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要管好帶好“一家人”
??從范仲淹清廉家風說開去
《宋史》記載,范仲淹年少時就很有大志,前往應天府學習時,異常用功且很能吃苦。他晝夜不停地刻苦學習,冬天讀書十分疲乏時,就用冷水澆臉;有時沒東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卻從不叫苦。后來為官,范仲淹也秉持了這種勤廉簡樸、甘于清貧的優秀品質,且胸懷天下,愛民敬民。
范仲淹性情剛烈,但外表溫和,本性十分孝敬,其母在世時,家境正處貧困。后來,范仲淹雖然做了大官,若不是家中來客,也決不大吃大喝。妻兒的衣服和飯食,僅僅只夠自己充饑、御寒。同時,他“泛愛樂善”“為政尚忠厚,所致有恩”,也因此深受百姓愛戴。他去世時,四方聞者,皆為嘆息,甚至“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
范氏家風,對于后人影響深刻,塑造了范仲淹兒子為人為官的優秀品質。兒子范純仁年少時學習也不分白天黑夜,有時因學習到深夜,油燈的煙霧把帳頂都熏成了像墨水一樣的顏色。范純仁性情平易寬簡,不以聲色強加于人;正義所在,則挺拔特立,一點也不屈從;后官至宰相,一生秉持“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的德行操守。史書評價范純仁“位過其父,而幾有父風”。除了范純仁,范家子女都深受父輩風范影響,范仲淹曾評說“純仁得其忠,純禮得其靜,純粹得其略”。
范仲淹的精神品質和優秀家風,在其子范純仁等人身上得到了生動體現。范氏子孫繁衍千年,依然秉持先人所開創的家風。可以說,父母是子女的人生第一導師,也是最好的一本教科書。這對于當代的領導干部也有重要借鑒意義,管好子女親屬和身邊人,嚴管才是厚愛,并且還要以身作則,用真實行動引領教育子女。
家風的力量總能穿越時光,發揮出令人驚嘆的道德引導力和約束力。家風家訓家規,或刻于石碑之上,或鐫于牌匾楹聯,或傳唱詩詞之中,其影響力早已超越有形,于無形無聲處指引著子孫后輩向優秀先輩看齊。
聯系到我們自己,父輩們善良正直識大體的品質,雖然在完善我們自己人生之路進程中時有閃光,但毋庸諱言,在今天這樣復雜的社會環境和不良風氣有時盛行的背景下,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我們在“立家規”、“正家風”問題上往往有所放松,甚至有時公私不分也覺得無所謂,而在有些問題上又不以為然,一些模糊認識漸漸占了上風,許多事情對照“八項規定”確實屬于存在問題。
所以我們在深惡痛絕黨風和社會風氣不正的時候,更要反思自己、反思做人、反思“家風”:我們做的如何?是不是不如以前那么嚴了?有沒有“別人可以,我為何不可以”的想法啊?“大領導都這樣了,自己算不上什么”。要通過專題學習,切實端正態度,提高認識,一定要看到,家風背后體現的正是作風、黨風,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只是私事,而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風向標,我們總能從中找到素質、境界的直接表達,甚至找到靈魂深處的影子,人們從中可以感受到黨的力量和民族的希望。
其實,良好家風也是我們個人干好工作的動力之一,猶如駛進港灣的船只,需要經常修理、定期休整,而不是添亂。樹立良好家風,就像樹立良好黨風、作風一樣,貴在經常、日常,也像居家過日子一樣,要經常打掃整理,才能干干凈凈過日子,平平安安度人生,一旦家風偏離方向、失去正道,那么什么事都可能發生。所以,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要管好、帶好“一家人”。
相關專題:家人 領導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