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我家陛下霸氣側漏
——讀《過秦論》有感
近日品讀賈宜的《過秦論》,偶有感而發。
雖全文論秦王朝之過失,以總結秦速亡之歷史教訓,來作為漢王朝建立制度、鞏固統治的借鑒。然,我更嘆服于秦王朝之強盛,以及秦皇嬴政之英明決策。
上篇寫幾代秦王以及秦皇,為統一大業付出心血。其中,可觀出以秦皇嬴政之最。他不僅運籌帷幄,在亂世之中以金戈鐵馬決勝千里,而且統一七國來坐擁這萬里江山錦繡如畫。他談笑間輕取六國,如何瀟灑;翻手便退匈奴,如何神武;覆手可征百越,如何自信;在咸陽宮張臂而擁天下又如何霸氣!
江山絢麗,他修長城護華夏文明延續兩千余年不失;筑靈渠,以溝通水系。創制立法,多為后世沿用至今;統一度量衡;促進商業貿易;推出世界最早的人權法案,創立了中華民族的概念……為天下諸生與后世的安定而不惜擔起所有惡名,為大秦帝國傾盡了心血。
每嘗誦讀《過秦論》,上篇都是懷著無比自豪和驕傲的心情,用一種慷慨激昂的語氣讀下去的。九國之師都不敢攻打秦朝,“強國請服,弱國入朝”,還有“履至尊而制六合”的陛下都令我神往已久,恨不能親眼所見,親身體會。
至于中篇寫陳涉雖然本身力量微小,卻使強大的秦國覆滅。多數人在對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義不施”的結論。吾雖也覺得陳涉還是該回家種田,但吾對之言論也有些不同見解。
嬴政在位37年,沒有殺過一位將軍大臣,可為“仁義不施”否?制定世界上最早的保護人權的法律,可為“仁義不施”否?荊軻行刺,他怒火萬丈,可秦軍攻占燕國卻沒有屠城暴行,可為“仁義不施”否?消滅六國未殺王公大臣,可為“仁義不施”否?
凡此種種,還有很多。
世人只道他殘暴,卻不見又有幾人像他這樣光明磊落,不似其他帝王用虛偽的面容換得百姓一句仁君之稱,是對?還是錯?總之,一代梟雄他當之無愧。
下篇寫秦在危迫的情況下,秦王子嬰沒有救亡扶傾的才力,主要指責秦王子嬰的過失。秦王子嬰確有過失,但我認為罪不至此。
“秦三世而亡”這句話總是戳中吾之淚點。始皇陛下與三世子嬰是吾甚愛之。只恨天妒英才啊!想我陛下若可長生,則我大秦便長盛;想我陛下若可長生,劉、項此等宵小如何敢反;想我陛下若可長生,我華夏如今何其雄哉!即便安眠與底下,依然坐擁千軍,可賞日月星河。天下何人能出其左右!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舉杯。為吾皇!心碎。為吾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