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一幅美麗憂傷的畫卷
江南紀行之三一一千年古鎮同里
每年至少十幾次到同里出差,而且住的Hotel離古鎮步行也不到十分鐘。但是到古鎮散步還是10年前的事了。的確每次都是來去匆匆,而且是客戶同行,不能任性。
上世紀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古鎮旅游如雨后春筍般地在江南興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周莊和同里。
人稱江南有六大古鎮,集中在浙江和江蘇。有趣的是各占三處,而江蘇的三處又均在蘇州境內,分別是昆山的周莊、吳中區的甪直和吳江的同里。甪直沒去過,周莊陪客戶走馬觀花二次。
如果是一般的休閑觀光者的話,這些所謂的古鎮只要去過一個地方,再去看第二個地方時,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大同小異,經營模式互相模仿,覺得游了一處就夠了。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都能從任何一個古鎮中找到Ta們的共同語言。建筑物更是如此。盡管各地都想標榜自己是正宗且百般展現差異化,但是都離不開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命運。
但是對鐘情于古鎮旅游和尋訪古橋的人來說,任何一個古鎮都不會輕易放棄,那怕只是一個很小的老鎮,因為每一個古鎮都有其特有的文化淵源,更何況是六大古鎮了。
同里古鎮更有其獨特之處,鎮中的退思園是其它五鎮所不及,它納入了蘇州古建園林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同里的太平、吉利、長慶三橋走橋文化在江南橋文化中更具特色。烏金橋上的橋心石雕刻“馬上報喜”,人們自然會聯想起當年的太平軍進駐同里古鎮的情景。富觀橋的龍門石“桃花浪里魚化龍”的石雕雕刻更有民間傳奇色彩。鎮西北的思本橋是吳江鏡內僅存的宋代石拱橋……每一座橋都有Ta的歷史,飽含著文化的精髓。
就拿三橋來說,到現在走三橋依然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吉祥之物,避災祈子求福的祈禳活動的場所。據說凡新人嫁娶,老人壽誕,小孩滿月都要來走這三橋。Ta們是古鎮同里的橋中之寶。如果自己有幸走到七十歲的話,或許到此慶祝古來稀是一種人生境界。
我從Hotel步行到后門而進入古鎮。因公司是當地有名的企業,憑員工證可以免費入場。加上我的員工證上還有印著日文,站崗的小伙仔以為是個人物便立正給我敬了個禮。內心微笑著昂首渡過第一座小橋。便傳來一陣陣高分貝的叫罵聲,原來一位中年婦女埋怨前面的中年婦女搶了她的導游生意。勝者高聲地給游客講解著背得滾瓜爛熟的臺詞,得意地行進在大道上。敗者只能發泄滿肚子憋屈,我聽不懂當地方言,應該不會駕人家祖宗十八代吧。就那幾十元錢,鄰里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
今天雖然有太陽,但是寒風瑟瑟,氣溫驟降;加上又是旅游淡季,游人稀稀拉拉。偶爾一對情侶或新婚夫婦牽著手漫步而行,偶爾也會有老夫老妻來個合影,不時還能遇到當地的住民在曬太陽嘮家常。中國人的這種聊天除了東家長西家短的八卦新聞外,便是自家老公不爭氣,兒媳婦偷懶,很少有人會說自己兒女的短處的。講到孫子外孫一定都是唾沫橫飛自己家的最得意。
突然一陣洪亮的吆喝聲:"磨剪刀來戧柴刀"??匆娎喜侵猩窖b便腦洞大開想起了先父,他們那一代真得安份守己,刻苦認命。他的一舉一動讓我回想教科書上或電影里的解放前的場景。在這里的住民應該豐衣足食才對,或許這位老伯是怕閑著沒事干,像我一樣缺少愛好,只能用本業來活動筋骨的吧。
和十年前相比很多店鋪關門了,很多民家改為類似日本的民宿招攬深度游的客人,不過大部分都緊鎖大門。從門鎖生銹的狀況來看,包括主人很久沒有進去過了。每次回國都想消費點什么,哪怕是買上近百元的水果,也算是一點心意。今天雖然肚子沒有半點餓意,還是點了一道椒鹽小魚和蒜蓉炒青菜,一支啤酒,難得的獨處。
寒風吹走樹葉,也吹走了游客。隨風把遺產的往事吹得如落花,似乎這股風潮猶如已去的時節,只是殘留著淡淡的歲月的痕跡。江南水鄉古鎮的晴空也好煙雨也罷,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樣,迷迷蒙蒙;的確如詩如畫,但是難于令人爽朗。特別是那混濁的河水,看到的倒影也蒙眬不清。坐在三橋邊用餐的我,仿佛看到的是一幅美麗憂傷的畫卷。充滿看惆悵,內心深處惘然若失。
或許古鎮風潮隨著夕陽,回到原點。
2016/12/16@JL086浦東機場(空中流量管制延誤2小時)根據12月14日日記改編。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