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想、說、做
分類: 短文短篇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9-07
閱讀 :1179
論想、說、做
照人類的天性和社會屬性,我們是想的最多,說的不少,做的不夠。因為思想最容易沖破牢籠,不像說和做那樣受些約束有些忌諱。所以,想、說、做這三者之間往往不配套,不是我們不說不做,也不是我們連想也不敢想,而是有限制在那兒,還有些誤導誤讀在那兒。我們通常的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往往帶有貶義或嘆息的意味,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有些事情,可以想但不可以說;有些事情,可以說但不可以做;又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說。比如,當聯合國秘書長,比如,娶個明星做老婆;你只能想,你要一說出來,人家準拿你當神經病!比如,孩子調皮搗蛋,你生氣說:“再鬧,我打死你!”你也就說說嘴罷了,你敢,你舍得打死?比如,“兒子總是自己的好,老婆總是人家的好”這一久在民間流傳的俗語,說兒子是自己的好,我不假思索就可以確認,可要說老婆是人家的好,我??我??還有許多人模狗樣的娶了老婆的男人可不敢說,尤其是當著自家太太的面,可不敢。好嘛,為了圖一時口舌之快,挨上老婆倆嘴巴,犯不上。不過,這民間俗語多少反映了人類??男性人類的喜新厭舊的天性,這也就不是哪個人品質不好了,天性??天命不可違呀!要說呢,這句民間俗語也沒有與時俱進??人家大款哪像咱們這般沒做為?人家是“兒子越多越好,小三兒看誰家更的好。”多灑脫!這方面,大家可以盡情的想,可就是不能說,不能做,因為怕老婆,同時,更主要的是,沒那個執行力。有些事,是只能做不能說。比如,你出差給公司辦事,坐火車花了69元,回來報銷時,你撕了火車票,換上一張面值128元的長途客車票,告訴經理,我是坐大巴回來的,沒買上火車票。你就這么做,別說。經理坐在哪兒,拿著支筆,低著頭,審看著票,給你批:準報。拿到財務出納那里,她敲打計算器復合一遍,照數遞給你錢。其實,大家彼此心里跟明鏡似地,就是沒人說破!
想、說、做,不僅自己跟自己有不配套的時候,別人和自己也是,甚至不配套的時候更多。有一回,那還是在手機還不發達,尋呼BB機時興的時代,我們單位參加一次行業會展,原打算展兩天,可開幕式當天下午,撤展的單位就很多了,會場冷冷清清。于是,大家商議,不如咱也撤吧,打道回府。幾個人留守會場,我回旅館去辦退房手續??中午12點之前退,算一天(房費),12點以后晚6點之前退,再加半天(房費),6點以后就是加算整天的(房費)了。走到半路,我漢顯BB機響了,一看,“請不要退房。劉女士。”原來,領導是想再住一宿,不急著往回趕了。幾天以后,我回家,兒子??那時剛上初中,躺在床上玩我的BB機,翻到這條留言,他一轱轆起身,湊到我耳邊:“爸,這是……”我不以為然的淡淡的說,沒什么。兒子疑惑的看看我,神秘的悄悄說,“沒關系,爸,我替你保密??不告訴我媽。”
哇塞!自己的做,和別人的想,別人的說,差距怎么就這么大呢!?也難怪,要是展開想象,這也可以想象成:一對旅行結婚的男女,臨時決定改變行程,女的在車站拎著大包小包排隊買車票;男的回旅館退房取東西,途中,女的發現當晚的車票賣完了,只好改明天走,于是,打尋呼臺告訴男的別退房……或者,還有其他多種版本?也未可知。多年以后,閑聊時,我跟一和我兒子同齡的內勤文員說到此事,這女孩當場笑翻,說,“看來,不論老小,男人的心總是相通的呀!”
我靠!百口莫辯!
還有呢,還說不?再說一個。多年前,有一回,我們單位去大連辦一件業務,和我同行的是一女經理。吃過接待單位的午間宴請后,負責接待我們的辦公室主任,要給安排住宿,他一臉職業的微笑,說,二位是,住一起呀?還是單開呀?我忙說,單開,單開!人家那女經理是老板的親戚,比我小十七八歲呢!這主任什么眼神呀!眼力、想象力、說話水平都有待提高!當時,這女經理僵在那兒,挺不自在。去賓館途中,我倆誰也沒說話,尷尬的無語,無語的尷尬。你看,別人的想、說、做,和你自己的多不配套!也許,社會輿論就是這么引導人的?凡一糟老頭子與一美女同行出差,必有非分設計非分之想非分之說非分之舉?
索性再說一個。有一回,也是多年前,我們去參加一個全國性的行業展會,要做一夜火車。幾個內勤文員還有業務員拎著大包宣傳材料坐硬座;業務員給我和一不再年輕的女主任買的臥鋪。出于尊重女性,我登上上鋪,女同事在下鋪。一會兒,上來一對像是旅行結婚的男女,也是一上鋪一下鋪,他們和我的女同事交涉換票,以便同在下鋪位。我這女同事斷然拒絕。于是,那男的氣哼哼登上上鋪,像是自言自語似地說,“你們也是兩口子……換一塊兒怎么了?”我,閉眼,裝睡,抿嘴,偷著樂。天亮到站,一出檢票口,女同事給我一拳:“你笑什么笑?!”我一臉無辜,“我哪笑了?”
“沒笑?我沒看見也能想的出來!”
暈!汗!北?竇娥冤!別人的想法,說法,就這么涉及我了?好像我因此沾了她多大便宜似地!這毛頭小伙,他是看著我和這女同事有夫妻相呀還是認為男女同車臥鋪必定是夫妻呀?還是看著我們倆關系非同一般?認定我倆是“兩口子”的依據何在?不得而知。
共和國元帥之一的林彪曾在東北解放戰爭時期,少有的講過一個笑話:一個俄國人問一個中國人,你抽煙嗎?中國人搖頭。又問,你喝酒嗎?中國人還搖頭。再問,你搞女人嗎?中國人再搖頭。俄國人攤開兩手,聳肩,說,那你活著干嘛?俄國老毛子的想、說、做,比我們要坦誠?直白?還是我們過于含蓄了,認為這很可笑?誰講的清楚?
2018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