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的人生感悟
分類: 抒情散文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6-22
閱讀 :639
已經是第三次拿起筆寫這篇文章,盡管寫文章猶豫不決的情況時有發生,但這次遇到的問題較為特殊。主要是擔心寫出來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就會有自我炫耀的嫌疑,看后讓人生厭。不寫又感覺人生這種經歷和體驗會有不吐不快的遺憾。最后還是決定跟著感覺走。
2016?2017年,我相續有三篇散文參加全國性詩歌散文比賽獲獎:
1、2016年10月,散文《蘇州游記》榮獲第二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金獎;
2、2017年6月,紀實散文《珍惜當下的幸福時光》榮獲第四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
3、2017年10月,散文《難忘的元宵之夜》再次蟬聯第三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金獎。
通過這三次獲獎經歷,讓我切身體驗了人間的真情冷暖,豐富了我的生活經驗:在榮譽面前從容淡定,在是非判斷上處變不驚,在學習面前毫不懈怠。這種體驗其實是對我人生道路上的另一種歷練。
說句心里話,我的一生并不缺少故事,只不過有的情節發展出乎意料。我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當時父母都是教師,然而,生不逢時,童年適逢大饑荒,少年時又來了文化大革命,隨父母下放,在鄉鎮讀完了小學、中學。時局動蕩,根本沒有好好讀過幾年書。還時常飽受驚嚇。親眼看見北京下放來的女教師被學生綁在樹上,用剪刀剪去了所有的頭發。父親定為保皇派被紅衛兵五花大綁,施以酷刑,背負累累傷痛。高中畢業,在遠離父母的農村插隊落戶,干農活、上水庫、住寺廟、自起爐灶。嚴厲的家教,加上弟妹4個,生活拮據,從小我便落下瘦弱膽小、其貌不揚、孤僻萎縮等毛病。
這種卑微到塵埃的生存方式,并沒有給我以后的人生道路帶來背運。相反隨著“四人幫”的倒臺,祖國逐漸發展進步。我的學業、工作、婚姻、家庭、事業等卻如日中天。因為逆境磨煉了自己吃苦耐勞、受得了委屈,扛得住壓力的頑強意志,更懂得珍惜大好時光。也使我從小就養成了誠實待人、嚴謹做事的作風。當然一路走來,離不開貴人及朋友的引領和相助。大學我學的是美術教育專業,畢業后做了中學美術老師。
36年的美育生涯,在一個不被看好,曾經被斥之為小三門的學科內苦苦掙扎,堅守陣地,幾次放棄跳槽改行的機會,踏實創業終于在2000年率先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當時高級美術老師在全國也是鳳毛麟角。2008年先后被評為南昌市中小學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首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我坦然面對榮譽,不改初心,還是那樣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勤勉履職。退休前夕,恰逢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學教育集團組建,學校留用,委以重任,我也毫不動心,婉言謝絕。我想應該讓青年教師擔當重任,他們會比我干得更好。
退休后,移居上海,面對現實條件,我及時改弦更張,另辟蹊徑,克服各種困難,執著筆耕不止,在文字的海洋里劈波斬浪,游弋前行。不想無心插柳柳成蔭,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我在散文網發布了60余篇各類文章,其中就包括了前面三篇獲獎散文。小試牛刀就初見成效,這種意外的收獲讓我喜出望外。背后的付出和艱辛只有時光老人能夠看到。
當我第一次拿到獲獎喜報和頒獎邀請函時,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馬上把喜訊在各個微信群中通報。并即刻與家人商量赴京領獎和出席研討會等事宜。在得到親朋好友、同事同學一番恭喜祝賀的同時。也有善意的提醒和規勸。他們的意思是赴京領獎一定要慎重,交那么多錢不值得。更有人說“比賽為什么不公布獲獎名單,你知道她們發了多少金獎,也許有上千個。目的還不是為了圈錢”。
在改革開放初期,確實出現過不少部門利用評職稱、晉升看業績等政策需求,組織名目繁多的各類比賽評獎收費斂財,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我在職時,也收到過不少類似的通知和信函。人們對此類現象深惡痛絕,黨和國家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整改,人文環境大為改觀。面對這些善意的關懷盡管不都全信,但足以讓我從剛燃燒的熱情中回歸理性。
50年代過來的我,眼睛里容不得有沙子。我一方面在網上關注相關信息和動態,另一方面將自己的獲獎文章與同類文章做橫向比較,反復審視自己文章的長處和不足,并參照讀者閱讀點擊率,從而自信地得出認可評委的評獎結論。為此我寫了《獲獎感言》一文,詳盡闡述了我的創作過程和立意。自評到:“通過游覽欣賞江南園林、水鄉,在贊嘆美景的同時,歌頌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景點的設計和建設體現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揭示了上善若水、包容豁達的人文精神。由賞景而引發的感悟能借古論今、深刻自然,發人深省”。散文網發布后點擊率頗高。看來廣大讀者也認可了我的觀點。
因為沒有報名出席北京人民大會堂賓館現場領獎,自然對能否得到獲獎證書不抱希望。然而,去年11月大賽組委會寄發了榮譽證書。我拿到證書后百感交集。當看到第二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頒獎現場報道和視頻時發現:出席頒獎領獎的人并不多,小型的頒獎儀式熱烈隆重,獲獎作者身披大紅緞帶,手捧獎牌和證書,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自豪。可見濫發獎牌證書的說法有誤。
不少親朋好友、特別是同學得知我沒有赴京參加現場領獎時感到十分惋惜。說應該參加這個高端難得的頒獎儀式。我回答他們,家里離不開,同學們于是紛紛調侃,家務纏身不是問題,你以后通報一聲,我們一定上門幫忙。然而今年8月還是在北京,我再次缺席了第四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頒獎盛典。
第三屆“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我試著投了一篇散文《難忘的元宵之夜》。文章真實記錄了我2017年春節在上海小姨家過元宵節的感人場景。本以為我沒能繳費缺席上屆現場領獎,也沒能交錢入編獲獎詩歌散文集。組委會也許不會給我評獎,或者降低獎級應對了事。然而我又錯了,她們不但接納了,而且經專家學者組成的評委會初評、復評,我再次蟬聯金獎。
這次之所以能獲金獎,我以為《難忘的元宵之夜》契合了大賽主題精神,即歌頌中華,感恩父母、謳歌生命,贊美生活。細寫身邊生活小事。文章通過對大家庭元宵大團圓、綜藝活動,以小見大,折射出國民生活安逸富足、家庭和睦幸福、孝老愛幼、家族興旺發達的生活狀態。期間除了家宴、音樂節目、還有成語接龍、飛花令、工作實景小品表演等,高雅風趣、充滿書香之氣。從而升華了文章的精神內涵。
我的寫作秉承忠實于生活,現實性表現的風格特點,這是在全面分析了自己業余作者身份,生活圈子有限、文學底子薄、性格內向的個人條件后。揚長避短給自己定下的寫作基調。每一篇文章的寫作過程,都傾注了我的真情實感。
“《珍惜當下的幸福時光》繪的更似一軸長幅畫卷。青春年少,同窗學友,年逾花甲重逢聚會,作者將相會氛圍,細節,心境,意境刻畫得惟妙惟肖。校園草地,千年古樟,回憶與追溯,青絲與白發,傾訴與酒杯,擁抱與熱淚,歌聲與憂傷,感恩與呼喚……繪成的是一副穿越時空的歷史與現實相融之畫圖。濃墨重彩,奪人眼球。”這是江西省文學泰斗之一、詩人、文人書法家、編審,全國暢銷文學類刊物《微型小說選刊》原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李春林老師在我的散文集《幸福時光》序言中的一段話。
無所謂得不得獎,之所以熱衷參賽,是想證明自己的能量,找回自信。使退休生活充實,有精神寄托。我將把獲獎當成我新的起點,契而不舍,勇往直前!
國家有關部門及民間文化團體定期舉辦的文化藝術比賽,其用意是推動我國文化繁榮發展。以達到經濟和文化的同步發展,早日實現中國夢。這完全符合十九大關于推動文化大發展的精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沒給相關活動經費的情形下。大賽收費組織頒獎活動滿足了部分作者的精神需求,弘揚了正能量,只要合理合法,我看無可厚非。關鍵是要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希望在今后的相關活動中,注重作者及民眾的合理關切和質疑,進一步完善比賽規則。把好事辦得更好。
2017年11月25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