子,蓬松的毛,找到蟲子時還咤咤呼喚妻妻妾們。只見它拍拍翅膀對著大陽“咯故咯”的叫時,我也學著它叫。誰知,這一學,確忍惱了公雞,它一趟子向我追來,害得我躲閃都來不及,腿肚子被它戡了一大口。哎!山甲太硬,這雞也長得惡。
紅崖田是一個小村,村子因后山有一座色如血的石山而得名。這里長著一種李樹,葉子很細小,不到一米高的樹子居然結著細如玉米粒大的果實。幾個同行的人打吃時還以為是野櫻桃。仔細辨認才看出李子的形狀來。味道好,清香中帶有一絲酸味。同樣的古樹掩蔽,我們是在一家裝修典雅的木房舍里吃飯的。村民很熱情,把田里的老口魚和火坑炕頭上的老煙刀也拿來吃了。
田景秀是這個村的支部書記,我們早在必年前就認識了。她很能干,這幾年她把這里曾作為的“貢米”的“江凱大米”忽悠了出去,要的人很多,成就了村里的一項產業。二十斤一袋或五十斤一袋裝的大米被外地人成車成車地拉了出去。
從紅巖田出發,小江往北行,我們溯江而行。路上半山崖處噴水兩股白色的溪流。田支書說,這就是鼻孔洞。鼻孔洞因形似兩個鼻孔而得名。溪水就是從鼻孔里嘩嘩流出的。就在鼻孔洞的右側也出溪流,當地人叫它犀牛洞。這犀牛洞是有故事的,傳說當地有一道仕,會很多法術。他經常出巡于鎮遠、石阡一帶講經說法。他時常半夜回來。一天他從鎮遠歸來,走到一道山嶺,他聽到犀牛洞那邊吵吵嚷嚷,他認為難道此方還有比自己的法術更強的人嗎?他不信邪,他覺得有必要與這神仙斗一斗法。于是他念念有詞,吹奏起牛角來。那些鬼神一聽,覺得遇到對手了,也施同樣的法術向他襲來,你來我往。突然犀牛洞嘩啦啦幾聲巨響,崖壁垮了,只見一股濃霧劃過黑暗的天空。第二天,人們走近一看,那犀牛洞被垮掉的大小石塊埋藏了,再也找不到出水的泉口。
離開犀牛洞,田園少了起來,溪谷越來越狹窄。時令正?初夏,河谷的野花很多。當地專門用制作豆豉的蝴蝶花、還有當地叫著“老娃蒜”的彼岸花等等都長得有。在一處溪流的中央落坐著一棵樹子,長勢不高,葉子如皂角樹,開著一種淡紫帶紅色的花,花瓣細如頭發絲,如星光四射,蓬松球形狀,猶如含羞花。據說花期達一個夏天之久。當地人叫“美女知羞樹”。后來我通過翻閱大量的資料,搜索了很多的網絡,最后才知道是合歡樹。合歡樹別名叫福榕樹,刺拐棒、坎拐棒子、一百針、老虎潦、五加參、俄國參、西伯利亞人參,為落葉喬木。合歡樹有很高的觀賞和醫療價值。合歡樹也被稱為敏感性植物,被列為地震觀測的首選樹種。合歡樹姿態美觀葉形雅致,花色艷麗,氣味芳香,既可美化庭院,又可進行地震觀測研究,一舉兩得。那說明這還算是一棵名貴樹種了。但愿她越開越艷,裝點這綠色的山谷。
正說話間,猛然抬頭,江凱飛水崖到了。飛水崖就在谷底的盡頭。植被太好,上下左右全是綠色,三支瀑布如鑲嵌在鏡框里的畫。雖說我們離瀑布還很遠,但如霧狀的氣從蔭蔽的樹下漫騰開來,由遠而近直逼眼前。河谷里的樹全掛上雨滴,象結冰試的,晶瑩剔透。風一吹又散落了,接著又慢慢凝結。
入瀑的路是最近才砍出來的,藤縵牽著,有的樹被藤纏繞得圈是圈的。這里長著一種藤本植物,名曰“青藤”。青藤是一種專用于編織的藤條,如藤椅、藤桌、菜籃子等等,可惜現代塑料制品多,做編織的人也沒有了。森林里的溪泉很多,漫流于砂石和我們的腳間。零亂的大石頭經常擋住去路。石隙里長著蕨類植物,當地人叫它“趴巖江”。聽說是一種跌打損傷藥,對治療骨折很好。
小道一路濕淥淥的,一直延伸到瀑布底下。瀑布之下全是霧茫茫的,從天而降的水如狂風翻云覆雨。正打開鏡頭,猛然瀑布流水狂飆而來,根本無法照相。幾個女生剛才還是一身干衣,相機沒打開,一陣瀑水打來,如落湯雞一般。這崖壁是垂直的,從潭底往上打一望,氣勢力來了:三股墜流自天而來,直搗龍潭。我讀過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他在“遙看”廬山瀑布時發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慨。我認為這也太夸張了一點,說實話廬山那個瀑布如遇到江凱這瀑布,那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了。我們說廬山瀑布不能比,就是亞洲第一大瀑布也還高出47米。這江凱瀑布落差可達146米呢。李白沒到這里,他沒有詩對其描述。徐霞客入黔的線路不對,他也在游記里留下只言半語。但不能否認,這江凱瀑布之美之峻之神奇之氣勢。
江凱,苗名叫“給哈”,意譯為“有龍的海”。傳說原江凱這地是一片海,里面住著一條龍,龍的名字叫香馬,因為獨處這片海域,因而他變成一個小伙子,時常跑到岸邊來玩耍,他發覺這岸上比海里好玩。于是他在岸邊修起了間草房,并養起了雞鴨牛馬,過著凡間的生活。但他不會織布,穿著的還是樹葉和獸皮。一天不知道從何時,南山上來了一伙嘎麗姑娘(相當于漢族里的神仙女),有七八個之多。她們見這里魚蝦成群,于是在海邊撈了起來。聲音傳到了草棚里,香馬出來一望,原來是一伙身著漂亮的絲綢衣服姑娘。姑娘見香馬穿著樹葉和獸皮的衣物,都是朝他發笑。香馬十分害羞,急急忙忙鉆進屋里不出來了。姑娘們見香馬那狼狽相,她們扯下了陽光作為絲絨,七手八腳,不一會一套色彩艷麗的男裝放到了草棚的竹木上,飛走了。香馬聽不到聲音,出來看時,發現了衣服,他知道相信這一定是嘎麗姑娘們幫他織的。他穿著這身衣服,神氣地犁地種地,這下他更勤快了。又有一天,香馬埋頭種地,突然他看到南山上又來了那伙姑娘。一個姑娘主動地走近香馬,并說自己愿意許配給他。香馬很高興,他想一個人的世界實在難熬,能有一個姑娘與自己同伴,何樂而不為。于是伸手去牽那姑娘時,突然雷聲大震,一道閃電劃破長空,迅速將他們分開。幾個嘎麗姑娘見狀迅速飛到天上去,但見與香馬拉手的姑娘沒來得及飛行,她們迅速拋開幾緞白布纏起就走。香馬也想跟進,他也拉倒了白綢緞想和她們一起上天。誰知又是一陣巨響,綢緞撕裂,斷了!據說海邊塌陷,香馬被打入海中,海水把香馬沖出了江凱,回大海去了。而斷下來的三匹綢緞懸掛在北面的山崖之上,形成了三股瀑布。
傳說歸傳說,我們不能當真,但這傳說還算只要符合神韻,也不失為一個好的傳說。正如唐朝詩人所云:“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施秉縣苗學會紫夏(吳安明)
二0一七年六月十七日于偏橋古鎮
下一篇:書和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晚秋的情緒 作者:傅玉善 窗外的雨下得那樣奮不顧身,世界在盲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