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我常常關注于路邊稀落生長的野花,它們沒有斑斕的色彩還總是一副無欲無求的樣子,仿佛早已安心于那一方天地,只是肆意享受春日的風吟鳥唱,無暇思及自己的盛開與衰敗。有時又好似在恬淡的微笑,默默地為花壇中央的美花喝彩。
每次想到這里,我總會停下來,靜靜的端詳它一陣子,想它難道就不羨慕牡丹的雍容華貴,就不嫉妒玫瑰的美艷妖嬈,就不想被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因喜歡而將自己折在手里,細細觀賞,以體現自己的價值嗎?這樣“坐”在路邊為他人鼓掌,也未免太沒出息了些。
久久思索,又久久未得,我便將之置于一旁沒有再想。過了一段時間迷上了《論語》,總是聽于丹在百家講壇上對其的講解。她曾提到一個《論語·先進》篇里比較罕見完整的段落,名為“待坐”。記載的是孔子跟學生們一起暢談理想的一件事。有這樣四個學生:子路、冉有、公西華以及曾皙。他們都對老師講述了他們美好的理想。前三者的雖一個比一個謙遜,但說起來都可以稱之為“志向遠大”,而曾皙的則顯得十分平常。我以為孔子會欣喜于他弟子的“鴻鵠之志”并加以贊揚和推崇??沙龊跻饬系氖?/p>
孔子贊同的,且同樣為之向往的夢境,竟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淅,風乎舞雩,詠而歸。”不由的驚怔,那個孔圣人的夢想,竟是,如此之平凡。我想象了一下那個場景。到了暮春時節,穿上新做的春裝,在這個大地開化、萬物復蘇的季節,陪同幾個成年的朋友,再帶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沂水中,把自己洗滌的干干凈凈,然后到沂水旁邊的舞雩臺上,沐著春風,把自己融匯進去,與天地一起共同迎來一個蓬勃的時節,讓自己有一場心靈的儀式,之后結伴歌唱而歸。
這種生活閑適自在,也實在令人向往。好像看起來,做的這些都是日常小事,沒有什么舍己為人的無私心境,也沒有創立豐功偉業的壯志情懷。但是擁有這個理想的人,內心是完滿充盈的,他以自身人格的完善為前提,以萬物各得其所為理想。這時我忽然就又想起那一片片的野花來了,是不是它們的心境也是如此?
就像臺灣女作家劉繼榮的女兒說:“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在這條路上,奔波操勞的人太多了,為避于這種匆忙,只在路邊為他們鼓掌。自己自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至于是不是富貴榮華都無關緊要。
張九齡有詩云“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蘭逢春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都是源于它們草木的本心,并不是為了要博得美人欣賞而去折。
我忽然就懂了那束花,那句話,那個女孩。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請保持一顆自在心,去享受陽光溫和,歲月靜好。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