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掇葉集
1、竹下品茶,微風穿林。但見茶煙幽幽,但聽天風吹笛。
[評1]一碗青茶,一片綠竹,一陣微風,本來是人生中再易得不過之事,但在當今浮躁的世界里,竟成了一種奢侈。唐代盧仝有詩: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膚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喝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難道說的僅僅是喝茶嗎?
[評2]現在的城市,無論在天南還是地北,到處都有茶樓和茶館。按理說,這里應該是個清靜之所,是拋卻煩惱和欲望的地方,可事實卻是邊喝著茶,邊談論著利益的紛爭,訴說著人情世故。茶,已經失去應有的“品位”了。
2、春到游園,秋來觀山。
[評1]春天之景,于一園中之一斑可見春之全貌。滿園爭艷,香陣撲鼻,蜂逐蝶浪,春色濃縮在小小園林里,如醇醇濃酒,令人醉倒。
秋天之景,非入山林不可見秋景的不同層次和色彩,那種別有的厚重、曠遠、清朗、寧靜和玄淡,人入其中,自覺濁氣滌去,清氣徐來。王曦之曰:“從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顧愷之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
[評2]此句之眼在于“游”和“觀”。即觀山游心。君不見,“五一節”、“國慶節”長假,各個名勝景點,車水馬龍,眼里全是人,心中之景又從何而生呢?
3、春夜不必飲酒,春色已然醉人;夏夜不必泛舟,蟲鳴自有清聲。秋夜不必品茶,茶煙空添新愁;冬夜不必課書,圍爐野聞趣事。
[評1]春色如醉人,飲酒已成多余;泛舟如為求涼,寧靜的夏夜,蟲鳴也有同工之妙;秋夜蕭瑟,茶煙幽幽,悲不勝收;“紅泥小火爐,綠蟻新醅酒”,冬夜紅爐,好友夜談,話語也能驅寒,不必定是紅袖添香。
[評2]古人云:心中無丘壑,造作也枉然。心中有景,處處皆景;意中有情,滿目皆情。可見作者所要追求的是情感的愉悅,一種適度的美麗。
4、對肝膽友宜飲烈酒,說意氣事,以豪入酒;對儒雅友宜飲黃酒,說史談經,以妙入酒;對紅顏友宜飲紅酒,說才子佳人事,以韻入酒。
[評1]做不同的事,對不同的朋友,才現出情趣。所謂雅,正是對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因為“合適”并不容易,所以“高雅”才被人們向往。“雅”是歷練的結果,不僅僅是知識的歷練,更是從知識里提煉出來的“真情”。因此,這種知識并不完全在書本里,更在友人的“氣場”里,讀書是在讀人,讀人更是讀書。人有性情,物同樣有性情,兩種性情達到了統一,就是“合適”。
[評2]人之性情如酒,有濃有淡,所以飲酒可以彰顯人的性情。
5、春夜宜苦讀,《金剛》①、《指月》②,以消情思縷縷;夏夜宜閑讀,小品、軼事,以滌暑氣陣陣;秋夜宜快讀,武俠、傳奇,以抵蕭瑟襲襲;冬夜宜豪讀,斗酒《史記》,以抒胸中寂寂。
[注]①《金剛》即佛教經書《金剛經》;
②《指月》即《指月錄》,記錄禪宗公案的一部作品。
[評1]《金剛》使人靜,小品使人爽,武俠使人豪。讀書讀到此處,也是一大快事。
[評2]讀書不在結果,而是在字里行間發現有人和自己有心的默契,所以說讀書可以“快慰人生”。
6、《大學》,大人之學,取其大;《中庸》,無過不及,取其正;《論語》,微言大義,取其德;《孟子》,推仁崇義,取其氣。
[評1]欲要內正外圓,不可不讀書、經。欲讀書、經,不可不知其大要。而欲有所得,非得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磨練。當下刮起了一股中國文化風,雖說是件好事,但也不能不令人擔憂,風來了,很快又會過去,而文化的傳承卻不能從飄飄蕩蕩來,又飄飄蕩蕩去。我們需要的不是飄蕩,我們需要的是駐留。
[評2]儒家經典的主旨在于正心,心正則身正。人作為群體動物,作為社會性的群體,不能沒有規則。而儒家的經典說的就是這種規則。
7、讀盡人間好書,不妨做一書蟲;看盡世間山水,哪怕是在夢里。
[評1]真讀書人也!去其功利,才見真情。讀盡好書的書蟲不一定對社會有什么貢獻,但起碼沒什么危害;山水雖然不能踏遍,但已經說明了仁智之心。
[評2]“朱門酒肉”只能香口,書卷墨跡卻能香心。
8、春愁忍別,秋愁盼歸。
[評1]時有春夏秋冬,人有喜怒哀樂,春愁,秋愁,天時自與人情相合,人情亦與天時相配。詩詞本來就是抒發情感的載體,托物言情,以情喻物。因此,詩詞里常有春折柳,秋依樓,勞人思婦,寫不完的春與秋。
孤猿啼霜雁徘徊,聞之一聲苦哀哉。
四海為家星作伴,五湖漂泊云中來。
兩行青淚頻偷滴,一片愁眉鎖不開。
蕭條但隨殘陽去,相逢惟有酒開懷。
[評2]“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詩人一夜未眠,卻看到了“曉風殘月”。酒如果不能銷愁,可以借于詩詞。
9、機心不可多,清氣不可少。
[評1]人生苦短,追求快樂才是真正的目的。以真心面對一切,以真氣充斥體身,爾虞我詐,算盡機關,徒生苦惱,不如坦坦蕩蕩。《紅樓夢》里說: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俗語里也有:聰明反被聰明誤。人有的時候真的不能太“聰明”。
[評2]“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兒童時的天真,長大了了無蹤影,不能不說是人生的悲哀。
10、苦辣酸甜,才是人生之味;經史子集,終曉讀書之妙。
[評1]驅利避害是人固有的特征,但刻意的驅避,卻會失去生活中更多的經歷,即使這種經歷是苦,是辣,過后,都會成為人們淡然一笑的話題,都將化成厚實的人生。因為人生的營養都在這不同的味道里,即使有的味道不能全然能被我們接受。讀書也一樣,過于偏好,同樣不利于對自己的培養。詩詞歌賦等傾向于感性的,更容易使人動情,偏處在于人太感性,往往狹隘;長于說理的書籍,使人更具有邏輯和冷靜,但又會流入固執。所以說,讀書之妙在于全。
[評2]生命本來卑微,生老病死都是一樣的循環,但在這個循環里,卻各有各的味道。
11、佛家在無情界里說有情;儒家在虛假世中論真誠。
[評1]佛只說空,不說虛無,所以佛才是大有情。趙樸初說:愿天下有情終成菩提眷屬。有情人豈可與無情,虛無為伍?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儒家肩負修齊治平大任,欲匡亂世于清明。舍我其誰?
我們習慣于把各種不同的學派分成什么儒家,佛家。其實他們都是拯救者,太拘泥于派別,會讓我們把他們的作用看狹隘。
[評2]“看破紅塵”與“身陷世俗”,走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軌跡。但在高處,卻可以交融。
12、吳剛若無恨,何必玉斧斫金桂;嫦娥應有情,常將明月掛疏枝。
[評1]以月寄相思,以月傳衷情,于是,月也有了人性。那種起于心地的美好,也有高高掛起的時刻。“滄海月明珠有淚”,多少柔腸百斷的故事都發生在月下。“江上何人初見月,江月何時初照人?”多少多情而深刻的追問與月相隨。
[評2]都是月亮惹的禍。
13、月不醉酒也有韻,人雖相守卻無心。
[評1]人心最難測,不惟其隔著肚皮。人心一旦和利益相隨,真情便漸漸遠去:“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評2]人最終成為了世界的主宰,都是靠玩心眼玩出來的啊!可怕!
14、三寸金蓮①,難得君王到白頭;一錦回文②,卻將浪子論生死。
[注]①出自李煜“步步生金蓮”。
②出自蘇若蘭。蘇為前秦將軍竇滔夫人,后竇滔另有新歡,若蘭書寫回文詩于錦上,寄與竇濤,竇滔讀后深有悔意,夫妻恩愛如初。
[評1]以色事人,則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不如以德,不如以才。《資治通鑒•漢紀》載:漢明帝時馬皇后(馬援之女)“后既正位宮闈,愈自謙肅,好讀書……未嘗以家私干政事。帝由是寵敬,始終無衰焉。”
明代朱元璋時期馬皇后也是一位令后宮朝臣敬仰的皇后,把她與唐代長孫皇后相比。
[評2]最容易發生,卻又最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是紅塵中的“情和愛”。有的人“性而上”,有的人“情而上”,所以叫:性情。
15、秋清山色遠,月明人影瘦,葉黃樹紅蕭瑟酒,又憶燕子樓。
[評1]古人造字,別有寓意,“愁”,不正是秋天的心嗎!一片蕭瑟景,幾多離人愁。“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多少說不完的感慨,多少說不出的憂傷,都在這秋心里。
[評2]“別”,送去的是祝福和平安,留下的是時時的寂寞和孤獨。
16、蒼天無情,廣寒宮①里閉佳人;御溝②有意,寂寞宮花傳消息。
[注]①即月宮。
②皇宮內外相連的一條小河。傳說唐代詩人顧況有一次見到溝中漂出桐葉,葉上有詩,“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表達了深居宮中的宮女的愁緒。顧況也以同樣的方式和詩,安慰這為不知名的宮女。此事傳為佳話。
[評1]宮宇可鎖身,用什么鎖心?最無可奈何者,莫過于情字。
[評2]“情”,有時可以讓人開懷。但更多的是難以承受的深刻。
17、孟子不可及,因其才高;李白不可及,因其靈動;少陵不可及,因其苦深;若士不可及,因其情至;莊子不可及,因其高逸。然其書不可不讀,讀《孟子》以養氣;讀《太白》以知狂;讀《少陵》以歷心;讀《還魂》①以動情;讀《南華》②以揚清。
[注]①即湯顯祖作品《牡丹亭》,又稱《還魂記》。
②即《莊子》,又稱《南華經》。
[評1]行萬里路,須用心走;讀萬卷書,須用心讀。心要正,眼要高,才能提高自己。
[評2]高山仰止,說的就是這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都在這些作品里,我們一再聲稱要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怎能離開這些呢?
18、讀史不可不讀經,讀經不可不讀史。史離經則野,經離史則空。論史須以經為繩,論經須以史為據。
[評1]不僅想到孔子的“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之語。無根據之經,必然顯得輕狂,無準則之史,必然顯得粗野。
[評2]想到另一個問題,即史書記載的真偽性。歷史出于對當下統治的考慮,必然對歷史事實有不客觀,不公正的描述和評價的現象。對己有利的褒揚的就多,對己不利的貶斥的就多,甚至歪曲。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說的就是這個問題。正因為如此,我們很難了解到真正的歷史了,我們能了解的都是過濾了的或是篡改了的歷史,其實已經不是歷史了。
19、可敬,從德中來;可愛,從性中來。故君子正德養性。
[評]毛澤東說要做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20、人生之不幸莫過于情非所愿:謝道蘊①不幸而嫁凝之②;李易安不幸而夫婿早逝;朱淑真不幸而抱香枝頭;蔡文姬不幸而三改其節;楊玉環不幸而魂歸馬嵬;陳阿嬌③不幸而獨閉長門。
人生亦有精誠,終成連理:西子有幸而一葉扁舟;文君④有幸而酤酒當壚;孟光⑤有幸而舉案齊眉;若蘭有幸而回錦傳情。
[注]①東晉名士謝安侄女,頗有才華。
②即王凝之,王羲之之子,與其兄弟相比,其才華平平。后死于孫恩叛亂。
③即漢武帝皇后陳阿嬌,后失寵被幽閉長門。
④即卓文君,文君新寡,而遇司馬相如。
⑤陜西孟光,相貌平平,然舉止大有風范,后嫁于梁鴻,“舉案齊眉,相敬如賓”。
[評1]人生幸與不幸,雖說由天,豈不由人事哉?
[評2]“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久”啊,但我們仍然愿意活著,因為還有那十之一、二的如意。
相關專題:人生
下一篇:漢字拆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智性思索,情竇初開【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