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偉大與渺小,高貴與卑賤,光榮與恥辱,這些詞匯如果僅僅寫在紙上或貼在墻上,給人的感覺往往是平淡的,它們之間的差別也時常是模糊曖昧、或缺乏震撼力的,但如果用一些具體的事例對它們加以注釋或說明,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看過兩個船長的故事,發現用來詮釋“偉大與渺小、高貴與卑賤、光榮與恥辱”這些詞匯,既生動又貼切。
我把它們分述如下。
第一件事
1870年3月17日深夜,一艘名為“諾曼底”號的客輪在航行中突然遇險,這艘客輪上當時有29名船員,31名乘客,加上船長共61人。
在船將沉的緊急時刻,船長阿爾威站在指揮臺上大聲說“全體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最后,必須把60個人都救出去。”
然后他沖黑暗處喊道
“奧克勒大副,你的手槍在嗎?”
“在!”
“你給我聽著現在共有60個人要救,如果有工作人員搶在乘客前面逃生,你就開槍;如果有男人搶在女人前面逃生,你就開槍;如果有年輕者搶在老者前面逃生,你就開槍!”
騷動不安的人群瞬間沉寂下來,他們開始遵從阿爾威船長的指揮,秩序井然地轉移到救生艇上。
當最后一位乘客離開后,阿爾威船長和“諾曼底”號客輪一同沉入了海底。
船上要救的其實是61個人,阿爾威船長危難中竟“忘”了自己。
在災難面前,一個只想到別人而忽略自己的人,人們是不會忘記他的。
海難過后,為了紀念這位舍己為人的人,人們在英吉利海峽為阿爾威船長立了一座雕像。
這座矗立在英吉利海峽的雕像,后人稱為為“不倒的心碑”。
第二件事
在“諾曼底”號海難過去近一個半世紀的2014年,韓國西南海域發生了另一起沉船事故。
我們看看它上面發生了什么。
2014年4月16日上午8點48分,載有476人的“歲月”號客輪在航行中突然船體傾斜,隨即失去控制。
霎時,甲板上的乘客身不由己向船另一側滑出二三十米;飯廳餐桌上的餐具嘩啦啦滾落一地;艙內房間的燈全部熄滅;兩三分鐘后,處在較低位置的房間窗和門就沒入海水中。
然而,船長這時在什么地方,沒有人知道——他既沒有及時趕往駕駛艙采取措施以避免船體進一步傾斜,也沒有來到甲板上組織船員疏散乘客。
遇險客輪廣播系統在出險后卻反復播放這樣一句話“大家不要動,請原地待命”。
因為客輪上大多數乘客為學生,而學生又是最最聽話的,所以當廣播里發出“乘客們,請不要亂跑,很危險,不要出來,請耐心等待救援”的指令后,絕大多數乘客都乖乖待在船艙里,致使大家喪失了最為寶貴的疏散逃生時間。
因為出險后船長“玩失蹤”,整艘客輪陷入完全的“群龍無首”狀態,船上配備有大量先進的逃生設備幾乎沒有發揮作用。
44個救生艇僅打開兩個,4個逃生船原本能容納千人,卻一個也未派上用場。
9點40分左右,海警的第一艘救生艇抵達事故現場,此時的船艙中,幾百名乘客正遵守“不要動”的指示,驚恐地等待著救援。
而船長和20多名船員卻率先登上了第一艘救生艇,棄船而去。
一個多小時后,“歲月”號完全沉沒。
幾個數字
“歲月”號客輪共載有476人。
一般乘客107人、船員29人、檀園高中學生324名、教師14名、旅行社導游1人,再有1人就是船長。
此次沉船事故共造成295人死亡,172人受傷,另有9人下落不明。
“歲月”號沉沒時,船上共有船務人員29人,其中22人生還。
生還船員中15人是負責船只航行的航務人員,另7人為廚師等其他服務人員。
在危難時刻,逃生是人的本能。
但人類作為一種社會性存在,生命之間是有關聯的,人與人在本質上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這種相互依存性是通過細密的職業劃分和社會分工來體現、來實現的。
樓房失火了,普通人紛紛往外跑,消防隊員卻往火海里沖;城市出現疫情,游客們紛紛選擇逃離,醫護人員卻義無反顧進入疫區;侵略者來了,老百姓東藏西躲可以理解,軍人們如果畏縮不前,就有辱國格了。
這些人不怕死嗎?當然怕。
但一個人既然選擇了一種職業,他一開始就該明白,此種職業在社會總分工中扮演的角色;一個人既然承擔了某項職責,并因此拿了國家或企業的俸祿,他就不可以在關鍵時刻有辱使命臨陣脫逃。
兩次海難,兩面鏡子。
偉大與渺小、高貴與卑賤、光榮與恥辱,由此看得清楚,照得分明。
前者為萬世景仰,后者令千古唏噓。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