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如果說人和人之間成為摯友,需要緣分和時間,那么人和書其實也一樣,也是需要機緣和時光的。一來,不是所有的書都對你的口味;二來,世上書籍那么多,讀也讀不過來。早有哲人說過:“有的書需要細細咀嚼,而大部分書只需要泛泛瀏覽而已。”對我而言,《圍城》就是一本需要細細咀嚼的好書,我和《圍城》之間有著美好的回憶和故事。
《圍城》是博學鴻儒錢鐘書的長篇小說,完成于上世紀40年代末期,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被譽為“新儒林外史”,在當時已經名揚海內外。八零后的我初識《圍城》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最先接觸的并不是書本,而是由陳道明、英達、李媛媛等演繹的電視劇。那時候我剛開始讀小學,尚不能理解這部電視劇的深刻內涵,然而孩子的記憶力卻是異常清晰的。當時我對這部電視劇留有深刻的印象,源于兩個原因:一是片頭花絮中出現的各種版本的《圍城》書影,其實是各種譯本的《圍城》書影,當年的我曾非常迷惑,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本封皮各異的《圍城》呢?二就是電視劇即將開演前的幾句開場白: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沖出來,對于愛情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事情大多如此……這幾句話其實是這本書的精髓所在,也是作者在這部作品中最想闡述的道理。但當時,年少的我并不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只覺得內容高深莫測,電視劇中旁白的人讀的抑揚頓挫,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從而也成為少年的我心上的一粒朱砂痣,美好而又懵懂。這些構成了年少的我對《圍城》的全部印象。
電視劇給了我啟蒙,我卻沒有機會閱讀原著,因為手頭并沒有原著。后來記不清從哪里搞來了一本《圍城》,應該是在高中時代吧,那是我第一次捧起這本書。可惜的是,自己并沒有讀懂,這本書的學問太深,涉及很多古詩詞及相關國學內容,看的我云里霧里的,適逢高考在即,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供我去思索去回味,于是也就作罷。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有些內容我還是認真讀并讀懂了,那就是方鴻漸的愛情,這種感性的內容對豆蔻年華的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我認真地搞清楚了方鴻漸和蘇文紈、唐曉芙以及孫柔嘉這三個女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并且深深為方鴻漸和唐曉芙之間刻骨而又無奈的愛情悲劇扼腕嘆息,三個女人中我是最愛唐曉芙的,據說錢鐘書也獨獨偏愛唐曉芙,而唐也是這部小說中唯一一個沒有受過錢老爺子譏諷的人物。總之,這本書中的愛情部分我讀的津津有味,對其他內容卻毫無興趣可言。后來由于搬家的緣故,這僅有的一本《圍城》也不見了,我也就再沒機會重讀。
偏偏我和《圍城》的緣分并未就此完結,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們有一門課程叫做大學國文,當時的老師是個胖胖的女人,姓季。她的課講的還算可以吧,但是因為自己非中文科班學生,對于這種選修課也不是特別用心,雖然堂堂課都出席,但學習起來不是特別認真。在這門課程將要結課時,季老師布置了一篇論文,要求寫一篇文學作品讀后感,字數大約是6000字左右。當時老師要求一定要認真讀一部文學作品,真正融入其中,然后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最開始準備這篇論文,我也在圖書館里徘徊猶豫了一陣,因為定不下應該寫哪部作品,不知怎么,忽然有一天,靈機一動,想到了《圍城》,畢竟這的確是我接觸過的作品,而且我還真正研究過其中的一些片段。如果寫《圍城》,我就只能寫愛情,因為只有關于方鴻漸的愛情部分才是我比較熟悉的內容,其他部分我一直沒有認真閱讀過。當時也處于比較浮躁的狀態,雖然圖書館有這本書,自己卻沒有耐心再認真從頭到尾地讀,似乎在自己頭腦中,這本書是如此深奧,只有愛情部分才能讓我理解并產生共鳴。于是,索性就寫愛情。記得思考了一陣子,最后定的論文題目就是《方鴻漸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讀〈圍城〉有感》。然后自己找來這本書,挑挑揀揀只看愛情部分,等于把高中時期自己讀的那部分重新又熟悉了起來,也正是因為自己之前讀過,這次寫就比較輕松一些。具體內容寫的什么自己記不得了,只記得把蘇文紈、唐曉芙和孫柔嘉分別分析了一番,其中不用說,唐曉芙自然是重點著墨的一個人物,關于她和方鴻漸決裂后把信件退還給他以及關于失戀后方鴻漸的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都重點給予了筆墨,這其實也是我閱讀過程中比較感興趣的一部分內容。現在想來,自己畢竟當時還稚嫩,用一個少女的眼光去看待這三段戀情,評價三個不同的女人,肯定有很多幼稚的觀點。但是,這畢竟是自己用心寫成的一篇文章,沒有抄襲,沒有欺騙,也算是自己的心血了。最后交了上去,成績下來時,我嚇了一跳,居然得了92分,全班最高分,這著實讓我興奮了好一陣子。其實那個學期末我的其他好幾門成績也都位居榜首,但是唯獨這一個最高分給我帶來的快樂最大,我想我這也算是品嘗了寫作的樂趣了吧。所以至今我仍然感謝季老師,沒有她,就不會有我和《圍城》這一段美好的回憶,可能也不會有現在這片文章。
下一篇:鞠躬一個鞠躬的價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幸福,不僅僅是蛋炒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