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
她十幾歲嫁給他,談不上愛或不愛。 她楚腰纖細,明眸善睞,識字作文又勤勞果敢。如果不是家里包辦婚姻,她之前立志跟隨像她哥哥一樣的地下黨從事革命事業。但最終還是嫁給了小她兩歲,還在讀書的他。
他讀書非常好,學會計專業的他年紀輕輕就熟通英語和日語。當時家里殷實,他的父親做生意,蓋房子,擁有一百多間房。
家道中落。
他們的孩子相繼出世,他雖然仕途明朗但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家十口人還是吃不飽。她從不埋怨,家里大事小情,做飯縫補,伺候老人照顧孩子……他的才華她不想用瑣碎家事令其消失殆盡,用一顆仰慕的心去克服一切那個年代的磨難。他喜靜,下了班回到家不愿再多說話,二樓的書房是他可以讓心靈唯一安靜的地方,可以暫時聽不到廚房里的聒噪和孩子們的吵鬧。
她很早就辭掉工作了,但勤儉持家,賢惠能干,照顧得他很好,有一口好吃的也要省下來留給他下班回來吃。
文革期間,有人來到家里,稱他是反派,讓她聰明點簽字和他脫離關系。她堅決不簽,對來人說“他工作的事我不知道但在家里我敢保證他不是你們所說的那樣的人,我相信他,想讓我簽這個字,沒門兒!”。這樣的是事情不知有多少次,周遭不少要到這種事后“同林鳥,各自飛”的,她不以為然。
日子像念珠,一天天的滑過,皺紋漸漸盤踞在她的臉上,身材也臃腫到完全看不到當初一尺九的腰身。六個孩子長大成人,立事,成家。這幾十年,她樂觀熱情的性格未變,很愛聊天講故事,而他,少言寡語,聽她說報紙的新聞,電視劇的劇情,偶爾回答一兩句會被她當做大大的樂趣。那時的他已是市里的干部,搞宣傳的,寫了一手好文章。平時的興趣依然是和文字有關,書法也好,作畫也好,讀報剪報,新聞,外語,他的精神世界有很多東西豐富,而和她的交流還是只字片語。她有時說了很多,他在那里只聽不說,得不到他的反饋,聊天少了互動自然沒什么趣味,她被悶到不行,氣的咬著牙恨恨地對他說“我說好幾句你才回一句,我不說,你就不回,你就悶死我吧!”。那邊依然沒什么話。
兒女紛紛離巢,勤勞又不愿閑在家里的她出去找了份送牛奶的工作,一直做到七十歲,當時家里生活很富足,兒女孝順但她就是閑不住,堅持要做這份雜工。大家勸不住她,只能紛紛在周末休息的時候幫忙打下手,他默默心疼她,當年日報還刊登過關于退休老干部一直幫家屬送牛奶的文章和照片,寫的就是他。
七十歲后,兩人閑坐在家里。她依然善談,他依然寡語。陽光午后,他在數著他豐厚的退休金,她說:“老頭啊,你在那兒數什么呢?”。他不語繼續專心地點著那些鈔票。她習慣了他的沉默,看了看,說 “你攢這么多錢有什么用,兒女也用不著,你看病療養的費用老干辦都給報銷……" 她笑他是守財奴,點錢點的那么認真。怎知,他不緊不慢的說:“你沒工作也沒保險的,這是給你攢的,你真的有病需要花大錢那天用到兒女的,可能他們都會盼你早點走,咱們不要麻煩人!”。她大笑,兒女那么孝順,這老頭子想得可真多。
八十幾歲了,拒絕兒女為他們請保姆的她不改給他頓頓做飯照顧起居的習慣,雙膝生骨刺,就慢慢做,伺候他已經是她生命里快樂著必須做的事情。他默默的接受,好似一切理所當然。知道一天晚上,腦血栓的他被急救車送去醫院,之后就一直在醫院療養不回家了。她在家里連個聽她嘮叨的人都沒有了,兒女的陪伴也無法打消她對在醫院里老伴的日夜牽掛,無奈腿腳不好的她鮮有幾次探望,過年過節被接回家幾小時的團聚又要遵醫囑地回醫院住院。就這樣地過了幾年,在醫院里的他因為血栓咀嚼功能已經退化過著插食管請看護的日子。本來少言的他已經說不出話了,兒女們日日探望和老爹開玩笑,笑問他想不想他的老伴,他聽后,點頭,慢慢地眨眼,表示想念。
快搜