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優(yōu)美短文鑒賞學習網(wǎng)站!
社會關(guān)系
一
我的家族從總體上看解放前是一大群農(nóng)民,解放后又冒出一幫工人。社會關(guān)系很簡單,沒有太大的人物,既不是名門望族,也不是書香門第。但也不妨說一說,算是一個交代。
父親輩里我的七大爺算是一個人物,他只身闖濰坊并在一個單位里當書記。據(jù)說下放的時候他在列,也買好了務農(nóng)的工具。但后來沒有成行,不知是啥原因。不過幸虧沒有回老家務農(nóng),后來他官至濰坊地區(qū)某局局長。再后來就成了濰坊市的調(diào)研員。他算是我們家族中真正的政府官員,也是社會地位最高的人物。
我的親大爺大排行第八,據(jù)說他是極聰明又是怪心眼很多的那種。他先是跟著姑父學習木匠,后來進了濰柴。支邊那幾年先去了洛陽,后又去了貴州省貴陽市并在那里安家落戶至今也沒回來幾趟。但他作為父親的哥哥爺爺?shù)拈L子,爺爺特別喜歡。他在爺爺心中的地位無人可以取代。
父親是極聽話的那種。他先是學習打鐵,后來入了社又通過自學成了一名在單位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鉗工。父親又是一名練家子。他的師傅是濰坊“太祖功”大家。在我的印象里父親除了上班就是每周休息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再就是每天早早起床到公園練武。后來父親開始喜歡養(yǎng)花。我父親在單位里當過車間主任但不會玩政治,我父親練了一輩子武功卻沒有與人打過架,我父親每周去看望爺爺奶奶但在爺爺心中的地位始終比不上大爺,我父親喝酒從來沒有喝醉過,只有父親的花養(yǎng)的算是比較成功的在我看來。現(xiàn)在父親的腿痛得厲害,拄上拐了,可能與年輕練功時跺震腳有關(guān)。
大姑是爺爺?shù)拈L女,她嫁了一位木工技術(shù)很高的男人為婦。姑父最拿手的是木型技術(shù),至今在濰坊的木型界還有很多是他的徒弟。據(jù)說大姑與他結(jié)婚后就去了濰坊,租下地方就開始自己干,不到半年就掙下滿院子的木頭。當然,定家庭成份時,他就成了資本家。窮人把他的房子也分了。大姑有七個女兒一個兒子,據(jù)說兒子過百日時,整整一條街分長壽面吃,在當時也算是大場面。
爺爺是地道的農(nóng)民,奶奶卻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她是小腳,但在戰(zhàn)亂年代卻到青島跑過買賣。她跟我講過去青島販些洋火,回來后再重新包裝,最下面幾層要斜著裝。這樣才能多出來,掙了錢交給保長就不挨打。奶奶在舊時的大家族里也是受過氣的,分家后卻是極有志氣的。最得意的事是奶奶把自己的三個兒女都送進了城里做事情而沒有留在身邊方便自己,這是奶奶特別有遠見的證明。也是奶奶在晚年最自豪的事。奶奶還是與靈界關(guān)系較好的人物,奶奶吃齋念佛,燒香磕頭。沒有安坐卻是道中人物,特別是與濰坊的地方神仙老師傅和結(jié)巴二師傅交情很深,我還因此受過益。
二
從老家向北四五里地就是母親的家。母親從小就沒了親娘,是苦命孩子。但舅舅(我舅老爺)對媽媽很照顧,再大些時母親進城住她爺爺家。我母親非常能干(用我奶奶的話就是:滿眼里全是‘生活’)而且為他人想得多為自己想的少,因此母親無論在哪里都會受歡迎。母親曾抽過一次簽說:門前一棵棗,結(jié)的也不少,四下全分凈,有的還嫌少。雖然一人難稱百人心,但因幫母親的人很多,母親又是知恩圖報的人。因此。母親從來沒有因人嫌少而少給少干過。
母親的爺爺是一位很講究的人,眉清目秀個子不高,慢條斯理聲音寬定。我記得他時他已經(jīng)老了,但很是講排場。每天干干凈凈地喝小酒吃小菜,小盤小蝶小碗飯,饅頭拿手掰著吃,吃完漱口剔牙捋胡子。老姥爺早年在南門擺卦攤,專門測字。閑時就買些小玩意玩,據(jù)說有人知道他好這口經(jīng)常有人給他送玩意。老姥爺有很多藥書和卦書,聽說文化大革命時期,家里燒書做飯整半月。因此老姥爺算是一位文化人,只是最后幾年間他多了一個愛好,外出歸來時總是背回一大些有用的垃圾放在胡同里。還沒人敢提意見,誰動也不行。不久,就攢到街上了。但我認為老姥爺是早期的環(huán)保人士,垃圾分類,廢物利用。也可能是老姥爺不明白為何有如此多的垃圾,我想,當年老姥爺在南門為人測字時,街上是不會有垃圾的。
母親的父親我姥爺是一位很精明的人,他上過私塾,寫一手漂亮的小楷。他是一位很標準的軍人,(姥爺曾經(jīng)八字胡一順,雙眼一瞪,嘴角微微上翹,雙手抱握。雖然沒穿軍裝,卻很有國民黨軍官的樣子。他喝上酒好擺這樣的poss)姥爺闖江湖時參加了國民黨軍隊,最輝煌最自豪的職位是在師部里當過秘書。(因為有這段經(jīng)歷,前幾年被誤傳成曾經(jīng)給孫中山當秘書。更離奇的是說姥爺知道什么寶藏的所在地,也有不熟不識的人無辜接他去拿他當?shù)B(yǎng)著供著直到徹底明白后才送他回家。但我到現(xiàn)在也不明白為何姥爺敢去陌生人家好吃好喝地住半多月)但不久國民黨軍隊全國潰敗,在逃往臺灣的路上因為失足掉進海里被人救起時船開走了。姥爺經(jīng)常說差一點就成臺灣人了,再也無處可去的他只好投降共軍。共軍看他是個人才,可他卻瞧不起共匪,便拿了路費回家種地去了。(都說選擇決定命運,但命運不讓你選擇,有機會又有什么用)姥爺一失足成萬古恨了,他的這個決定不僅害了自己后半生,還害得我們填寫社會關(guān)系時要寫:姥爺,干偽兵二年。雖然后來翻了案平了反,但是晚了,一切都晚了。有一段時期姥爺在河灘的書畫市場靠賣字為生,而且為了證明一下自己,他還參加了一個兒童書法大賽,也有獲獎證書并高高掛在家里的墻上。母親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據(jù)說姥爺是極重男輕女的人,看不起女兒又很心痛兒子但后來卻是沾女兒的光多一些。
老姥爺有三個兒子。姥爺和二姥爺是老姥爺認為的人才,據(jù)說二姥爺也是進過警察局跨過盒子槍的人物。三姥爺自幼因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大的本事,老姥爺安排他學了一門做鞋的手藝。但讓老姥爺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晚年是跟著三姥爺度過的。而且三姥爺是兄弟三人中最享福的人,這大概其能從一個角度說明人生命運的公平性。
相關(guān)專題:社會 關(guān)系 自傳 博客
下一篇:你若決定燦爛,倒影也必定會美得讓人驚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單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