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河南】孫保明|鄉村篾匠
文|孫保明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在廣大鄉村,農民們的衣食住行,幾乎都離不開竹篾制品的影子:籮筐、蒸籠、簸箕、竹床、竹椅、涼席、背篼、雞罩、竹篩……如此種種,舉不勝舉。由于這些竹篾制品美觀輕巧、結實耐用,是每家每戶日常中的必備品,極大地方便了農民們的生活。因此,篾匠行業十分紅火,篾匠師傅也很吃香,是鄉村不可缺少的手藝人。
鄉村篾匠幾乎都不是專職的,他們的身份是農民,平時侍弄自己的莊稼活兒,在農閑時才走村串巷,去給人家編制篾器。主家管飯,好酒好肉一日三餐。給的報酬也沒有一定之規,有的是互換工時,有的是給現金,有時甚至是白幫忙不要報酬。然而,這些經常與竹子打交道的鄉村匠人,不僅手藝精湛,性格與人品也像生長在房前屋后的竹子一樣:樸實平凡、謙虛謹慎、堅韌耐勞,德行高尚。給別人做起活來總是比為自己做還要一絲不茍。
在我故鄉的村子里,就有一位名叫田喜財的七十多歲老人,他年輕的時候就是當地有名的篾匠。聽他說,過去的鄉村雖然貧窮,但河邊溝坡、房前屋后,哪家都會有幾叢竹子。農閑時節,他會像大多數鄉村篾匠一樣,背個小背簍,里面裝著刀、鋸、鑿、鉆等工具,走村串巷四處游逛,為的是掙點兒閑錢養家糊口。逢人多的地方就稍停片刻,亮開嗓子拖長音調吼上一聲:“打竹椅嘞編籮筐……”聲音渾厚而悠長,很有穿透力。要做東西的人家聽到吼聲就趕忙過來招呼:“師傅,請來一下!”只要有人喊他做活兒,他就感到莫大幸福。吃好吃孬他不論;工錢多少他不爭;放下背簍就打算干活兒?! ∷S主人進屋坐下,接過主人敬的大碗茶或一包葉子煙,一邊喝茶或一邊裹煙一邊詢問要做啥、做多大、多少等問題,心里默默計算著用料數量。一碗茶喝完或一袋煙抽完,情況也就了解清楚了,便站起身隨主人到竹林里砍竹子。他右手握一把長鑿,對準選中的竹子根部,左手舉榔頭敲擊鑿把,把竹子使勁鑿來,去枝,下料,打捆,然后扛回院里,坐在板凳上剖竹劃篾條。
在鄉村,熟練的篾匠在編制竹器過程中,都會有自己的一套基本功: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鎖等各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每一步都有講究,環環相扣,樣樣通曉,件件扎實?! ?/p>
破竹劈篾,是篾匠的絕技。一般在竹的根部那端先剖開一個十字型,然后把剖開處放進一個固定的卡子,雙手握住竹子往前推,隨著噼噼啪啪的脆響,一根長長的圓竹便被均勻地剖成四塊。接下來,篾匠按所編物件的不同需求把竹塊劃成片,解成條,派成絲。那剖出來的篾片,要厚薄一致,寬窄相當;那條,要粗細均勻,青黃分明;那絲,要圓潤光滑,狀如粉條。用這樣精致的材料編出的器具才會既美觀又耐用。而這些活兒的精細,全憑手指的感悟與把握,要經過許多年磨煉才能達到又精又熟的程度。 如今,在篾匠田喜財老人簡陋的家里,一條長凳上還擺放著篾刀、小鋸、鑿子、剪子、鉗子等工具,各有其用,把手處都磨得光滑锃亮。說到興致處,他隨手抽過身邊的一根毛竹,另一只手握刀,一刀下去毛竹的底端便被劈開了一道口子,這時,他再把劈刀夾在竹縫口順勢下推,竹節就隨刀而開,對剖再對剖。動作嫻熟,一根偌長的竹子一會兒就剖成粗細均勻的竹片了。站在一旁的我,看得眼花繚亂。在篾匠行當中,功夫全在剖篾上,把篾片剖成篾條,一般篾匠能開五六層,而在田喜財這樣的名匠手中,一條篾片能剖開十層篾條,每一片都如紙片樣輕薄,細膩柔軟。編織時,柔軟的篾條乖巧聽話,在他粗糙的手指間縱橫交織,上下翻飛,像蝴蝶在花叢中曼舞;像魚兒在水草里穿行;像春燕在柳枝間掠過……而老人專心致志,一絲不茍,仿佛暫時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下一篇:女兒帶我們去旅游(江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退而不休再起航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