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略述“四季人生”(隨筆短篇)
近日,微信里同學發來一段視頻,是一位老教授的演講。老教授說,自己在山東曲阜聽了一個故事,但不論其真假,你聽了以后多活十年。故事講的是,一天孔子的一位學生在院子里掃地,過來一個客人問:“你是誰?”,他高興地說:“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啊。”那人就說:“那好,我問你一年有幾季?”這位學生說:“那還要問啊,一年是四季,春夏秋冬。”那人說:“不對,一年是三季。”兩人約定,如果是三季,那么這位學生要向那位客人磕三頭,如果是四季,那么客人向這位學生磕三頭。這時孔子從門里出來說:“三季。”那位客人就讓這位學生向他磕了三頭。客人走后,這位學生就不解地問:“老師,一年明明是四季,您怎么說一年是三季呢?”孔子說:“看那人一身綠,是蚱蜢啊,他是春天生,秋天死,就沒有經過冬天。你和他講冬季,他不懂啊。這樣就是吵到晚上也說不清,你給他磕三頭無所謂,這樣不就完事了嗎。”這位教授還說:“現在社會上三季人最多。我的一位朋友說,自己過去遇到不講理的人很生氣,現在知道有三季人后,就不生氣了。”莊子曾說:“對春蟲不可語冰。”對春蟲說冰有用嗎?因為它沒有經過冬天,怎么知道冰呢?看完這段視頻后,很有感觸,對四季人生,幡然有悟。
大千世界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層次不同,素質有異,學養有別。社會上三季人最多,一二季人也不少,而四季人卻很少。我們對三季人,講天文地理或古今中外經史,是白費口舌和對牛彈琴;同一二季人,說理和爭辯,可謂永遠也說不清道不明,還有損于自己的形象。
在現實生活中,三季人最多。他們雖能識字斷文,甚至居高官為大款,但未飽覽史書,只知升官、發財,而沒有文化素養和思想素質。這種人其品行也不高,對人常常趾高氣揚,只會打官腔或炫富,沒有一點同情之心,缺乏感恩之心,只圖損人利己或盡干些謀財害命的事。對此種人,你講倫理、講道德和法規,有用嗎?還有一類可謂一二季人,譬如文盲、愚夫和一些智商與情商都低的人,生活簡單,也無事業追求,每天只要吃飽就跳,喝好就叫。他們相互見面時,只問吃穿和寒暖,閑聊時只說一些家長里短和生活瑣事。對這類人,你談國事、說古今、議文學和藝術,都是浪費時間,枉費情感。
人世間,蕓蕓眾生其先天稟賦和后天境況不同,差異很大,甚至有天壤之別。我們不能以自己的素養和能力,與所有人等同看待。遇到不講理的人,不要與之爭辯是非;遇到文化素養差的人,不要與其說典論經;遇到思想素質低的人,不要與他爭論高低;遇到品行不端者,不要和他認真較量。否則,自己就會生氣,就會受到委屈,甚至遭到威脅。
閑觀世態百相,靜聽眾生言談,笑對生活高低,直面世人德能。我們對各種事、每類人,要有不同的心態,坦然面對,淡然看待,不爭不氣不比。若遇愚昧無知之人,不必講理爭辯;若遇放蕩不羈之人,應避而遠之;若遇品行不端之人,不要斤斤計較;若遇有傷自己之人,不要耿耿于懷。
我們每個具有高素質和高學養的人,都應放寬心態,放下身價,坦然面對社會上各類人,淡然看待人間各種事。我們只有擺正心態,看淡一切,看清世相,才能融入大千世界,得到心理平衡。
2017年11月1日
下一篇:我累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潘金蓮之所以被稱為潘金蓮,是因為她的害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