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美麗心靈原型人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者納什,因車禍喪生,在之前受訪中,他表示電影情節和他的真實人生并不一致,納什評價電影《美麗心靈》:“這是一部制作得非常好的電影,而且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我看過好幾遍。不過,每次看的時候,我心里并不好受。但我還是認為這部電影有助于人們理解與尊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另外,一點點的遺憾是,這部電影沒有反映我30歲以前的生活,也沒有反映我后半生的生活。
納什自30歲起長期承受精神分裂癥的苦,患有精神分裂的人常會有可怕的癥狀,如幻聽、幻想、深信他人可以看透其內心、控制他們的行為,與企圖傷害他們。而這些癥狀會促使他們充滿恐懼,對外在的人事物充滿敵意,與產生退縮行為,使得別人無法了解他們,或因為害怕遠離他們。孤?與無助雖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但若是沒有外在的支持與同理,則可能加深患者的病情,約翰·納什比精神分裂患者幸運的是,有一位支持他走進人群、面對生命的妻子,也因為面對心理的苦,讓他有機會遠離精神病院,與發展潛能得到諾貝爾獎。
然而,在影片中所出現的幻想人物,與納什的現實人格特質,均有明顯的差異,從身心靈整合的觀點言之,這是納什尚未整合的部份。人們總是為了適應生活,發展得以在現實生活中生存的人格面具,將某些特質拋進潛意識中,與精神分裂者不同的是,一般人的自我(ego)是相對具有功能,所以能夠透過壓抑,或是否定等防衛機轉,維持正常的生活。反觀納什的自我(ego)功能相對?弱,嚴重時則會陷進潛意識中,混沌不知何者為現實生活?何者來自潛意識訊息,治療的方式,該是利用藥物維持某些他的自我(ego)功能,然后再透過心理治療整合他潛意識的訊息,將這些來自內在的聲音屏除于外,并無法讓他獲得長久性的康復,他所聽與所見,即使是非現實,仍然是他的真實感受,在不傷害的原則下,可以協助患者透過感受與對話,探索與整合失落的部份。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僅是精神分裂者,我們每個人均有失落的部份,值得我們探尋與整合。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