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聽著刀郎的《西海情歌》,不覺又一次癡了。再一次感覺著歌聲的蒼涼、歌詞的凄美。傷佛耳畔傳來呼嘯的寒風,看到了那只哀怨的孤雁。無端又陷入一片愁情。
遺憾的是,像這樣的好歌實再太少,而縱觀當下的文化走勢,將會愈來愈少。
我國建國以來,五、六十年代時期是文化災難時期,當時的條件太差,老者極少有文化人,連《四書》、《五經》及《三字經》都不曾學過,因戰亂所迫,待得天下太平時他們已垂垂老朽。
七十年代因“文化大革命”之故,所學枯燥至極,高考中斷,所以也難求學。但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認為是真正的中國文化年代,那時的師范生最厲害,退而其次才是大學生。
那時的學術嚴謹而正統,是國學的黃金時期,文學風氣很好,而出版的書都正點。那時涌現出最多名符其實的文化名人。
在那個時期的人都讀經典名著,文風也正氣。所寫的書也盡以純文學為主,相較現在而言,那時的文章都是極品,都是真材實料的精工細作。
自網絡文化問世,如狂風驟卷全球,從此一切都變了模樣。“克隆”了一切,巔倒了一切,人們不屑于創造,而熱哀于偽造。什么都靠電腦,把腦子荒蕪了,盡長衰草。
現代名著,《廢都》、《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圍城》這樣的正宗文學太少了,而這以后將更少。因為現代人都放眼于眼前,關注于點擊率,隨讀者之喜惡而去左右逢源。
這也許無可厚非,人來人往皆為一利,寫來寫去皆為一費。可長此以往,國學何以為繼?君不見到處是穿越、懸疑,再轉頭又是總裁小秘。這樣的書看一本便知其它百本,便如韓劇,都臭過三寸金蓮之裹腳布。偏又極富市場,便證明現代人的求知欲和審美現。人都變得焦燥潑煩,愛幻想而輕務實。
樂壇更離譜,多年難見一曲經典,都是一捧便紅,一紅便謝。許多的歌實在慘不忍聽,聽得煩燥至極。演員只要臉蛋好看,都是明星,大家瘋狂追星,為了什么?歸根結蒂是因為泄壓。因為現實大殘酷太激烈,大家心里都憋著一股怨氣而找不到渲泄點。
其實明星亮不亮,我們八桿子打不著。歌女美不美,我們看到的都是虛幻的表層。
真心希望青少年學子遠離這種不良氛圍,真正學習真實學術。只有這樣,中國才能撕掉“仿造”的標簽而真正走向創造。
過程也許枯燥乏味,但結果必定碩果累累。
現在人都現實,都顧眼前,改變,必須從教育抓起,正如毛主席所說從娃娃抓起。放下溺愛,收起放縱,不是虐待孩子,而恰恰是為了孩子的明天。便如魯迅先生所言:
救救孩子!
下一篇:開悟:大學那不叫專業,那叫專業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何堪人生,只為夢想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