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湖北】趙煥明|故鄉的年味
文|趙煥明
時光如水,歲月如風。一眨眼,不知不覺年關又近眼前。每逢過年,坐落在金鑲園山脈的老家,鄰里之間的那種濃濃的鄉親鄉情,那帶著鄉風鄉俗色彩的年味,像一壇塵封多年的老酒,常常在我的記憶里飄香。
我是土生土長的鄉下孩子,對農村的一些生活習俗還是是比較了解的,特別是對家鄉人怎樣過年的印象尤為深刻。小時候,我跟村子里其他童年伙伴一樣,總扳著手指頭盼望著過年。每年到了臘月二十前后,家家戶戶就開始“忙年”了,掃揚塵的掃揚塵,打豆腐的打豆腐,殺年豬的殺年豬,寫春聯的寫春聯,辦年貨的辦年貨......個個精神飽滿,忙得不也樂呼!
記得那時候,每當父母置辦年貨時,我都要尾隨著一起去。二里外的孟家鋪小集市,每到年關將近,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屁顛屁顛的我跟在父母的后面,走到賣棉花糖的攤位前就嚷著要買棉花糖,走到賣甩炮的攤位前就嚷著要買甩炮......不僅如此,父母還會給我買鞋、襪、帽子和衣裳,讓我從頭到腳煥然一新。我換下來的半舊不新的衣服,總是給了弟弟接著穿。但那時我哪里懂得生活的艱苦,哪里懂得父母的辛勞,哪里知道父母平時的省吃儉用,將一分錢頒著兩半花。只曉得趕集回家,把自己心中的那份歡喜全投入到了那一蹦一跳里,顯擺在童年伙伴面前的那份自豪中。
掃揚塵也是老家為了過一個好年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每逢臘月二十三,母親起個特早,做好早餐讓全家人吃飽后,她就開始忙于打掃揚塵了。所謂打掃揚塵就是用竹竿子接得長長的一把新掃帚,把院子里里外外全面、徹底的清理一遍。母親全副武裝,頭戴草帽,胸系圍裙,手拿掃帚,一間一間地、一個角落一個角落地,從上到下,從里到外,把家干干凈凈地打掃一遍。被母親打掃過的“家”更光明磊落了,更使人舒服了,雖然簡陋的房舍,冬陽投入進來,卻給年味增添了亮度和暖意!
一旦“家”被母親打掃干凈后,就開始準備印年粑了。印年粑是很有講究的,加工回來的粘米粉一定要兌上適量的糯米粉,糯米粉兌多了,印出的年粑會太軟,糯米粉如果兌得太少,印出的年粑又會太硬。另外揉粉也很有門道,將用溫開水做的粑芡調好之后,揉粉時一定要揉到粉團不沾手、不沾缸缽為止,只有這樣,印出來的年粑才有筋道,很多時候都是母親自己親自揉粉團。當印年粑一切工作準備就緒,母親就開始給大家分配工作,揉粉的揉粉,印粑的印粑,蒸粑的蒸粑,大家高高興興的就忙開了。我們小孩兒幾個把手洗干凈,自然也夾在這種快樂的氛圍之中。由于我們的技術不過硬,常常印出來的年粑不合格,常常要反功,但我們還是樂此不疲。
當年貨準備得差不多了,老家的人就著手準備過年最為隆重的一件事----那就是殺年豬。殺年豬我們家鄉的人為了討一個好兆頭,通常不叫殺年豬,而叫“福年豬”。那時候,故鄉人幾乎家家養了一頭大肥豬。為了使過年能吃到新鮮肉,年豬不宜“福”得太早,一般到了臘月二十五、六,各家各戶爭先恐后的開始“福年豬”了,有的叫上屠夫來家里“福豬”,屠夫就挑著“福豬”專用的超大木盆和工具,高高興興地來到主人家里;有的叫不上屠夫的,就在鄰居里找一個稍微有點技藝的健壯“刀手”,幾個勞力一圍就把一頭三幾百斤的大肥豬搞定。當然,無論是請屠夫的人家,還是叫“刀手”的人家,都要給幾斤豬肉作為工錢來報答別人,多的四五斤,少的則兩三斤。或多或少,鄉里鄉親的一概隨心,淳樸的民風鄉俗,大家你情我義,和諧友好,其樂融融。
下一篇:【專欄作家】邱紅天|錯 過(吉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專欄作家】許艷杰|瘋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