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錄:《南下廣東的蹉跎歲月》(四)
分類: 散文精選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11-13
閱讀 :759
(四)廣州打工紀
九十年代的廣州城,商業大潮日新月異,行行業業的競爭“異常”悲壯慘烈,市場上每天都會涌現出各類新型的行業,天天有店鋪開業,天天有店鋪結業。一家新店剛開張,同行業的新店就像雨后春筍似的遍地開花,有的新店剛剛開業,過上幾天再就找不到它了。特別是傳統的商業零售業與服務業更是遭受著嚴重沖擊,我曾經去一家新開業的飯館就餐,感覺有幾道菜品的味道不錯,多次向友人夸口,便相約一起去聚餐,結果十分尷尬。當大家從四面八方如約到達時,飯店已換了招牌,東家也變了模樣,飯店變成了酒吧。應了那句話:“酒樓、酒樓有走有留,天天有人來,天天有人走”。
XXX貨場商場,也融入在當時的經濟浪潮之中,商場正處在高速發展與擴張的階段,欲速在廣東省內各城市開設貨倉商場的連鎖零售店,搶占商業零售業的市場。
開拓商業零售業的市場,這差事我以前沒有干過,但我沒有挑揀工作的權利,每一次就業的機會,對我來說都是千載難逢的,為了生存,沒有選擇,只有去干,而且是不計付出,不計得失的去干,還要干好。按羅先生說的話:“你先要換換腦子,接受市場經濟思潮的教育了”。我跑遍了廣東的大大小小城市,從深圳到湛江,從臺山到潮汕,從九江大橋到虎門碼頭。所經歷的一切,如同一集集隨機拍攝的電視連續劇,沒有劇本,沒有編劇與導演,只有行色各異的演員,和變化無端的事態發生,“摸著石頭過河,過那條河,就喝那里的水,站在那座山頭,就唱哪里的山歌”。在這場經歷的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艱辛和在每次完成時所得到的快感,那都是難以言衷的:“我們所經歷一切,不是每次都可以能得到些什么的,但只要努力了,一定會有兩個結果,不是得到了,那就是學到了”。
商場的員工全是廣東人,都說廣東話,只有我一人別類,說普通話,加上文化教育、地域、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們交流與溝通起來十分困難,開始的時候,聽他們講話,就像在聽天書,一句也聽不懂,只是估摸著他們的說的意思,他們也很費力,用普通話回答我,都不知道怎么說為好,常為說一句話相互問來問去。我只好隨手拿著筆和本子,在我說不清的時候就寫出來,讓他們看。他們說不出的時候就請他們寫出來。沒有想到的是我們之間對文字語法的運用也有很大差異,用粵語口語寫出來的文字,翻來覆去的看。再看,我也是“蒙查查”。相互對話,有時很搞笑,有次,我說:“是騾子,是馬,拉出去溜溜”。羅生問我:“騾子是什么”我說:“馬和驢生出的騾子”。大家一臉疑惑都問我:“騾子又是什么?”“什么是溜溜?”我愣住了:“廣東沒有騾子,誰也都沒見過溜騾子。”
粵語,難講難懂也難學,許多北方人到廣州多年后也還是聽不懂也說不了。我曾向一位粵語教師請教其中的奧妙。他的說法是:“普通話是四聲語調發音,粵語則是多了三個半音是七聲語調發音,而且語言中包含了古漢語、閩南語、英語、日語、和其他的外來語種。是我們語言中表現力最強、最為豐富的一項語種,只有在能聽、能講粵語,和了解了其中的文化內涵后,才能領略到粵語豐富的表現力,達到輕重緩急、陰陽頓挫、委婉動聽的語言魅力”。我心想:“怪不得這是說鳥語了”.
那位總經理助理黃生每次見到我都顯得很不自然,手和腳來回地挪動著,不知道停放在哪里為好。我主動與他打招呼,他也是吱吱喂喂,手不住地去扶眼鏡,嘴里也不知在說些什么,好在,我們不做一類工作。每次相遇時,也就相互有禮貌的含蓄一番后,各自走人。
一日,羅生喊我到他辦公室去,推開門見黃生坐在那里,“來來,X生,坐、坐”。
羅生伸手點了一根煙,啊、啊地咳了幾聲,慢條斯理地說:“我有件事情一直不明白,所以,把你們兩個人找來問問”。我滿臉疑惑地看了看黃生,黃生用手扶了扶眼鏡,瞄了我一眼。羅生接著對我說“自從你來商場以后,黃生一直在我這講你的很多不是,而我每次問你時,你都在夸獎黃生,你們兩人都說說,這是怎么一回事?”我一下子張口結舌,不知該怎么說了。黃生突顯一臉尷尬,額頭、鼻梁上冒出顆顆汗滴,只見他摘下眼鏡用手絹不停地擦著。
和廣州當地的員工一起工作,開始的時候感覺有些累,時間長了,感到他們的思維方式非常的簡單和直接,一句話,就是市場經濟觀念的思維方式。他們都很現實,市場經濟,商業化程度的認識比較高,按他們的話就是:“打一份工,掙一份糧”,做自己份內的工作都很認真負責,自己做自己的事,從不去管和議論別人的事情。不喜歡聽說教與講大道理,和我這個在國企工作多年的北方人的價值觀與思維方式上有很多差異與沖突,因此上,常常鬧些“笑話”。
一次,我說到員工們要相互協助工作,和與企業同舟共濟的話題。一位員工問我:“各人打各人一份工,各人收各人的糧,怎么要去幫別人去做工,別人也不愿意呀。”一位老員工問我:“老板開他的店,收他的紅利,我打我的工,收我的糧,店開的旺不旺那是老板的事,我打工,做得好不好是我的事,有什么共濟不共濟的”。羅生聽說了:“沒錯呀,店開的旺不旺是老板的事,打工的就是要好好做工了”。一席話把我搞得哭笑不得。
一日,付生找我說:“黃生要辭職離開公司,請你、我一起吃午飯”。送送他也是人之常情。
黃生依舊帶著金絲眼鏡,燙過的發型時髦、講究,依舊是一身整齊、考究的進口黑色西裝,黑色領帶。腳上黑色尖頭皮鞋依舊油光錚亮,滿臉春風的他,想必一定是有了好的去處。
黃生曾說過他曾做過深圳一家酒店的大理,特地點了四葷四素經典粵菜,桌子上擺著四并“珠江”啤酒。
三杯“珠江”下肚,黃生話多了起來,像是換了一個人樣,手無論次地脫了外衣,解了領帶,眼鏡不住地往下滑。普通話里摻雜著廣州話,高一聲地一聲,一杯一杯地咽著“珠江”。我和付生對視了一下,這伙計不勝酒力,喝高了。只見他越來越激奮起來,面對著我,揮動著手,用廣州話不住地說著什么,我看看付生,一句也沒有聽懂,付生只是在笑,一句話也不說。只見黃生眼鏡一滑,掉落在地下,黃生彎身去拾,促溜一下,順著椅子邊滑進了餐桌底下,我和付生連忙起身去扶,黃生半閉著眼睛,嘴邊流著啤酒末,嘴里還在不停地嘟嘟囔囔,我問付生他在說什么?付生低頭仔細一聽,抬起頭,哈哈大笑。我又問付生?付生含笑不語。我倆把黃生扶到椅子上坐好后,付生小聲附在我的耳邊說:“你這個西北狼”。
羅生是個“夜貓子”白天在家里休息,太陽落山時才出來活動,傍晚時分才開著他那輛黑色“奔馳”停在商場前的廣場前,我忙了一天要下班了,他且精神抖擻地來了,先是要我陪著他一個樓層一個樓層地挨著在賣場里巡視一遍,然后就仔仔細細地開始敘說他在家里想了一天一夜的事情,一直說的口干舌燥,肚子有些餓了:“走,吃飯。”羅生吃飯很簡單和樸實,大多時間是點一份燒鵝飯,一碗羅宋湯、一杯紅茶。點完后,隨手把菜單遞給我:“喜歡吃什么,自己點了”。開始的時候不知道該點什么就對服務生說:“照樣也來一份了”。羅生要是話興未盡,喝完羅宋湯還會接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說下去,再點上一根煙,咳上幾聲,我心里想:“這下可完了,只有吃完宵夜,我才能下班回家了”。羅生文化雖說不高,但智商很高,早早的出道,做過不少生意,這次投資貨場商場還是第一次,他常去港澳,和海外歐美國家游玩和考察。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思想非常活躍,富有跳躍性思維,腦子不停地在轉,一會一個點子,每天都會有新的想法和計劃。而且每天說的都不一樣,正過來說,反過來講,有時候想法的很是離奇,把我說的云里霧里,心想:“可能嗎”。心里又一想,可能是我這個北方佬太落伍了吧。每當我覺得他的想法很好,贊賞時,羅生都會開心的大笑,說話的興致越發高漲,說到開心時:“走,去芳村吃宵夜了”。
商場庫房有位轉運工,潮汕人,生的高高大大,肥頭大耳。大家都叫他“肥佬”,干活時常挺個大肚子,光著上身,穿件大褲衩子,八字步下拖著一雙拖鞋,一晃一晃、不緊不慢地走來走去,很少見他說過話,可每次干活,確十分賣力,像一只水牛哼哧、哼哧地忙著自己的事情,別人有事喊他幫忙,再大的聲他也是聽不見,只是埋頭自己忙自己的。
一天,他來找我,說是要請幾天假,家里有要緊的事情需要回去處理。他的部門主管就是不同意,我問是什么要緊的事情,他嘰里咕嚕的潮汕話說的我一頭渾水。他急了,轉過身,八字步一路小跑,不一會,滿頭大汗地返回,遞給我一封公函,我一看,是份律師函,是他與其他兩位股東X千萬股權與資產分割的事宜。我抬起頭看著這位“肥佬”無語。他以為我看不明白函件,一邊用汗衫擦著頭上的汗,一邊繼續用我聽不懂的潮汕話不停地敘說著。
商場計劃在離廣州不遠的一個城市里,投建一家商業廣場,前期的準備工作,緊鑼密鼓中。
一天,從香港來了來了一位老者和一位二十來歲的靚仔,羅生說是商業廣場新入的大股東,讓我陪他們一起去項目地做一次市場調研。
老者姓歐,年過花甲,中等身材,精瘦干練。一身松軟的白色休閑裝,顯得十分精神、干練,頭頂上稀松的銀發梳理的整整齊齊,保養有方的面額上一雙眼睛瓊瓊有神,說話的聲音不高,總是微笑著輕輕地點著頭,舉止溫和爾雅,走起路來穩健有力,不緊不慢,就像一個守時的鐘擺。
那位靚仔是他的女婿,除了照顧老人的生活外,還是他的秘書。
新項目所在的城市三面青山環繞,一面是條彎彎曲曲的大江,天空上白云藍天、晴空萬里,江水清澈碧綠。一座嶄新的大橋直通市區,橋邊停泊著一艘裝修華麗的大船,是家豪華的水上餐廳。城市不大,人口也不太多,交通也不擁擠,沒有大型的工業區,空氣清晰、怡人,是一塊沒有開墾的處女地。
我們驅車剛到“美麗華”酒店,歐老對我說:“煩您去買一張這里城市的地圖”。
用過餐,少休片刻,歐老手指地圖一處,我們去這里看看。
驅車駛出城區,駛上了北邊青山的環山公路,連續駛過幾個彎道,路邊有一寬處,歐老示意停車。推門下車,向外走了幾步,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城市的全景,一進眼簾,歐老伸手接過靚仔遞過來的望眼鏡,靚仔忙打開地圖,歐老對著地圖上標示的地名,自左向右,自上而下地來回看了幾遍。把望眼鏡遞給我:“我們項目的所在地在哪里?”。
歐老早年下南洋,在港商界打拼多年,是一位歷經滄桑、具有豐富商業市場投資經驗的商人。這次做市場調研,是該項目投資的決策人。
歐老對項目地區的商業零售業、餐飲業、商貿市場、文化娛樂業不同商業類別做了分類,安排我們在不同的時間點,有選擇地去觀察和統計人流量,同時采集十余種日常消費品的市場價格,并對進行一周時間的統計結果進行分析與對比。
靚仔每天晚上都要單獨出去游玩,歐老總是笑著說:“年輕人嘛”。
連續一周的市場調研,歐老沒有多言,但已經胸有成竹了:“今晚我們一起去瀟灑一回,明早返程”。
晚餐是在“水上餐廳”二樓。三樓是間迪斯科舞廳。歐老一身運動裝,白色運動帽,白色運動鞋。談笑風生,動作敏捷,矯健的身影融入在歡樂的舞池之中。
再次驗證了圣人說的那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
有首歌里唱道:“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就在商場連鎖店新店連續開業,業務不斷發展的時候,廣州的商業市場的經濟形勢突然起了急劇變化,短短的幾個月里,國外的幾家大型商業集團登錄廣東。經過整合重組后內地大型商企也紛紛重新開業。大吃小、新替舊、傳統的商業模式將被淘汰,市場商業經營的格局即將面臨一場重新的洗牌。
附近又有幾家大型的商業企業連續開業,我們在規模、資金、價格、管理都處于劣勢的貨場商場已經無力再繼續掙扎的經營下去了。連鎖店與分店連續結業,總店也縮小到兩層賣場,員工也大量減員。
羅生的娘舅姓吳,原是保安部副經理,保安部精簡后,不設副經理職務,確定人員編制時我有些猶豫,仍舊確定了吳生擔任保安部副經理。羅生來電問我:“你安排吳生擔任保安部副經理的理由是什么?。
連續幾個月的收不支出,商場的資金鏈斷了,供貨商紛紛停止供貨。惡性的循環迫使商場已經無法正常經營下去了。在附近的一家停業的工廠租賃了一間大倉庫,一邊把剩余的商品轉移到倉庫里向供貨商退貨,一邊遣散其余員工,貨場商場破產停業了。
一天,百余名被遣散員工將倉庫團團圍住,勞動稽查、110、報社記者一起來了,不接受以雙倍商品額結算工資的方案。要商場當日就結算被遣散員工的工資,老板、和股東們幾個月都不見來了。幾個小伙沖進庫房把我推了出去。掀來掀去。一直僵持到天色將?\,大家還是不答應。最后由勞動稽查出具一個責令通知,限期十日后X月XX日用現金支付被遣散員工的工資,我簽字簽收。
當我從新項目地處理完善后事宜返回廣州時,倉庫里的剩余商品也所剩無幾了,欠發給我的薪金,折換成商品給我裝了兩大袋子。天色將晚,羅生開著他的車把我送去附近的公交車站,羅生一句話也不說,鐵青著臉,就像一位從前線敗下陣的將軍,一身的懊喪。到了公交車站,羅生下了車,握著我的手,啊啊地咳了幾聲,久久說不出話來,大街上花燈初起,遠遠看去,街道兩旁的霓虹燈光芒閃爍,十分耀眼,一派繁榮景象,羅生松開我的手感慨萬千:“廣州這么大,怎么沒有我羅XX的立腳之地”,向我揮了一下手:“再會”。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自己開扇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