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大武李寶山——傳奇與慘案
我的父親李寶山,自二十歲以前開始因為瘦弱老實而習武強身學的都是皮毛雜耍不正式,雖然老家崇尚練武有傳統卻或因緣分不到而沒有隨大流。前年有城里的老鄰居小偉哥找來與父親合影對外自稱是父親的徒弟,可能是為了某種說法找根據的證據也不算胡謅。今下半年又有父親的師弟和舊相識等人找來說多年不練有些套路動作都已忘記,讓父親為他們指點確認怎樣穿插連接重復回來還自己帶著自己吃的干糧。看到這里我就想,父親在濰坊武術界論資排輩也應該有一席之地因為父親從二十歲開始而且門派正宗是堂堂正正的《太祖功》大徒弟,師父杜崇啟是太祖功的正宗傳人和代表在濰坊也算一代宗師級人物。父親一生練武卻從來沒有持強凌弱也沒有與人因爭執交過手以武會友的機會也不多,雖然沒有因此為師門爭過光卻也從來沒有干過一點有辱師門的事而且對老師親授的七行太祖功法有添加改進和發展。雖然如此但父親年事已高再有兩年就八十歲而且,家里兄弟三人沒有一個繼承衣缽而且先前的徒弟皆因生存而荒廢了功夫,在老家僅有一個小徒弟叫向順算是碩果僅存全面學了一遍,動作要領也都比劃下來據說還制成光碟留存但也就留存而亦我想,他年紀輕輕又要上大學有要賺錢養家哪里會有時間發揚光大。自金錢社會形成以來誰還有心練功夫所以我想與其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還不如我把父親的武林事跡和心得寫下來,把父親的正宗七行太祖功拳法套路謄上我的博客雖不期望因此名垂青史也不至于讓太祖功失傳也算為中華武術文化寶庫添磚加瓦,有一份力做一點事我是有心為父親為太祖功樹碑立傳其正當性和權威性不容質疑。因此我立刻就對父親做了全面的正規訪問,父親就在我身邊天天在一起可以隨時校正。父親先講了一段我們老家的一個傳奇故事:
有俗語說:西賈莊的打手,三良廟的罵手,田兒莊的扛手,毛埠的過手(摳門)。我的老家就是西賈莊在早年間是大莊大村,這里老早就有習武練武的習慣和傳統據說李啟慶算老家武術祖師,他曾經外出撂地跑江湖以打拳賣藝為生。據說也有來造訪者因沒勝算敗的規矩而氣憤憤不平,據說那次是李啟慶早有防備也算是違規比武他偷偷帶了護胸,在過招時候他被造訪者當胸一拳后來發現護胸被擊碎但李啟慶沒有認輸也沒再吃虧。再后來老家最著名的拳師要數李萬勝,這人我見過有些印象小時候夏天晚間去他家院子里在村頭大路東邊靠著河崖,一群人像我父親教徒弟一樣輪番上陣打拳我有些不屑一顧的樣子蹲在墻根下。父親說這人會練的不少算個練家子有刀槍三節棍梢子棍達摩劍七節鞭大小呼延拳睡虎功對打四套等等,這個我信,我見過李萬勝練三節棍。話說更早年間老家的高手在冬夏兩季農閑時間有習慣外出催糧,說是催糧其實就是連要帶搶的逼糧他們一個個膀大腰圓年輕力壯帶著刀槍棍棒一干人馬,趕著大車晃著膀子橫沖直闖。據說有一年盛夏這一次他們一路催糧到壽光地界名叫大洼村暢通無阻,眼看著再要幾袋糧就滿載而歸大家都滿心喜旺旺。這大洼村的人一看這陣勢知道不好跟遇見鬼似的,有智慧老者馬上笑臉相迎大說鬼話。他們把我老家的人待為上賓,好吃好喝好款待老家的人也習以為常再不警惕也不客套最后酒足飯飽,人家還把幾袋奉送的糧食裝上大車連同刀槍棍棒一起捆綁在車上由全體村民送出村外。在村外大水塘邊上告別時候智慧老者說:你們看這大熱天,我們的水塘水很淺也很干凈,全體壯士各位好漢何不下去洗洗,解解乏,解解暑啊。老家的人一聽是個好主意也架不住他們熱情相勸一二再三,他們外出搶糧也有月余整天提心吊膽卻裝得很強大的樣子真的很累因此,正合心意不再提防也趕上他們活該報應倒霉遭暗算。當他們一個個光腚拉茬入水之后,這大洼村的老少爺們不再是人,他們一個個如魚得水跳進水塘大人孩子一齊下手,直把我們老家的人個個悶死在水里一個不剩據說,最后尸首都沒見著我的可憐的老家先人。但據說此后再沒有人外出催糧,雖然習武的習慣沒有耽誤。
大武李寶山——拜師杜崇啟
家父李寶山因老家有武術習慣不陌生因身體瘦弱需鍛煉也或因生活單調找習慣,父親隨鐵匠鋪入社成為正式職工年輕又不愛家務母親又能干因而我想有填補空閑的因素因此,家父開始先跟單位的高繼先師傅學習功夫那會兒家父剛結婚還沒有大哥,同在一個單位的好處是熟悉方便還可以在工作之余討教比劃糾正。可是沒有一兩年時間師傅就沒的教挖了苞糠就對父親說:你要是真愛好武術,能下苦功夫,就要另請高人另找師傅,我沒有大能耐這點東西也不夠你學的,俺老師就不會太多,我也沒多學。
家父先前有一舊相識名叫劉德志(前文我稱之為劉叔),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城里相遇因此格外親近一來二往成了哥們還張羅著給他介紹對象。我記得母親說:你劉叔說只要女方沒有作風問題其他無所謂。最后還真就是母親給劉叔當的媒人。在父親知道劉德志也在練功而且師傅就是大名鼎鼎的杜崇啟以后,羨慕之心油然而生既露在臉上也有言語說辭,劉德志一聽說:這好辦,改天我去時跟師傅說說。
這杜崇啟是我們當地杜家莊人士在火車站以東青年路南頭,此人四大魁肥方臉圓眼大手大腳威武有力依照輩分我應該稱師爺才對但我卻無緣見一面因此,聽父親說他師傅在家是獨子獨苗但婚后卻生了四個兒子也算人丁興旺,只是四個兒子沒有一個喜好武術的單調和艱苦最后只有小兒子繼承衣缽算是有了傳承,據說小兒子乳名“臺灣”不知師傅是何用意但后來卻官至自來水公司經理算是很有出息。據家父說師傅雖然出生在農村卻沒有種過一天地,師傅從小倍受家人愛護上學也多又生的五大三粗因此,很早就開始練武師承陳復遠和李洪斌,平時是鐵路工人在站上干些力氣活鋪鋪鐵路,板板道岔,抗抗包,揮揮鎬。
有天劉叔高興著來跟父親說:你那個事我前天去問了問,師傅說行啊,愿意學就來試試只要人品沒問題不好惹事生非,是一老本把的人就行。我對師傅說人品我打包票,師傅放心,他原先也多少練過有點功底子。怎么樣,李大哥,改天有空我和你一起去啊,師傅那里常去的也就十幾個人在學。父親說:行啊,那敢自好,需要準備什么啊。不用不用,先去看看再說,沒那么多事事。
據家父說拜師現場和過程非常簡單,我去經劉德志引見叫了聲杜師傅,師傅點頭算是答應又讓了坐倒了茶水我又起身客氣。隨后師傅簡單問了問基本情況老家哪里啊兄弟姐妹啊先前學的什么拳啊能不能吃苦啊別半途而廢啊等等,之后就來到院子一一與其他徒弟介紹認識之后,師傅又叫練了幾趟先前學的功夫算是心里有了點數。整個過程就是這樣,沒有跪拜沒有禮物沒有宣誓沒有臉色,我們師傅和其他師弟都很隨和甚至后來,他們都不以先來后到為長而是以年齡論因此,我后來被大家稱為大師兄師傅也認可說:別看寶山來的比你們晚一點,但他練功奇認真能吃苦有恒勁進步快而且對你們都有照顧,你們也都承認都叫他李大哥,我看他就是你們合格的大師兄。家父笑笑說:雖然沒有正式行拜師禮,但第一次給師傅拜年,我和劉德志一起給師傅下跪磕頭,這是唯一的一次后來就是除去每月每周學武練武過年過節去看看師父師母帶點小禮物,都沒給師傅過回生日。家父說我的同門師弟有十好幾個:我和劉德志,魏書禮,孫啟明,花兆義,段首田,趙懷德,趙喜君,譚玲漢,劉升等等都忘記很多因為已有多年沒聯系。關于劉升我先前的博文也提到過他的事就是燈光球場那篇,記得那會兒我是叫他劉哥哥不僅因為他只比我大不到十歲家父說,還因為他與家父是一個單位而且是父親的徒弟但就算在杜老師那里也時不時地讓家父給他指導矯正過不少套路和動作這一點我知道因此,劉升對家父來說既是徒弟又是師弟對我來講,叫他哥也行叫他叔也行。
大武李寶山——《太祖功》
據父親介紹,太祖功拳是宋太祖趙匡胤所創,一共七行(音xing)拳法也叫七路也叫七套武俠書上則稱七重我就想,這宋太祖趙匡胤與咱濰縣搭過界嗎,一套拳法就只在本地流行還是少數派還不如四通捶名氣大,是不是有附庸風雅之嫌啊,為了合理正當的流行和存在甚至更快的發揚光大被人高看一眼,嫁接趙匡胤傳播優秀倡導強身當然不會有人反對也不算栽贓因為,七行太祖功是如何傳到這里師祖是跟誰學習在哪里,因為不可能是趙匡胤隔世親傳等等這些問題父親一概不知,只是說咱這里就我聽師傅說而言知道最早的太祖功師祖是城西澇埠子村季五老師,他算第一代,至于季五老師從哪里學的師傅是誰,老師沒有說過。
父親說季五老師有兩個徒弟一是麻行少爺陳復遠,一是陳復遠家的伙計李洪斌他倆都是俺老師的師傅我也見過陳復遠本人,他后來直接開門收徒明碼實價,學生每月五毛其他每月一塊,他已經不再是什么少爺了說完父親嘿嘿一笑露出前排的大金牙。父親說這陳復遠年輕時候家里買賣很大,麻行生意東南西北都有李洪斌是他家的長工專做木匠活。我問這么說起來那陳復遠與李洪斌又是主仆關系又是師兄弟關系,看來過去的資本家也不都是狼心狗肺也不是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罪啊,這等于是少爺替家奴出資搞培訓也不怕萬一功夫練成造了他的反革了他的命。父親說哪能啊,陳復遠家請季五老師來教功夫要有陪練要有拳架子要有個人當拳靶子,這樣互相學習指導參考模仿才學得快學的通,不過這樣情況下陪練的功夫也不弱我就聽老師說起過,季五老師在叫他們練對打時就悄悄對李洪斌說:你注意點,千萬別打傷摔傷你家少爺,他可是我的飯碗啊。聽老師說這陳復遠的功夫也不錯,有把子力氣據說他練習長槍的攔,納,扎時把槍頭穿在大車轱轆里能讓它來回擺起來,在地上咕嚕咕嚕響但,李洪斌就學的不全。
師傅杜崇啟早年在火車站工作是鐵路工人,據師傅自己說他最早是跟一位在車站扛大包的短工老家是掖縣的還鄉團頭子學的功夫也是機緣巧合,是地龍經里的一個套路名字叫花滾腿但,當時問了一遍老師的名字卻因為時間短老師回答也含糊就沒記住很是遺憾,因為師傅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看到合適的就教也不在乎師徒名分就這樣跑江湖。再后來俺老師就跟李洪斌正式學習太祖功不過,只學到三行又學了一趟梨花槍這李洪斌就推薦俺老師跟陳復遠繼續學習太祖功,一直學完五行。因此,太祖功到俺師傅杜崇啟算是第三代正宗傳人,在濰坊是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我李寶山自然就算第四代,父親有些得意地說:咱只代表自己。
父親說俺師傅是本分的彪形大漢不怒自威,無論走到哪里在濰坊的武林界都給他面子也不多說話只有一次師傅算是管了個閑事。有次八極代表張宏升與拳母子李沁增玩耍切磋,本應點到為止的說笑比劃哪里想到這張宏升出手唐突太急過重使李沁增吃了個暗虧,其實這李沁增雖然與張宏升平輩但由于年齡過大當場說不出口就有些悶悶不樂。有次他見了形意代表楊慶義就有些訴苦有些告狀有些不服地說起此人此事,這楊慶義也是路見不平想邁腳的人就去找張宏升說理就弄得張啞口無言。其實俺老師也知道這事,都為此鳴過不平。有天張宏升偶遇俺老師又喋喋不休地解釋被俺老師一口封死:你是感覺功夫不行啊,要行的話你早跟楊慶義干上了。他聽出師傅的言外之意據說后來張宏升有給李沁增當面賠禮道歉也不知誰的見證人,這算是俺老師在濰坊武術界擺平的一樁口舌是非。父親說文革時期咱這里有個火車站事件,就是著名的六一事件發生在六月一號,就是東方紅和大聯合的武斗事件我說我都沒聽說過有什么著名啊。父親說你不知道可俺老師說他屬于東方紅一派,那次是東方紅的代表殷振剛從北京接受任務回來我們當地各部門都去迎接,沒想到大聯合的人也知道此事,他們聚集人馬圍堵火車站由此引發的一場混戰。俺師傅本不想摻和但他看東方紅有些吃虧就忍不住出了一次手,他從南面加入群毆一直打到北頭,又反身從北頭打回來。老師說正好把五行太祖功的招數全用上,一個來回一招一個把大聯合全放倒在地,最后披在肩上的夾襖都沒掉下來。聽到這里我就又問父親說:你老師還有哪些值得紀念值得稱道的事呢?父親想了想說:還有件事是老師第一個做值得紀念和贊揚他說,后來咱這里也有小規模武術比賽或是有外出比賽需要教練,可是咱這里拳種混雜沒有統一標準不好裁判。我老師發現此情況就自告奮勇自費去德州學習了五項標準(乙級),拿著體育局的介紹信。我問什么是五項標準,父親說就是刀槍劍棍拳的標準套路,就是比賽用的國家標準套路刀法槍法劍法棍法拳法五種。此后,無論咱這里誰練誰比誰評誰判都是從俺老師這里學的傳的教的因此俺老師對咱這里武術比賽統一標準的問題是有自己的貢獻,由此也可以看出俺老師的無私無畏以及勇于傳播中華武術的尚武精神。
(本章節原文有視頻為證)
下一篇:隨想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博客自傳】往事悠悠 2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