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色恐怖下的宜賓城(十二)
分類: 短篇小說
短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9-12
閱讀 :1421
有一天,中共地下黨的書記鄭佑之和黨員尹百民在談完了工作做后。鄭書記說:“聽說前不久,雙石鋪(宜賓北部最偏遠山區里的一個靠近自貢的鄉)進步青年李家勛在他的家鄉八弓丘辦了一個公民常識學校。我覺得,這對于當地的貧民素質很有幫助。”
“我也覺得是。”
“我認為李家勛是一個不錯的革命發展對象。”鄭書記說。他已經在心里想一定要培養這個青年。
“鄭書記,你想發展其他。”
“對。我們對于這樣的進步青年要積極地引導他,這對我們的革命事業的未來是有益處的。這樣,我拿些書,你轉跟他閱讀。”
“那我就讓周先云轉跟他。”尹百民說。他知道黨員周先云和李家勛是故交。
然后,鄭佑之從他靠近褐土色的墻的一個小書架上,拿了三本書:《共產黨宣言》、《聯共布黨史》和《列寧傳》。交跟了尹百民,尹百民把三本書放進他的黑膠包里,就走出去了。
第二天下午,在宜賓很遙遠的山區邊緣靠近自貢的一個叫宜賓雙石鋪鄉八弓丘的靠山的一個土廟里,正傳來了有學生的瑯瑯讀書聲。在銹紅色的顯得古舊的土廟里的一小房里,有一個長的白凈的方臉,模樣正直,眼睛大些,眼光熠熠,蒜頭鼻子,身材壯實,有一米七三多點,整個人透出英氣而孔武、堅定氣質的26歲青年,他就是李家勛。他生于一九零零年,由于家里不是很殷實,他20歲,從重慶讀完了中學,就回到了家鄉八弓丘。由于沒落的父親出走,他只得留在家里。他抱著提高那里落后、愚昧人們的素質,改造吃人的舊世界為愿望,在家鄉八丘辦起了這個公民常識小學。這時,他坐在門邊的桌子旁,能聽到門的那邊,傳來由三間廟子改做教室里老師的熱誠的講課聲和非常安靜無聲的課堂。過了一會,走進來一個看門的瘦瘦的勤雜人員:
“李校長,有人來了。”
聽說有人來了,李家勛就站起來,較快走出銹紅色的土廟大門,看到從干凈的灰石階上,已經走上來一個人周先云。他馬上意識到從宜賓城來的周先云有什么事。就走下去,說:“走,我們到四周看看。”
然后,兩人從土廟門口,走到土廟那邊的一片蒼翠而靜雅帶有些涼涼的微暗樹蔭的樹林去了。
“周先云,你怎么來了。”
“是鄭書記讓我來的。”
李家勛以前從他那里知道宜賓有一個共產黨員鄭佑之。
“鄭書記覺得你是一個有革命前途的青年,讓我把這幾本書拿跟你看。”說完,周先云就從提包里拿出三本書,李家勛接住,一看:《共產黨宣言》、《聯共布黨史》等,這些書他從未見過的。他說:“這書一定不錯!”
“你好好看。以后,我還要跟你拿些來。”
“好,我盡快看完。”然后,李家勛從他那里知道,在兩月前,宜賓成立了中共黨的支部。就想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共產黨員。他說:“周先云,我現在是團員,更希望我能成為共產黨員。”
“回去后,我把你的話跟老尹說。”
然后,他倆在幽靜的樹林里,談了一陣,就回到土廟里去了。
……
明天周先云回宜賓,今晚,李家勛留他在自己家里宿一夜。他倆談了半個晚上的關于革命理想的話。后來,周先云困了,就睡了。
他不知睡了多久,起來解手,看到李家勛微弓著他寬厚而堅實的背,低著頭,坐在煤油燈下在非常全神貫注地·看書。
周先云就往他對邊的墻上的一個大鐘看了一下:2:47。
他知道李家勛在熬夜讀他帶來的書。想到明天他還要到學校去工作。就從床上起來,走到李家勛的側邊。說:“李家勛,你怎么不睡覺。”
“我在看鄭先生的書《共產黨宣言》。”
“都二點多鐘了。明天你要工作。”
李家勛把他在一片橙黃的煤油燈下的方臉側過來,周先云看到他發紅、潤澤而發亮的因為讀書而興奮的方臉對著他說:“沒什么,你沒有看見我精力旺盛嗎,我吃得消。”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盡快睡覺。以后有的是時間。”周先云關心地說。
“謝謝你的關懷。”
“聽到沒有,再看一會,去睡了。”
“要的。”
然后,周先云去解完手,就去睡了。李家勛繼續看。通過馬克思、恩格斯的文字,他越來越認識到:一個國家的社會不同階級性質的關系,是人剝削人的被剝削的關系特點等。他邊看邊思想,并把宜賓和中國的視角與法國、英國等的社會特點結合起來,明白都是同一的,那就是壓迫和被壓迫,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社會關系,富人貴族和資本家和窮人之間的關系。這樣的社會關系是不平等的,人吃人的不良現狀。
看完了這本書,已經是3點多鐘了,李家勛就去睡了。他決定明天晚上再看一次。當他躺在床上,一時會睡不著,還非常興奮。又過了很久,他才睡去。第二天,周先云睡醒過來,看到李家勛把飯菜做好了。
兩人吃了飯,李家勛把周先云送到雙石鋪。
下一篇:閃小說二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