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中的編劇
戴忠鈺
電視劇的產(chǎn)生、發(fā)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無限的審美情趣,其他樣式的文學較之遜色了。編劇導演和演員也就成為人們注目的人物。各類影視劇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地發(fā)展起來,給電視劇園地帶來蓬勃的生機。
筆者曾試電視劇創(chuàng)作,亦有根據(jù)自己在雜志上發(fā)表的小說《辭職》改編成同名電視劇,由我編導制作完成。2012年元旦電視臺播出,該劇曾經(jīng)獲得省市兩級的一等獎和二等獎,加入陜西省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此間,漸和電視劇編劇接觸多了,諸多編劇認為自己是處在“夾縫之中”。所謂“夾縫”,乃是兩層之間,即一邊是政府要求,一邊是民眾愛好。因為官方要求和民眾愛好不一定能統(tǒng)一和諧。
劇作家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政府要求反映“主旋律”,要求編劇站在時代的高度去表現(xiàn)生活,說白了就是文學不能脫離政治,也就象當年列寧把文學稱之為“黨的文學”。文學在革命事業(yè)中起“鏍絲釘”作用。這種要求在理論和實踐中時不時和高爾基說的“文學就是人學”觀點相悖亦。如果站在政治的角度去圖解政治,文學的廣義和內(nèi)涵就失去了。簡言之,這樣的文學作品就會失去生命,在讀者或觀眾心目中只能是過眼煙云而已。
可是把電視劇納入“純文學”軌道也是行不通的。文學是人學,所謂人學無非包含人性、人情、人的欲念等。當今社會有一個似乎被人們忽略了的現(xiàn)象就是“感官厭倦”。伴隨經(jīng)濟發(fā)展,精神、物質的日益繁榮,該吃的吃了,該玩的玩了,下來干什么呢?尋求刺激。這種刺激內(nèi)涵不一,一種苛求新的真善美的發(fā)現(xiàn)和探索。還有情感劇類的電視劇的佳作,為傳播積極健康的正能量,發(fā)揮了有力的作用。例如,最近出現(xiàn)一些反腐題材的電視劇頗受歡迎,看后令人情緒亢奮激揚,這是一種有積極意義的刺激。其二,同時給一些低級庸俗的編劇帶來市場,形成所謂“商品屬性”。 為了“商品屬性”違背有關政策法規(guī)和道德標準,失去做人的底線。正是一大批黃毒泛濫,滋生了種種不良的思想。在這種精神污染下,曾經(jīng)有多少人甚至深陷囹圄,或死于非命,給家庭和社會不良影響。正象我省已故著名評論家王愚先生在《炎黃文化報》2001年第十四期中所說:“眼盯臍下三寸,男的全屬陽瘺,女的性感十足,淫詞蝶語,曳透春光,才算現(xiàn)代,才算超前。”先生瘳瘳數(shù)語,把文壇(包括電視劇)這種丑惡表達得淋漓盡致。這種丑惡的出現(xiàn),委實是中國電視劇的一大悲哀!此類東西,黨和政府出面干涉也是理所當然。
所謂“夾縫”中的編劇,如何才能有一個寬松地生存空間呢?筆者愚見,編劇對政治范疇中的一切理論和實踐,要深入生活,觀察體驗,捕捉那些生活中閃光的亮點。對創(chuàng)作而言這些“亮點”,含金量最高。我很贊同著名導演謝晉的觀點:“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同時也應該是一個思想家。”所謂思想家就是有正確科學理論指導,理論上是非不清,勢必影響創(chuàng)作實踐。這是其一。
其二,提高把握駕馭生活的能力,抓住本質性的東西。“藝術的生命在于真實。”這是包括電視劇在內(nèi)的一切藝術的本質。對藝術字有而言,生活中的本質應該是真善美。一切文學作品離不開虛構,這種虛構的前提是忠于生活(即真善美的生活現(xiàn)象)。努力使自己的作品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應當是所有編劇的追求。
我們的編劇只有這樣才不會有“夾縫”中生存的緊迫感,就會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
作者簡介:代忠鈺 筆名: 戴忠鈺 冰雪 藍溪 中共黨員 陜西省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 西安影視評論學會理事 西安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
電話:15991169041 :1182025739微信:WIF486253
相關專題:電視劇 文學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