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美好的事物才值得去愛,所以美好是愛的前提,美好和愛共同構成人生的根本意義。然而矛盾普遍存在,任何事物都有相反的事物:有美好的人,就有丑惡的人,有癡情的人,就有自私的人。丑惡自私的人不贊同把美好和愛作為人生的意義,他們認為金錢、地位、榮耀、享受才是人生的意義。
本性美好的人被丑惡傷害,憤恨丑惡,就會更加追求與丑惡相反的美好,美好的人如果不被丑惡傷害,很多美好的情感就無法激發出來,甚至在安逸享受中忘記美好。而本性丑惡的人被丑惡傷害,就會變得更丑惡。丑惡的人從生到死都無法理解和感受美好,到死都不會覺悟。
用愛去生活,追求所愛。愛情源于吸引力,對癡情的人而言,這種吸引力非常強大,強大到讓人如癡如醉,讓人不顧一切。在磁鐵面前,鐵釘說它感受到強大的吸引力,而銅釘永遠不會懂。
絕大多數人都認可的事情,就成了大家普遍遵循的常理,誰違背常理,就會被大家排斥和誤會,所以唯美癡情的少數派就難以適應環境和融入大家。唯美癡情的人受夠了身邊的丑惡和自私,覺得唯美癡情的文學世界才是正常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才會活得有意義。《道德經》講“不笑不足以為道”,被大家嘲笑,或許是“走對道路”的最好證明。生活經驗我們得知:越潔白的東西,就越容易被抹臟抹黑,所以被大家抹黑,或許是“潔白”的最好證明。
一、美好往往與清純、簡單、真誠、溫柔、淡泊相關聯
(1)清純:思想的清白純潔,不慘雜丑惡。美好顯然清純。
(2)簡單:美好往往以簡單的方式存在,例如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
簡而多的原則:雖然思維簡單,但是情感多,這相當于另一種意義的復雜,如果簡單意味著思維匱乏,那就不好了。青少年雖然思維簡單,但是閑聊時,話非常多,是因為情感多,有很多情感可以抒發。簡而清晰的原則:簡單但思維清晰,不混亂、不糊涂。
(3)真誠:美好就不需要隱藏什么,所以能真誠直爽的表露自己。
(4)溫柔:受負面刺激小,說話不帶刺,就會顯得溫柔。被丑惡傷害,滿心怒火,就沒法再溫柔了。
(5)淡泊:美好往往是情感方面的,而不是物質享受方面的,所以美好的人往往淡泊物質財富,而注重精神財富。
(6)兒童的心靈比較美好,但是兒童的性格也存在缺陷:兒童很陽光樂觀,看不清人生的悲哀,容易樂而忘悲,心中要略帶憂郁。兒童思維太簡單,適應不了成年人世界那丑惡的復雜,所以不能太簡單。兒童容易興奮而狂躁,應稍微平穩一些,但也不需要像成年人那么沉穩。
二、愛情
1。愛情源于吸引力:
愛情源于吸引力,一見鐘情的愛上一個人,而說不清原因,其實是一瞬間就感到了吸引力,從而愛上她。也有人說愛情源于感覺,這個感覺其實就是吸引力。
女孩的內在美(性格美)和外在美(相貌美)形成吸引力,吸引力產生的原因不止如此,例如:基因互補假說(男女基因互補,可產生更好的下一代,所以基因互補的人,可能產生吸引力),影子人格假說(影子人格是男孩原有的情感,卻被生活環境所抑制了,如果遇到一個女孩,她的性格正是男孩的影子人格,就可能產生吸引力),揉合理想形象假說(生活中,會欣賞很多人,潛意識把這些人的面相特征揉合成一個理想形象,如果遇到一個女孩,她長得像這個理想形象,就可能產生吸引力)。
2。美好重情的女孩才值得去愛:
如果愛上一個丑惡自私的、不懂深愛和深情的女孩,這輩子的付出就白費了。
3。個人情感與愛情:
有些人遇到愛情之前(童年時期),愛的是自己,主要通過個人享受形成個人情感。遇到愛情之后,愛自己所形成的個人情感體系就崩塌了,主要通過愛情生活形成情感。癡迷的愛上一個人,而感到失去了自己,其實就是愛情取代了個人情感,關注的是愛情生活而不再是個人享受。自私的人愛的是自己,體會不到深愛他人的感覺。
4。深愛和深情:
滿腦子都是她,說的每句話、做的每個舉動,都體現對她的深愛。
5。依戀和珍惜:
依戀:想在一起,一秒也不想分開。
珍惜:人的生命短暫,能和所愛的人在一起的時光更短暫,深愛一個人,就盡可能和她在一起:在一起工作,把工作之外的所有時間都用于在一起。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每分每秒,覺得那每分每秒都是寶貴的。
院子里,老頭們在一起下棋,而老太太們在另一處曬太陽,這些老夫老妻在一起的時光已經不多了,卻還要分開。院子還有一對老夫妻,他們總是牽著手一起散步,從不分開。
6。奉獻、關心、守護:
丈夫就算自己受苦受辱,也要讓妻子和孩子活的體面、活的幸福。
關心和守護所愛的人,如果妻子和孩子受苦,自己會更痛苦。
7。新鮮事增進情感:
愛情在重復而枯燥的生活中,可能會逐漸消磨,而愛情小說中,不斷有新鮮事,滋養和激發了情感,就算是不幸的事,患難見真情,患難中幫助和守護也能增進情感。
愛情久了,情感減弱了,就回憶一下當年情感最強烈時候的感覺和往事。
8。愛是永恒的:
深愛一個女孩,就算她已有男朋友,還有分手的可能。就算沒有分手而結婚了,還有離婚的可能。就算一輩子沒有離婚,她的丈夫有先逝世的可能,那就還有機會晚年黃昏戀。就算一輩子都沒有機會,死后可以埋在她的墓旁,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
9。沒有物質基礎的愛情:
人們常說愛情需要物質基礎(經濟條件),如果所愛的女孩得了要終生治療的重病,男孩的錢付了醫藥費,就只夠兩人喝稀飯、吃菜湯了,基本上已經沒有物質基礎了,依然會愛下去。有的男孩死了,女孩就殉情了,女孩連死都愿意跟隨,那么就算男孩淪落為乞丐,女孩也會不離不棄。可見真正的愛情不需要物質基礎,如果沒錢生存了,就算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也不會拋棄對方。
10。患難見真情,日久見人心:
一個人到底怎樣,日常生活中看不出來,有些人在特殊的事情上,就會露出真面目。一個有錢的男孩,為了檢驗女朋友的真心,謊稱自己的公司破產倒閉了,還欠下一大筆債務,女孩一聽,沒多久就提出分手了。一個普通的男孩,為了檢驗女朋友的真心,找了一個有錢的朋友,讓他假裝去追求那個女孩,女朋友很快就變心了。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愛有多深,時間能檢驗一切。到底有多愛,結婚數年后就知道了,是否還能保持當初追求時的深愛和深情、想在一起而不想分開、寬容到愛上她的缺點。
11。假人真愛:
癡情的人,概率低于萬分之一,那么一個癡情的男孩遇到一個癡情的女孩,概率幾乎為0。如果一個癡情的男孩愛上一個不懂癡情的、自私自利的女孩,男孩這一輩子的付出就白費了,所以癡情的男孩得不到女孩,反而是件好事。
有的癡情男孩,得不到女孩,就在小說的唯美世界里,塑造一個癡情的女孩。有的人就會想:小說里的女孩是虛擬的,又不是真人,那就等于沒有愛情。可是現實世界中就有愛情了嗎?要知道:很多女孩不懂癡情,她們找男孩,只是為了男孩的錢和男孩的幫助,打著愛情的旗號,實質是利用,所以有女朋友不代表有愛情。
而小說世界里,雖然女孩是假的,但是愛是真的,作者完全融入到小說的世界里,而忘記現實世界的自己,就像在夢里一樣,太投入,而感覺不到小說世界是假的,也感覺不到女主角是假的。
選擇“假人真愛”還是“真人假愛”?你會說:“我要選擇真人真愛”,或許世上沒有這種兩全其美的事,“真人真愛”指癡情的男孩遇到癡情的女孩,概率太低了。
12。超時空戀愛:
遇到一個癡情的女孩,概率低于萬分之一,但是癡情的女孩總是存在的。今生無緣與她相見和相愛,只有將生命延續下去,才能在某一世與她相見和相愛。可是人的生命只有短暫幾十年,又怎能世代延續。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一輩子當小說作家,塑造一個唯美感人的愛情世界,完全融入在這個世界里,而忘記現實世界的自己,把自己想成男主角,去愛女主角。百年之后,作家已經逝世了,但是他的小說流傳下去,并拍成了影片。終于有一天,一個癡情的女孩,深愛上那個作家的小說,她也完全融入在小說的世界里,把自己想成女主角,去愛男主角。這樣,作家和癡情的女孩就在小說的虛擬世界里相愛了。
作家寫小說的時候,就知道女主角并不是虛擬人物,因為會有真實的女孩去體驗女主角,也就是說:作家塑造女主角時,會把她當真人看,那么小說的虛擬生活,就有一定程度的真實。
俗話說“愛情超脫于一切”,包括生與死。人的身體是脆弱短暫的,幸好小說和影片比人的身體強,能承載著作家的情感,世世代代傳遞下去,最終傳遞到癡情女孩的心中。
怎樣寫出癡情的小說:深深的被她吸引,用深愛和深情去寫,滿腦子都是她,說的每句話、做的每個行為,都體現對她的愛。再加上意境和內涵就更好了。
14。女孩的心理:
(1)男為陽,女為陰:陰陽生萬物,陽性的事物普遍趨向于給予和外顯,所以男人主動追求女人,并為女人奉獻。自古“男主外,女主內”也是陰陽關系的體現,現在男女平等,男女共同養家,女人變得開朗起來,有的女人在職場上要像男人一樣。即便如此,女人還是很依賴男人,需要男人的幫助和守護。
(2)女孩精心的打扮自己(外在美),并且表現的賢惠可愛(內在美),來吸引男孩,獲得男孩的欣賞、在意、寵愛、關心。
(3)女孩很需要安全感和面子。女孩很依賴男人,希望男人給她安全感。女孩沒有安全感,是絕對受不了的。例如:一個漂亮的女孩,沒有錢,穿一件又破又臟的衣服上街,肯定受不了。女孩找有安全感的男孩,要看男孩的健康和高壯、收入和住房、情感專一、脾氣不暴躁。就算找個有錢人,情感不專一,還是沒有安全感。女孩很需要面子。例如:女孩摔倒,弄的滿身泥,走在街上覺得非常沒面子,而男孩就沒有這么強烈的感覺,踢完足球,滿身泥是正常現象。再例如:女孩犯錯,被當眾訓斥一頓,覺得面子和尊嚴傷盡了,而男孩不會覺得如此,調皮叛逆的男孩,常遭訓斥。
(4)女孩謹慎、保守,就是怕說錯話或做錯事,損傷安全感和面子。女孩喜歡用委婉的方式處理問題,或找男人幫助處理問題,而不能像男孩那樣獨自用武力解決問題。女孩有時口是心非,不像男孩那么直爽。鬧矛盾后,女孩表面不理睬男孩,而心里一直等著男孩的道歉。
(5)愛情關系著自己的一生,所以女孩不會輕易的接受男孩,因為一方面,女孩需要時間觀察這個男孩到底怎樣,另一方面,接受一個男孩,就要專一的去愛,那就沒有機會選擇其他男孩了,也就是擔心錯過以后更好的機會。但是非常好的男孩,女孩就要趕快接受,免得被別的女孩搶走了。有些女孩結婚后就變臉:一方面,有些女孩為了得到男孩,在男孩面前裝可愛,而結婚后關系就穩定下來了,不需要再繼續裝可愛。但是如果丈夫很出色,妻子還要繼續裝可愛,以免丈夫對妻子不滿意而有外遇。另一方面,結婚后不再是浪漫,而是現實的家庭生存問題。
(6)女孩要管住男孩,來維持愛情和家庭的安全穩定。一方面,妻子擔心丈夫在外面可能愛上別的女孩,尤其是妻子衰老后。另一方面,妻子擔心丈夫會做出不利于家庭安全的事,例如成天酗酒,所以要教化丈夫。
三、情感的指標
人活一輩子,就為一“情”字,所以研究人生的意義,根本在于研究情感。情感的質量,主要有7項指標。
1。情感的方向:
例如美好與丑惡就是相反的情感方向,但是人也有共性,就是相同的情感方向。
2。情感的形成:
產生情感:有些情感是自己內心產生的。
感受情感:有些情感是別的事物產生的,而去感受這個情感。
3。情感的數量和關聯:
多產生和感受情感,從而富有情感。
能從一個情感聯系到另一個情感,否則就算情感全面,也無法從腦海中調取出來。善于聊天和寫作的人,就是善于情感關聯的人,否則說完一句話,就不知道接下來該說什么了。
4。情感的深度:
深愛和深情、情感強烈。愛的淺淡,等于不愛。
5。情感化思維:
感性的人,思維和說話主要是抒發情感,而不是論述道理(非情感因素)。
6。情感的表現:
美好的情感沒必要隱藏起來,只有丑惡的情感才需要隱藏,所以美好的人,內心情感會真實的、直爽的、自然的、充分的表現出來。
7。情感的變化:
情感與環境是互動的,非本質情感(例如放松與緊張)能隨處境靈活變化,與處境對應,但本質情感(例如美好和癡情)比較穩定,一般是撼動不了的。
四、負面因素
負面因素:(1)生活中的丑惡、悲慘、誤會、傷害。(2)生存壓力:掙點錢不容易。(3)生存競爭:優質資源少于需求者,造成激烈的競爭和待遇差別。
負面因素下,安全感、溫暖、關心和守護顯得很重要。安全感:健康、收入和住房、遵守法律和不得罪人。溫暖:人生的溫暖與寒冷相對而言,懂得人生的寒冷,對比中體會人生的溫暖。
不要樂而忘悲,該悲不悲就是情感冷漠和麻木。設想悲哀發生,去體會其中的感覺。悲慘世界,好好可憐自己。
人的強大是相對的,而脆弱和渺小是絕對的。
五、學之境界
《神雕俠侶》中,楊過來到孤獨求敗的劍冢,里面埋著三把劍:第一把是孤獨求敗很年輕時用的細寶劍,以鋒利為主。第二把是孤獨求敗三十歲之后用的不鋒利的玄鐵重劍,一般人根本拿不起來,覺得那根本不能當武器,但是孤獨求敗力大無窮,適合他用。第三把是孤獨求敗四十歲后用的木劍,旁邊刻著一行字:“四十歲后,不滯于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于無劍勝有劍之境。”人隨著能力的提高和研究的深入,降低了對工具和條件的依賴,最終“大道至簡”。
世上有一位老程序員,用電腦編程時,不開顯示器,因為他已經達到“人機一體”的境界了。不用開顯示器,他就是知道此時屏幕上顯示著什么,以及鼠標的光標在什么位置,這是幾十年鍛煉的結果,人和電腦已經融合為一體了,同化為一物了。
演員“入戲”才能充分演好角色,就是完全融入角色,而忘記現實中自己是演員,與角色完全同化。于是有的演員出現身份認知障礙:拍攝已經結束了,演員的意識無法立即回到現實中,還把自己當成戲中的角色。有些作家創作的時候,完全融入到小說的世界里,身臨其境,把自己當成男主角,去愛女主角,而忘記現實中的自己,這樣才會充分發揮創作力。
王羲之練字時,太專心,竟然誤把墨水當飯吃了,然后滿嘴黑的接著寫字,這就是完全忘我的境界,擺脫人類的意識,把自己和書法知識化為同一事物,達到完美同化。如果以人的身份去研究學術,就無法達到最高境界,只有與學術同化,成為一體、成為一物,自此精修,漸進于無己勝有己之境。
可能還有人沒聽懂,那我換個方法解釋:我是誰?這是一個常見的哲學話題,當然不是回答名字,而是用自己存在的意義來定義自己是誰,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如果事業成為信仰,就會明白:我是事業的一部分,是人形化的事業。就像機器里的一個零件,零件一生的幸福,就是和機器一起運轉。
什么人的大腦能與科學知識同化為一體?
首先,思維癖好相同:1。科學講求清晰化、條理化、系統化、結構化、規則化、規律化,從而使事物變得容易理解、掌控、記憶。愛因斯坦小時候就有個思維癖好,喜歡拿著雨傘頭沿著一排鐵欄桿橫劃過去,聽規律的咚咚聲。愛因斯坦天生喜歡有規律的事物,以至于晚年時還在研究宇宙統一場論。2。喜歡把事物關聯和組織起來。科學發現就是發現事物之間未被發現的關聯,科學發明就是把事物組織成有用有效的關聯。事物之間有五種基本關聯:(1)系統關聯:系統從大到小看是包含關系。例如:人體由八大系統組成,其中消化系統又分為消化腺系統和消化管系統這兩個子系統,消化管系統又分為食管、胃、小腸、大腸等,于是系統劃分出多個層次。系統從小到大看是相互協作的組織關系。例如:食管、胃、腸相互協作,組成消化管系統。(2)因果關聯:原因決定結果,因果推理是科研中常用的方法。正向推理是由原因推理結果,逆向推理是由結果推理原因。因果鏈:原因產生結果,而這個結果又作為另一件事的原因,繼續引發下去。(3)條件關聯:條件觸發是一種被動等待的方式,達到一定條件,才會觸發事件。例如:細胞膜上的受體,一直等待著配體,一旦配體和受體結合,受體就被激活,激活的受體開始細胞信號轉導。(4)先后順序關聯:把一個過程,分成多個階段。例如:小學、中學、大學。(5)對比關聯:通過對比,找出相同處(共性)和不同處(個性),從而對事物進行分類,并找出對立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此外,從關聯看物質:體系中,想要了解一個不明的物質是干嘛的,就看它的來源和去向,以及它與其它物質的相互作用。例如:一個中途旅館,來了一名陌生的旅客,老板只要問旅客從哪來,要到哪去,再看這個旅客的穿著,以及周圍都跟著什么人,大概就能了解這個旅客。還有,生物學強調“結構與功能相適應”,事物相互關聯,組織成一定的結構,就是為了實現一定的功能。再有,間接證明法必然用到關聯:甲事物存在,就能引發乙事物,無法判斷甲事物是否存在,就去看乙事物是否存在。或者,甲事物存在,就能消除乙事物,無法判斷甲事物是否存在,就去看乙事物是否消除。
其次,反抗心和保護力:陰陽矛盾構造的世界,就是好壞參半、冷熱并存、破破爛爛、湊合能用,而不是完美的。這個世界潛伏著很多危險,所以人生被稱為“一趟危險的旅程”,人的生存遇到威脅,就會反抗。生物、醫學、藥學專業都是為了保護人類的專業,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減緩衰老、延長壽命。科學家受人尊敬,就是因為科學家擁有科學的力量,可以保護人類,改造世界。
最后,性格匹配,記憶力好:1。讓張飛干諸葛亮的工作,肯定是干不好的,張飛性格浮躁、急躁、狂躁,而軍師需要心態平靜、思維平穩,科學家也是如此。2。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認真的態度,堅定執著的態度,不顧一切的投入科研,強大的精神力量。3。努力,能吃苦。4。專心,盡量避免擾心事和分心事。5。俗話說“自古英雄多寂寞”,因為一輩子埋頭于科研,所以生活娛樂、人際交往、逛街聚會的時間就很少了。6。記憶力:由基礎到復雜,由核心到周邊,理解的記憶,清晰的事物好記憶,重要在意的事物好記憶,慢而細致的記憶,復習來鞏固記憶。
有些生物專業的人,本科畢業時,覺得自己什么都知道,而博士畢業后,卻發現自己的無知。因為本科時,看到的是細胞世界的基本場所和基本現象,誤以為這些基本場所和基本現象就是整個細胞世界。在細胞世界的基本場所,聚滿了參觀基本現象的學生,這里是細胞世界最熱鬧的地方,可以說是人山人海,但是隨著學歷的提高和研究的深入,會逐步走到細胞世界中人跡稀少的地方。當自己獨自研究沒人研究過的領域時,周圍就一片寂靜了,那才是高手待的地方,就像武俠片中,高手總是隱居在沒人去的地方。
我想到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魯迅到日本學醫,回國后卻改行當了作家,因為魯迅覺得醫學救得了人的身體,卻救不了人的心靈。有些人受夠了身邊的丑惡和自私,覺得唯美、清純、癡情的文學世界,才是一個正常的世界。科學只是改變物質世界,而文學是改變精神世界,如果精神世界崩潰了,物質世界再繁華也沒用。
楊過比孤獨求敗的武學境界更高,孤獨求敗最終練到了用木劍的程度,而楊過練到了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的程度,就是功成名就后,退隱江湖,和小龍女過凡人的日子。人活一輩子,就為一“情”字,如果一輩子埋頭于科學研究,而沒有好好去感受愛情,那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